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为了研究含铌建筑用钢轧制产生开裂的问题,对多组铸坯低倍样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生产过程数据对化学成分、中间包过热度、拉速及二冷各区比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角部裂纹是缺陷根源,含铌钢铸坯的断面收缩率低于75%的温度范围为750~960 ℃。通过降低二冷一区的比水量,适当提高三区、四区的比水量、调整矫直温度使其避开断面收缩率小于75%的温度区间和控制硫、磷、铬含量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有效解决铸坯表面的角部裂纹缺陷,保证了含铌建筑用钢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于艳  刘俊江  葛亮  周雅明 《连铸》2004,(2):23-25
对宝钢电炉181炉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钢中硫、氧、氯元素的含量降低,连铸坯针孔缺陷明显得到改善。这是因为这些元素是表面活性元素,易于金属液表面富集,降低钢液表面张力,提高了铸坯表面和内部界面的张力梯度。结晶器电磁搅拌改善针孔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搅拌加速了氧化物、硫化物夹杂的结合和上浮,降低铸坯中硫、氧、氮的含量,从而减少针孔缺陷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连铸》2016,(4):83
正钢铁研究总院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效化、低成本微合金化钢生产工艺与装备系统技术,在多项关键技术环节上取得突破,在世界范围率先实现倒角结晶器的规模化生产应用,形成了以专利为纽带的专有技术和产品市场。目前已在首钢京唐、邯钢、涟钢、鞍钢、重钢、武钢、济钢、马钢、莱钢、舞钢、承钢、沙钢、湘钢、新余钢铁公司等十六家国内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同时该项技术也引起欧美多家钢铁企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史玉龙 《连铸》2004,(5):37-38
阐述唐山贝钢厂用小方坯连铸生产20号钢出现铸坯内部裂纹的成因及改进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微合金化钢热送热装过程组织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微合金化含Ti钢连铸坯热送热装过程,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室温条件下不同热履历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组织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700℃左右是不同热送温度的一个分界线,700℃以下热送试样均会发生奥氏体分解相变;700℃以上试样的高温组织为奥氏体,且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基本相同;700℃以上热送热装试样的晶粒度较700℃以下粗大;不同的热送温度导致热处理室温显微组织有极大的差别,热送温度越高,二次奥氏体化过程越容易;热送温度越低,相变过程比较复杂;在700℃热送是较为合理的,可以尝试在750℃进行热送实践。  相似文献   

6.
分析小断面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应用的现状,探讨采用热送热装技术的必要条件和技术经济效益。行  相似文献   

7.
薄板坯连铸连轧Ti微合金化钢的物理冶金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新平  孙新军  康永林  林振源 《金属学报》2006,42(10):1091-1095
基于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Ti微合金化技术方面的大量工作,重点阐述了Ti微合金化钢的物理冶金学特征,内容包括Ti微合金化钢的析出特征、基体显微组织特征和强化机理.研究表明:Ti的析出贯穿于从连铸到卷取各工艺阶段;Ti含量小于0.045%时,随Ti含量增加,铁素体晶粒细化;Ti含量超过0.045%后,细化晶粒的作用不明显;Ti微合金化钢的强化机理主要是细晶强化和纳米尺度TiC的沉淀强化,其中后者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陈华英  李子林 《连铸》1999,(1):23-24,4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停产改造,实现小方坯远距离热送热装的技术方案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Nb微合金化钢异型坯铸二冷工艺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维  汪开忠 《连铸》2001,(5):4-5,23
研究Nb微合金钢连铸异型坯的高温塑性,根据铸坯的高温塑性,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异型坯连铸二次冷却强度,通过生产实践,铸坯质量有较大提高,说明试验方法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1.
Nb-Ti微合金化钢板的工业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Nb-Ti微合金钢的再结晶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炼钢、控轧控冷工艺,进行Nb-Ti微合金钢的工业试制。分析了Nb、Ti等微合金元素对钢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Q345钢进行Nb、Ti微合金处理并采用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后,板材铁素体晶粒度提高1.5~2.0级,力学性能达到了Q390D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帘线钢的表面裂纹缺陷和中心偏析是影响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了铸坯表面宏观缺陷分析、裂纹微观形貌表征、Gleeble高温力学性能、中心偏析等检测手段,对帘线钢82A断面150 mm×150 mm小方坯在稳态和非稳态浇铸条件下,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铸坯振痕间距为13 mm,角部出现振痕紊乱;非稳态铸坯表面振痕波谷和凹坑处均发现了明显的横裂纹,而稳态样品则未见明显的表面横裂纹。铸坯内部沿着中心缩孔有长约55 mm中心裂纹,铸坯平均中心碳偏析指数达到1.09。根据该钢种的高温力学性能并结合裂纹形貌分析,非稳态下铸坯表面易冷却不均,造成局部温度在弯曲矫直时处于第Ⅲ脆性温度区;内部中心裂纹表面出现明显的液膜,在第Ⅰ脆性区凝固阶段产生。  相似文献   

