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某整车加速异响问题,简要地介绍了通过试验测试确定异响激励源(曲轴轴系扭振)的过程,计算分析了曲轴轴系扭振激励引起异响的机理;分别研究了扭振减振器(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TVD)橡胶层扭转刚度和惯量环转动惯量对扭振高谐次分量调频、调幅作用的影响,并对比了这两个参数的影响程度;分析发现增加惯量环转动惯量和降低橡胶层扭转刚度均能够降低扭振高谐次分量在常用转速区域的峰值,但调频、降幅程度不同;基于计算分析结论,对发动机原装TVD进行了优化设计,比较了发动机匹配优化后TVD和原装TVD两种情况下车内噪声测试结果,测试与主观评价均发现原有的异响声明显削弱,达到可接受范畴。  相似文献   

2.
对某款搭载1.8T汽油发动机SUV车型在1档、2档及3档小油门加速过程中发动机转速为3 000 r/min左右时出现的"guagua"异响和轰鸣声问题,通过发动机舱近场噪声及部件振动测试,利用小波变换、滤波回放等信号处理方法,确认异响及轰鸣声均来自发动机水管。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水管模态频率偏低,在发动机2阶激励下发生共振并与对接件接触,从而产生异响,同时也引发轰鸣声。结合水管实测模态,建立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结构优化,制作样件并经实车验证,增加固定支架提升模态频率的方案能有效解决该异响和轰鸣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辅助消声器对汽车消声器的异响“噗噗声”进行试验分析,并对原消声器提出结构优化解决方案,解决了“噗噗声”问题,同时排气管口的噪声水平也得到了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在产品开发前期识别出某SUV仪表板的异响风险,利用仿真方法对其进行典型路谱下的频率响应分析,采用E-line法计算仪表板总成相邻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移,结合部件间的间隙尺寸信息识别潜在的敲击异响风险点,并且计算风险率.总结导致相对位移较大的原因,结合工程经验及设计要求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提出控制异响的优化方案.仿真计算结...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汽车异响的诊断主要依赖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主观评判,存在不准确、易错判、易漏判的问题。针对汽车敲击异响实测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梅尔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 MFCC),并以此作为表征异响来源的特征向量,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构建其联合概率分布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从而针对未知实测异响信号可利用该GMM模型进行似然判别。指出了说话人识别技术与敲击异响识别的不同之处即Mel三角滤波器个数和离散余弦变换输出系数个数的选取方式,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试验加以验证。结果显示此方法的识别率达100%,拒绝率达100%以上,为汽车异响的客观评价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手动挡汽车在原地起步,行驶中换挡和挂倒挡时,驾驶员只需控制离合器踏板,由ECU通过传感器采集离合器踏板位置、变速器挡位、车速、发动机转速、路面坡度、加速踏板位置等信息,经处理后自动控制加速踏板的协调工作(汽油车控制进气量,共轨柴油车控制喷油量)。  相似文献   

7.
在传递扭矩的瞬时突变工况下,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和驱动电机的结构特性容易引起整车产生冲击、噪声与抖动等问题,严重降低驾乘舒适性。系统性阐述某纯电动汽车加速撞击异响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建立基于电驱动系统试验台架的排查方法,根据齿轮啮合间隙理论和整车扭矩控制机理,提出具体的工程控制措施与方案,优化电机扭矩过零策略,通过实车实验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有关结论对解决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在瞬态工况下的振动噪声问题,具有较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传递扭矩的瞬时突变工况下,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和驱动电机的结构特性容易引起整车产生冲击、噪声与抖动等问题,严重降低驾乘舒适性.系统性阐述某纯电动汽车加速撞击异响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建立基于电驱动系统试验台架的排查方法,根据齿轮啮合间隙理论和整车扭矩控制机理,提出具体的工程控制措施与方案,优化电机扭矩过零策略,通过实车实...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反映磁流变减振器(MRD)的高频输出特性,基于考虑液体流动惯性和可压缩性的基本磁流变减振器模型,结合高频情况下的MRD内部流动特征,引入流动局部损失成分并考虑磁流变减振器液室内压力分布规律提出了修正的高频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动态分层的动网格方法进行了在活塞高频往复运动下磁流变液室内流动情况的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并获得阻尼力输出。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反映磁流变减振器的高频动态硬化情况并准确地预测高频特性曲线中峰值对应频率和峰值大小。最后基于修正的理论模型在保证低频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以改善高频动态硬化为目标对MRD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其高频硬化特性,为MRD的应用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方领  郑华桂 《安装》2003,(1):10-11
重点分析污水处理厂曝气转刷减速机异响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造成转刷异响的主要原因是联轴器柱销与销孔的过盈配合,同时,联轴器的柱销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需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工作条件较差,当汽车技术状况变差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都会下降,汽车发生故障时常常伴随着异响的出现,本文分析了汽车产生异响的主要原因,容易产生异响故障的部位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表征液阻悬置动态特性与激振频率相关性的五参数分数导数模型,模型中的五个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建立了含有液阻悬置的六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模型,在路面垂直位移激励下,给出了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悬置支承点动反力频响特性的计算公式.为降低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悬置支承点动反力的振动幅值,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对一轿车动力总成中含有的两个液阻悬置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利用该优化方法得到的液阻悬置的动态特性,可以有效地降低动力总成在垂直方向振动以及悬置支承点动反力的振动幅值.  相似文献   

