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交通量分析与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工程设施规模以及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而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预测,一般采用以汽车出行起讫点矩阵(简称OD表)为基础的"四阶段预测法"。所以,精确的和最新的交通出行表就成为了交通规划模型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数据。交通出行OD表一般通过在项目影响区域内的主要公路上进行大范围的OD调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生成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土地开发项目产生的新增交通量的问题,以北京市部分区域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办公区为例,结合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状况、交通特点和经济水平,建立土地利用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土地利用相关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根据规划年的土地利用推算出规划年土地开发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并就土地开发交通生成预测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其出行生成模型.  相似文献   

3.
马鞍山慈湖安置房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影响分析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项目所在区域交通状况的影响。以马鞍山慈湖安置房项目为例,介绍了城市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步骤,对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对项目建成后的交通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得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的交通影响降到最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我国北方冰雪地区城市典型道路,进行连续三年交通观测所取得的资料,应用概率论原理,对车流分布规律进研究,并借助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提出了交通量的时变、日变、月变规律.给出了设计小时交通量标准值的确定方法及交通特性参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现状路网路段交通量来预测新建公路转移交通量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分为3个步骤:确定路段的交通阻抗;找出与新建路有竞争关系的最短路径及次短路径;确定节点之间的出行量、分配并汇总转移交通量。  相似文献   

6.
为从环保角度控制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提出了基于环境空气容量的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确定方法.将用A值法计算出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一部分分担为区域环境空气容量,把由路网容量换算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与区域环境空气容量作比较,通过调节路网流量使比值为1.剔除过境交通后,利用OD反推理论和调节后的路网流量反推出各小区出行量,根据区域总出行量和可利用土地面积计算出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以深圳市某区域路网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定环境空气容量约束下的区域土地最大出行产生率,在土地开发时考虑环境空气容量,有助于从根源上保护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道路交通负荷角度出发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值,通过分析路段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服务水平不下降到D级为原则,应用OD反推技术得出交通区的机动车出行矩阵,从而得到交通区的出行吸引量;依据各类建筑的交通出行率,提出了当量容积率的概念,并给出不同用地性质理想容积率的折算系数;结合交通方式结构和建筑的出行吸引量,求得项目的容积率;最后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确定片区容积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区域交通影响评价定位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现行单体交通影响评价存在的弊端,综合考虑区域土地开发的叠加效应,把区域内部和外围道路瓶颈点作为未来土地开发规模的约束条件,研究了城市区域范围内对土地开发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区域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的定位、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研究了利用目标年道路能力余量推算区域容许土地开发量,建立了逆4阶段用地反馈模型,为城市区域土地开发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度量土地利用混合度的相互作用法,通过提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公共边线并赋予相应的权值,进一步定量计算各交通小区土地利用混合度;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借助STATA软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混合度指标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以天水市为对象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相互作用指标对居民出行行为的解释性优良,土地混合利用有助于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研究结果对小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度量土地利用混合度的相互作用法,通过提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公共边线并赋予相应的权值,进一步定量计算各交通小区土地利用混合度;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借助STATA软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混合度指标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以天水市为对象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相互作用指标对居民出行行为的解释性优良,土地混合利用有助于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研究结果对小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交通拥堵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缺少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交通拥堵识别方法的相关研究,使得建设及维护成本均较高的车牌识别系统只能实现交通监控、流量检测等初级功能,导致系统性价比较低的问题,分别设计了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单车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及区间平均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对交通拥堵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单车行程速度采集方法及区...  相似文献   

12.
时空数据挖掘技术是城市交通出行决策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数据处理环节,其分析结果也是路网疏导和出行策略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著名的Apriori算法加以完善和应用,已成为城市交通出行决策系统中时空数据挖掘的研究热点.以某城市的路段流量为例,利用Apriori算法对路段流量间的时空关联规则进行挖掘.测试结果与实际数据对比,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西安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节点城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政治地位决定了解决交通"城市病"的迫切性。基于西安市11个辖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交通状况感知的问卷调查得出,随着"互联网+交通"的出现,本地居民在出行方式上的选择日趋多元;时间、经济性和安全性成为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三大因素;公众认同共享出行方式但表示有条件支持,显示出交通新业态仍有发展空间。结合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共享出行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政府应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配置高质量交通资源、依托先进技术进行交通研判、建立健全交通政策法规、培育良好的出行文化;以交通企业为代表的行业主体应积极探索新旧交通业态的融合发展;公众则应树立主体意识,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共享的出行理念,进而形成交通"城市病"治理的三方合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环境空气质量,以北京某综合交通枢纽的半封闭公交换乘站为研究对象,选取CO为主要污染物,通过对枢纽内不同时期的通风系统、车流、人流量及空气质量进行现场调研,以实测数据为边界条件,运用大涡模拟技术对不用通风运行模式下交通客流高峰期和低谷期枢纽内0.8 m和1.6 m高度处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车辆尾部区域相同位置在上班高峰时期的ρ(CO)是低谷期的2倍;在通风系统不运行情况下,枢纽内空气质量在5~10 min会达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为达到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要求,枢纽内通风系统必须在高峰期连续运行而低谷期可以采取间歇运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宁夏沿黄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找出经济区内各个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情况,发现各城市的辐射力较小,要素流动不频繁,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是宁夏沿黄经济区内城市流中最多的行业.根据城市流强度大小对城市进行等级划分,确定了银川市的中心地位,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平罗县为第二层次,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青铜峡市、中宁县为第三层次.最后,根据相关情况提出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建设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出行时间不确定条件下有限理性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以路段容量降级网络为研究对象,将路径自由流时间作为路径走行时间的下界,提出了关于路径走行时间的截断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考虑路径走行时间边界的出行时间预算模型.通过考虑出行者有限理性的决策特征,以预算时间最小值的无差异阈值作为出行者可接受的最大出行时间,提出了有限理性置信水平的概念,即出行者可以在最短预算时间的无差异阈值内到达目的地的概率.然后,根据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以出行者感知的有限理性置信水平为路径选择成本,构建了考虑可靠性的有限理性交通均衡模型,并给出了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问题.此外,设计了一个基于路径的求解算法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应用一个数值案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算例结果表明:忽略路径的自由流时间将降低出行者准时到达的可能性,并且出行者可接受的无差异阈值尺度对其路径选择行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虑土地利用下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交通出行行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考虑土地利用为前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成都市交通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出行行为作为内生潜变量,选取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和出行次数为内生显变量;选取土地利用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和家庭属性三者作为外生潜变量,用地区域类型、职业、性别、年龄等13项影响因素为外生显变量,以家庭属性下的交通出行者个体为分析单元,综合考虑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属性,量化了内生显变量和潜变量、外生显变量和潜变量以及外生潜变量和内生潜变量三者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对交通出行调查的设计、交通出行行为的分析和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辅助决策提供了一种定量化分析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有效地支持城市化机动化进程中交通治污治堵一体化工作,研究建立了交通指数与基于车辆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相关联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指数与微观车辆行程速度分布的一致性规律,利用海量逐秒运行工况数据和车辆排放特征数据,建立了机动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运行速度与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发现交通指数与小客车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在道路类型、工作日周末、上下午等因素下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是道路类型、工作日周末、上下午.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有效地支持城市化机动化进程中交通治污治堵一体化工作,研究建立了交通指数与基于车辆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相关联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指数与微观车辆行程速度分布的一致性规律,利用海量逐秒运行工况数据和车辆排放特征数据,建立了机动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运行速度与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发现交通指数与小客车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在道路类型、工作日周末、上下午等因素下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是道路类型、工作日周末、上下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