13.
周干水  周超 《连铸》2020,45(2):77-82
越南某钢厂六流方坯连铸机在投产后的试生产过程中,生产很不稳定,事故停机频发,拉坯速度不超过2.5 m/min,试生产前期主要是漏钢停浇,后期主要是中间包快换水口盲板自动关闭停浇。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工艺条件、操作流程、设备配置与工作状态等各方面的观察和排查,结合连铸漏钢机制、自动停浇诱因对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浇注操作的规范与熟练、结晶器振动的可靠性、水口质量、结晶器卷渣、切后铸坯拥堵的人工干预等方面进行改进的措施。逐步落实各项改进措施后,目前该厂生产平稳,拉速达到了3.25 m/min,漏钢及水口盲板自动关闭停浇等生产事故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说明了传统结晶器中初生坯壳的形成过程和回顾了几种高拉速结晶器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新开发的高拉速方坯结晶器的设计思想和特色技术,并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四连杆振动机构及正弦振动的特点,主要从振动频率、振幅、负滑脱时间等参数进行研究。介绍了某钢厂小方坯连铸机的工艺状况及铸坯表面质量状况,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结晶器振动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参数进行了优化。参数优化后,铸坯表面质量及溢漏率等问题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相似文献   

16.
蔡唯成  蔡力 《轧钢》2001,18(4):8-11
论述了各种管坯生产工艺路线的特征,分析了连铸圆坯优于用钢锭轧制的轧制坯;指出选择圆形,空心圆形截面连铸坯是管坯生产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连铸大方坯,CC-HDR生产小直径管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i-Mo-V微合金化钢进行单道次热模拟压缩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程度等对试验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应变速率大于10 s-1和变形温度小于1000 ℃时,发生动态回复;当应变速率小于1 s-1和变形温度大于850 ℃时,发生动态再结晶。在Sellars -Tegar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试验钢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精度较高流变应力模型,并采用回归的流变应力模型预报了Ti-Mo-V微合金化钢的实际轧制压力,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杨效勇 《轧钢》1999,(4):14-16
在立式狄舍尔穿轧机上, 选择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 得出用连铸圆坯生产高质量钢管时, 应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尤其是优化穿孔前期的速度变化参数可防止管前端内析, 适宜的总压缩比(B 级管≮5-2 , 石油套管≮10-2) 可保证钢管的性能, 压缩比不足时, 可通过后续热处理改善钢管性能。  相似文献   

19.
Yang  Liu  Li  Yang  Xue  Zheng-liang  Cheng  Chang-gui 《中国铸造》2017,14(5):421-428
Austenite grain size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for ductility of steel at high temperatures during continuous casting.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s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C,N) precipitates formed during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micro-alloyed steel. Based on Andersen-Grong equation, a coupling model of second phase precipitation and austenite grain growth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second precipitates on austenite grain growth under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is discussed.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final sizes of austenite grains are 2.155, 1.244, 0.965, 0.847 and 0.686 mm,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ooling rate of 1, 3, 5, 7, and 10 ℃·s~(-1), when ignoring the pinning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austenite growth. Whereas, if taking the pinning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 the grain growth remains stable from 1,350 ℃, the calculated final sizes of austenite grains are 1.46, 1.02, 0.80, 0.67 and 0.57 mm, respectively. The sizes of final Ti(C,N) precipitates are 137, 79, 61, 51 and 43 nm,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oling rate from 1 to 10 ℃·s~(-1). Model validation shows that the austenite size under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coincided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trengthen cooling intensity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ductility and transverse crack of slab.  相似文献   

20.
郑林 《连铸》2007,(1):26-28
介绍了铸坯相关表面缺陷及低倍组织,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案.通过电磁搅拌的应用、改进二冷配水、拉速及温度来提高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