13.
翟伟良 《硅谷》2014,(22):72-73
世界经济强国的经济发展无一不与汽车工业密切相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汽车设计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汽车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必然趋势,因为该方法能够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该文以奥迪R8车身造型为实例,研究了以三维建模、曲面分析、模型渲染为主要步骤的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方法。在车身的造型设计时,应用了UG特有的NURBS自由曲线曲面造型方法 ,对奥迪R8勾画出一些主要的轮廓线,在调整处理后,进行扫掠,得到车身造型曲面,分析曲面,最后进行渲染。本文所应用的方法可以用于其它汽车外观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手动档汽车起步离合器异响问题,通过NVH测试分析确定噪音频谱特征,结合模态试验分析了关联因素。建立离合器系统有限元仿真模型,着重进行了离合器动态过程模拟和从动盘模态匹配优化。随后基于分析结果研究异响产生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并实车验证优化后效果。提出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车内异响消失,这对于手动挡离合器异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用于计算波形片轴向非线性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精细化以提高仿真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吻合程度。分析了波形片各结构参数对其轴向非线性特性的灵敏度,选取了除厚度外的三个主要结构参数作为波形片轴向非线性特性优化的参数。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空间,采用响应面法构建系统的代理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代理模型,获得主要结构参数取值的最优组合。通过实例验证了波形片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车辆座椅系统对汽车平顺性以及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可控的特点可有效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对座椅用磁流变阻尼器进行阻尼特性试验,使用遗传算法对阻尼器的Bouc-Wen模型进行参数识别。通过分析单自由度座椅系统的受力情况,建立车辆座椅悬架系统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出用于座椅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开关天棚半主动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使用遗传算法识别的参数及辨识出的模型均能满足要求。采用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后,相对于被动座椅悬架,座椅加速度峰值降低17.4%,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少13.1%,平顺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钢弹簧刚度和浮置板密度对高架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车辆-浮置板轨道-桥梁耦合模型,从时频域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为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与组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 Hz~20 Hz范围内浮置板的振动水平随钢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增大。在16 Hz~125 Hz频率范围内,轨道中心线、翼缘、腹板、梁底的振动水平随着钢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最大减幅达到13 dB。钢弹簧刚度的变化对传递函数的影响比较明显,弹簧刚度越小,浮置板到桥梁结构的竖向传递函数值越小。综合考虑,在设计浮置板轨道结构时建议将钢弹簧的刚度控制在6×106N/m~8×106N/m。浮置板密度的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系统的振动水平,实际设计中要合理设置浮置板密度,建议控制在2 800 kg/m3~3 200 kg/m3。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很久以来,人们便已采用许多方法控制振动和噪声,这些方法主要有: (1)提高结构部件的加工精度,使部件之间配合良好; (2)增加质量,提高刚性,使振动振幅变小; (3)变化结构的固有振动,避免共振; (4)利用流体的粘性或固体摩擦,减衰振动; (5)利用橡胶、塑料等高分子物质的高阻尼性,减衰振动。但是,随着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朝着高速度、强动力等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机械的振动和噪声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变成一种社会公害。上述几种控制振动和噪声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现代的要求。例如,提高结构部件的加工精度,除需要高精度的加工手段外,在加  相似文献   

19.
一、组合型动力吸振器的理论分析和参数优化提高减振装置的效率是减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将若干个动力吸振器并联使用[1,2].本文提出一种组合型动力吸振器,其特点是,在使主系统达到一定减振要求的前提下,减振器的质量比其他同类减振装置的小,结构更紧凑.组合型动力吸振器的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M、K、C表示主系统质量、刚度和阻尼,吸振器部分由两个弹簧K_(d1)、K_(d2),阻尼器C_d,吸振质量m_d组成.其中弹簧K_(d1)和阻尼器C_d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某大型汽车零配件企业装配车间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公司车间布局不合理、物流拥挤紊乱、在制品数量过多、人员利用率较低、生产过程不均衡等问题,根据系统设施规划原则重新布局车间,运用动作分析原理实现工序活动的标准化,将工序内部时间转化为外部时间达到装配车间的均衡化生产,同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专用化载具,并运用witness仿真模拟得出结论:优化方案的产能是现有装配线的3倍以上,人员利用率及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车间内部物流均匀合理,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