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甲醇是酒精中一种有害的杂质,4—10克即可使人严重中毒。甲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是甲酸和甲醛,它们的毒性比甲醇更大,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10克甲醛便可使人致死。白酒饮过多,甲醇在体内有积蓄作用,不易排出  相似文献   

3.
提高原料蒸煮温度至125-130 ℃;整改汽液分离器,提高真空冷却效率;采取低沸点物质超前分离工艺,严格控制各分凝器湿度,取酒头4%,使成品酒精合格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酒精中甲醇含量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气相色谱法、变色酸比色法和品红-亚硫酸比色法测定酒精中甲醇含量作比较,结果得出气相色谱法是测定酒精中甲醇含量最方便、快速、准确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6.
7.
8.
酒精蒸馏中杂醇油比甲醇易分离,但只依托精馏塔要彻底分离杂醇油很难,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精馏塔分离杂醇油进行了探讨,国内采用常压的三塔——五塔工艺流程要彻底分离杂醇油,首先要利用好稀释塔,在稀释塔中排除一部分杂醇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欧李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方法生产欧李酒,通过采用不同成熟度的原料、调整料水比例、不同澄清度处理、不同发酵温度控制、使用不同品种果胶酶及添加量进行实验,对比发酵结束后酒液中甲醇的含量,从而改进优化欧李酒酿造工艺,减少欧李果酒原酒中甲醇含量,实现欧李酒中甲醇含量符合国家标准(<400 mg·L-1),生产出合格安全的、更利于人体健康的欧李果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甲醇在酒精蒸馏过程中动态的剖析,揭示了在蒸馏过程中杂质的挥发系数表达的是杂质浓度分布动态,杂质的精馏系数表达的是杂质与乙醇的分离动态。指出在稀释塔蒸馏过程,甲醇是向下移动的,并从理论上阐明与乙醇没有分离作用。甲醇在精馏塔提馏段及醪塔相对乙醇向下移动,但其绝对运动是向上的。甲醇称端级杂质科学,称头级杂质或随机杂质不科学。  相似文献   

11.
以甘薯-小麦混粉为原料,探究甘薯生全粉馒头制作配方工艺以及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馒头基本成分和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馒头制作配方最优工艺为甘薯生全粉添加量30%、加水量55%、α-淀粉酶添加量0.02%、普鲁兰酶添加量0.75%,此时甘薯生全粉馒头感官评分最高为84.9。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甘薯馒头淀粉和总膳食纤维含量逐渐增大,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糖呈不规律变化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甘薯馒头色度WH 值、比容逐渐减小,硬度和胶黏性逐渐增加,黏性、回复性、黏聚性和弹性逐渐减小。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冻藏后复蒸馒头比容逐渐减小,硬度逐渐增大;在相同添加量的情况下,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比容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硬度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适当添加甘薯生全粉可制作出品质较好的馒头。  相似文献   

1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法制备了甘薯羧甲基淀粉钠,研究了氯乙酸、氢氧化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黏度为目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甘薯淀粉用量10 g、氢氧化钠7 g、氯乙酸6.5 g、乙醇体积分数75%、乙醇65 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5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甘薯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达0.67,黏度达3.6 Pa·s.  相似文献   

13.
甘薯全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甘薯全粉是近年新兴甘薯产品,我国甘薯资源丰富,较适合在我国进行规模生产。该文分析甘薯全粉概念,介绍甘薯全粉生产工艺、品质特性及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并展望我国甘薯全粉市场前景,指出发展甘薯全粉加工有利于推动我国甘薯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脱水紫薯贮藏期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贮藏温度及包装材料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延长货架期。采用铝箔、塑料两种材料分别包装脱水紫薯后避光贮藏,置于低温、室温储藏室。检测花色苷、水份活度、复水比以及非酶褐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种组合方式的脱水紫薯品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花色苷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其中低温铝箔包装的脱水紫薯品质保持最好,其花色苷残留量最高,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常数k最小,水份活度上升幅度小、复水比及非酶褐变的变化最小,室温铝箔包装次之,塑料包装的脱水紫薯品质变化最大。综上所述,低温、铝箔包装材料可减缓脱水紫薯贮藏期间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15.
韩珍琼  魏明 《食品科学》2007,28(7):154-157
研究了红薯淀粉用作啤酒辅料的最佳糊化工艺。结果表明红薯淀粉辅料的最佳糊化条件为料水比1:12,α-淀粉酶添加量10U/g红薯淀粉,糊化温度80℃,糊化时间20min。糊化结果能达到糖化要求,最高糖化得率可以达到77.3%。  相似文献   

16.
红薯泥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更好地保存红薯中的大部分营养素,并保持原有口感风味,将红薯制成红薯泥,并以此为原辅料加工为红薯食品,以提高红薯的食用价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红薯泥∶低筋面粉∶糖∶猪油为3∶3∶1∶1.4。通过测定红薯泥及红薯泥饼干的理化指标,证明了红薯泥及红薯制品对人身体具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17.
将红薯制成红薯泥,并以此为原材料加工红薯食品,可提高红薯食品的食用价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红薯泥300 g∶低筋面粉300 g∶糖100 g∶猪油140 g。通过测定红薯泥饼干的理化指标,证明红薯泥制品抗氧化物总量多于普通饼干,更对人体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生淀粉发酵存在发酵周期长、淀粉利用率低等问题,以木薯粉为原料研究生料低温水解发酵工艺。实验先分析了酵母的耐糖能力,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了低温水解发酵最佳工艺,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生料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对于生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有明显的优势,发酵周期缩短了48h,残总糖下降了52.6%,出酒率和淀粉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9.0%和18.0%。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国内近年来在甘薯糖蛋白结构、生理活性及提取分离方面研究进展,以期推动我国甘薯研究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甘薯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甘薯全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全粉是新鲜甘薯经脱水干制、粉碎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粉状散粒体,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新鲜甘薯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市场前景广阔。文中对甘薯全粉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综述,并重点阐述了去皮、护色、降低淀粉游离率和干燥等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甘薯全粉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