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爆破式空地反辐射导弹引战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空地反辐射导弹爆破式战斗部的毁伤特性,提出了一种导弹飞过目标近炸,其它弹目交会情况触发起爆的新的引战配合方式.分析了引信起爆面,建立了起爆面方程和毁伤目标判定准则,运用实例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测高引爆、触发起爆等引战配合方式比较,该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导弹战斗部的毁伤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配有触发/近炸复合式引信及杀伤爆破战斗部的空地反辐射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提出了一种起爆方式、炸点位置自适应控制的起爆策略。在假设弹上设备获取导弹高度、弹道倾角、速度、脱靶方位及脱靶距离等信息的前提下,制定了触发优先辅以近炸的起爆准则;求取了毁伤目标天线的最佳近炸起爆点位置及对应的起爆延时。以AGM-88C攻击SAM-6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起爆策略可以使导弹获得较高的引战配合效率。  相似文献   

3.
反辐射导弹爆破式战斗部引战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爆破式空地反辐射导弹的毁伤效能,提出了一种大弹道倾角触发起爆,小弹道倾角近炸的引战配合方式;通过分析弹目交会过程中导弹与典型雷达目标距离变化的统计特性,确定了最佳炸高与弹道倾角的对应关系;建立了采用触发起爆或近炸起爆方式的判定准则;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根据目标特性及弹目交会条件选择恰当的起爆时机,提高引战配合效率;与单纯的触发起爆或测高近炸等引战配合方式相比较,该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导弹的单发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爆破式反辐射导弹对雷达阵地的最佳毁伤,根据典型防空导弹雷达阵地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建立了目标等效靶模型,确定了爆炸冲击波对目标的毁伤判据。利用弹目交会特性,给出了炸点与雷达车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得出了对雷达阵地的坐标杀伤规律。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导弹的单发毁伤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弹道倾角较大、雷达馈源点较低时,适宜采用触发起爆方式;在弹道倾角较小、雷达馈源点较高时,适宜采用近炸方式。  相似文献   

5.
触发引信反辐射导弹毁伤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反辐射导弹作战运用提供依据,对空地反辐射导弹的毁伤概率进行研究。以只装备触发引信的反辐射导弹毁伤概率为例,分析反辐射导弹侵彻过程、冲击波毁伤模型及破片毁伤模型,探讨反辐射导弹对目标毁伤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爆炸冲击波对目标的毁伤距离比破片对目标的毁伤距离要小;随着炸点距目标最短距离的增加,触发引信反辐射导弹毁伤概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破片式空地反辐射导弹的毁伤效能,提出了一种炸高依末端弹道倾角而定的近炸方式.分析了起爆点相对目标的方位及距离;确定了由破片面积密度和破片动能所限定的导弹毁伤范围的解析表达式;以毁伤目标雷达天线概率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求解导弹最佳炸高函数的优化模型;以AGM-88C攻击SAM-6为例,进行了Monte-Carlo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近炸方式能实现较好的引战配合,使导弹获得较高的单发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爆破毁伤+触发起爆"引战系统型的空地反辐射导弹,为提高毁伤概率,提出了在弹道末端修正瞄准点的方法,建立了修正模型,对修正前后的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修正方法可较大幅度的提高单发导弹毁伤概率,且该修正模型在导弹控制系统内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8.
反辐射导弹对目标毁伤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反辐射导弹战斗部威力模型、目标易损性模型及杀伤概率模型的研究,探讨了反辐射导弹对目标毁伤能力的评估方法。为正确分析和发挥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莫定了基础,也为反辐射导弹战斗部改进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战斗部威力参数、引信启动规律及导弹制导精度等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毁伤概率计算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完成了反辐射战斗部对雷达毁伤概率的计算。结果显示了炸高、高低角及圆概率偏差(CEP)是影响反痞射战斗部毁伤概率的敏感因素,为反辐射战斗部的毁伤效率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炮射导弹主要采用破甲战斗部高速金属射流侵彻毁伤目标;当材料、结构、尺寸等参数确定后,影响战斗部破甲威力的主要因素为炸高;以某型炮射导弹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Autodyn 2D有限元仿真软件构建炮射导弹战斗部模型,设定五组炸高对战斗部侵彻靶板过程分别进行仿真,得到炮射导弹的有利炸高为其战斗部直径的1.90~2.53倍。  相似文献   

