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相同支数,相同原料的环锭纱和转杯纱进行针织编织,分析它们的透气性能,研究了1+1罗纹、2+2罗纹、罗纹半空气层3种常用罗纹组织织物在不同弯纱深度时织物透气性能的变化情况,同时对2种纱线织物的透气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随着穹纱深度的增加,3种组织织物的透气性能都逐渐增大,相同弯纱深度时,1+1罗纹织物透气性最好,2+2罗纹织物透气性最差,转杯纱编织的3种罗纹组织织物的透气性能在相同弯纱深度和相同组织下比环锭纱的针织物要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阻燃纤维与棉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舒适性能和燃烧性能.选用阻燃黏胶、阻燃腈纶和棉纤维,分别织制了3种不同混纺比的针织物,测试分析了织物的顶破、耐磨、保温、透气、透湿、导湿、吸放湿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织物顶破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不大,棉纤维含量的增加使织物的耐磨性、保温性、透湿性、导湿性和阻燃性下降,吸放湿回潮率升高.因此,混纺比对阻燃黏胶/阻燃腈纶/棉混纺针织物主要性能的影响显著,可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适当的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竹浆/丝光羊毛混纺比为30/70、50/50的混纺纱进行织造及性能测试。共设计了4种组织,分别为:斜纹、麦粒、花式透孔和小提花。同时对织物的结构参数、物理指标和吸湿排汗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起毛起球性、汽蒸收缩性、折皱回复性和透气透湿性均会受到织物组织的影响。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受织物组织和纱线混纺比两个因素的影响,纱线间孔隙越多的组织,透气透湿性越好,混纺纱线中丝光羊毛的含量越多,透气性越差,透湿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模拟装置,就风速和丝绸面料的透气性对热湿移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和透气性对热湿移动有明显影响,风速愈大,干、湿热散失愈多;透气阻抗R>0.25(kpa.s/m)时,透气性对干热散失几乎无影响,对湿热散失有一定的影响;R<0.25(kpa.s/m),对干热散失和湿热散失都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了真丝面料的湿热散失量明显地高于棉、毛、麻、涤纶和锦纶面料,热湿舒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润湿织物透气性的研究发现:机织物的透气量,随着含湿量的增大逐渐减小;针织物的透气量,随着含湿量的增大,先增大后下降,主要是因为润湿后水对针织物的表面状况和孔隙大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润湿后的机、针织物,透气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我们通过打样机织造出的织物对此现象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织物中的孔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透气性随织物含湿量变化的曲线形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微孔结构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纺制不同纱支、不同混纺比的微孔结构改性涤纶/棉混纺纱线,并编织成一定规格的针织物,测试各类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微孔结构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拉伸性能有所提高,抗弯刚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有所减小;织物透湿性能、透气性能明显提高,织物快干特征明显增强,即高含量微孔结构改性涤纶织物具有导湿排汗性能,该种改性涤纶可用于导湿排汗类运动服装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薄型汽车充气袋所用的织物及纱线的性能做了深入分析,指出采用薄型织物可以降低充气袋的造价,减少折叠之后的体积,降低充握袋的重量;使用细旦丝时可以改善充气袋的柔软性并降低其透气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薄型汽车充气袋所用的织物及纱线的性能做了深入分析.指出采用薄型织物可以降低充气袋的造价,减少折叠之后的体积,降低充气袋的重量;使用细旦丝时可以改善充气袋的柔软性并降低其透气性.  相似文献   

9.
文通过对丙棉机织物的吸湿性和导湿性的实验测试,分析了纯丙纶织物、棉织物、丙棉交织物及双层织物的湿传递性能,为丙棉机织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夏季服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自制的织物动态热湿性能测试仪测定了不同透气性和不同原料的夏季服用织物在皮肤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中的皮肤热损失、微气候区温湿度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影响夏季服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的因素,提出在外界风速较大或织物的透气量较大时,汗液蒸发是通过紊流扩散进行,由于汗液的快速蒸发,可能使人体生产冷感,此时不同织物的微气候区温湿度差别很小,当外界风速小或织物的透气性小时,汗液的蒸发通过分子扩散进行,此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丝普纶和棉织物染整加工工艺的比较及实验结果测试 ,找出了适合丝普纶染整加工的工艺条件 ,使丝普纶织物具有更好、更优良的服用性能。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吸湿快干助剂HMW8870对纯棉织物进行吸湿快干整理,并通过测试纯棉织物的快干性、散湿性、透湿性、吸湿性以及毛细管效应来检验整理后织物吸湿快干性能。设计了3种不同的整理工艺和三因子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经助剂HMW8870整理后的纯棉织物快干性和透湿性增加而吸湿性变化不大,其中HMW8870的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助剂浓度的增加整理后的织物水分蒸发率和透湿量增加,但当助剂浓度为50g/L时达到效果最好;氯化钠的浓度对织物的亲水性有一定的影响,当氯化钠浓度为20g/L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丙烯酸类单体在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上进行了接枝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浓度为3%)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浓度为单体的0.1%),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单体的3%),对丙纶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接枝改性可获得良好的改性效果,吸湿性、透气性和织物强力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天然茶染料染棉织物的浸染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铜为媒染剂,研究天然茶染料对棉织物的浸染工艺.实验确定优化染色工艺为:硫酸铜媒染剂用量12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100min.采用浸染染色工艺染棉织物,可以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染色棉织物的干摩擦牢度可达到4.5级或以上,湿摩擦牢度可达到3.0级,皂洗牢可达3.0~4.0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织物的热阻随吸湿量变化的情况.测定了织物在润湿状态下、吸湿膨胀状态下以及水分存在状态下热阻的变化,对不同织物的热阻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棉和粘胶织物,其热阻会随吸湿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并随着吸湿量的进一步增加,热阻呈下降趋势;2)涤纶等纤维织物吸湿后,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而单调递减;3)毛和毛涤混纺织物,其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单调递减.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具有过滤效率高、阻力低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各种过滤材料.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工艺参数能影响其结构,从而对其最终过滤性能产生影响,比如空气压力、接收距离、空气温度等.本文论述了有关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滤材的一些特点,分析总结了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及过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使用自制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浸轧法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纯棉织物进行了固色整理.通过选用不同的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液率,探讨了影响该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效果的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固色工艺,即二浸二轧(固色剂用量为80g/L,整理液pH控制在6~7,轧液率80%)→烘干→焙烘(150℃×3min).该固色剂能明显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其固色效果与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且不影响染色织物的色光.  相似文献   

18.
以2-甲基-3-丁烯-2-醇为单体,对C.I.活性红198染料进行改性,经紫外光引发将改性染料接枝到棉织物的表面而实现染色。在正交法和单因素法探讨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光接枝染色的织物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浸染染色法相比较,光接枝染色织物的染色深度为浸染染色织物的63.4%,拉伸性能降低了3%,透气性减少了21.3%,柔软性能略下降,表面粗糙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具有不同阳离子强度的有机硅活性封端季铵化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研究助剂分子的阳离子强度对其诸如乳液粒径、湿摩擦色牢度、亲水性和柔软手感等主要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分子中含有适中的阳离子强度有助于其发挥出最佳的固色效果,季铵『匕阳离子基团对染色纺织品的亲水性及柔软手感具有积极贡献,尤其是助剂用量较大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