11.
周方毅  詹发民  姜涛  张可玉 《鱼雷技术》2012,20(5):380-383,400
现随着现代舰船抗爆炸冲击能力的日趋增强,必须大幅提高鱼雷战斗部威力才能有效打击敌方舰船,为此设想了一种组合药型罩聚能战斗部应用于新型鱼雷.设计了聚能战斗部的结构,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了其侵彻单层靶板的应力云图.仿真结果表明,该组合药型罩战斗部能利用前级聚能射流为后续爆炸成型射弹(EFP)弹丸随进破坏提供运动空间,对目标的破坏效应明显强于普通聚能战斗部.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高效鱼雷战斗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配用激光引信的反辐射导弹(ARM)攻击舰载雷达目标引信启动区复杂的问题,以典型弹目交会方式为例,提出了一种“触发线法”,建立激光引信启动区模型,对激光引信启动点数学期望、散布方差等求解,以提高引战配合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侵爆战斗部对钢筋混凝土靶的侵彻能力,采用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战斗部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板的研究。通过对战斗部穿透靶板后剩余速度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了命中位置对战斗部侵彻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计算侵爆战斗部对钢筋混凝土靶侵彻能力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战斗部与钢筋有接触时的侵彻能力明显下降,新方法基于战斗部对靶板3个典型位置侵彻的极限穿透速度得到战斗部平均极限穿透速度,更为全面地考虑了命中位置和弹靶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焦型破片战斗部对目标毁伤概率的工程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晋庆  胡焕性 《兵工学报》2003,24(4):555-557
本文讨论了聚焦型破片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特点,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计算目标毁伤概率的工程算法,并同时给出了一种聚焦型破片战斗部毁伤典型空中目标时毁伤概率的计算实例。通过与普通型杀伤战斗部的比较和分析,表明聚焦型破片战斗部有利于提高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同时也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战斗部毁伤概率的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代舰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等材料做壳体和双层壳体的多密封舱室结构,使其抗爆炸冲击能力大大加强。为了有效打击大型水面舰艇,尤其是多层壳体的潜艇,必须增大鱼雷战斗部的威力。针对现代舰艇多层壳体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破-侵-爆串联聚能鱼雷战斗部的设想,给出了该战斗部的结构组成以及作用目标的机理,该战斗部利用爆炸成型弹丸、随进弹丸和聚能装药联合多次作用目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鱼雷战斗部的威力,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该战斗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杆条毁伤元周向及轴向的飞散规律,提出一种新型离散杆战斗部,该战斗部具有线杀伤密度高、威力半径大等特点,在弹目动态交汇条件下可对目标形成线列式穿孔,实现线切割毁伤。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该战斗部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在理论方面给出了设计原理和设计参数数学计算模型,并运用动力学软件ANSYS/LS-DYNA对该战斗部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初步验证了其作用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星锥状药型罩形成射流侵彻混凝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串联随进战斗部前级聚能装药结构对混凝土介质的破坏威力.文中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种星锥状药型罩聚能装药结构形成射流侵彻混凝土靶板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其成型过程以及对混凝土靶板的侵彻结果.通过与传统单锥状药型罩聚能装药结构形成射流侵彻混凝土靶板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由星锥状药型罩所形成的射流对混凝土靶板具有更强的破坏能力.为新型复合战斗部的前级聚能装药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两级串联侵彻爆破战斗部的效能评价方法。在对典型目标特性和战斗部作用原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能效系数和威力量概念,推导了相应的解析计算模型,提出了评价该类战斗部效能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