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天然色素的精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食用天然色素许多都是由人们食用多年的果蔬食品提取而得的,因而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二十年来它的用量和品种在美国、日本及欧洲许多国家已经远远超过了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的北欧国家已禁止使用食用合成色素,但对EEC颁布的食用天然色素大部分均可按实际需要量添加于任何食品之中。但由于食用天然色素是由天然有机物提取的,原料中成分十分复杂,除含量很低的发色物质外,还有胶质、淀粉、糖  相似文献   

2.
食用天然色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用天然色素刘志皋(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300222)一、食用色素概述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彩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长期以来,人们为了美化生活,同时使食品更有吸引力,常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一定的着色物质。这在最初,大多是应用来自某些含有天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食品卫生管理的加强,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抵制,用天然食用色素替代合成色素是食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本文对威伦天然食用色素在在烧烤肉制品和蛋糕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发现在烧鸡制作中采用威伦天然草莓食用着色,效果显著,解决了长期以来烘烤肉制品不得采用合成色素着色; 用威伦天然芒果食用色素制作的蛋糕色泽鲜美、气孔细致均匀、表面平滑柔顺、口感松化细腻香甜可口,弥补了传统配方产品颜色浅而暗、外观粗糙、口感不佳有苦涩味等缺点,同时使蛋糕生产成本下降了21.74%,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4.
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天然替代色素和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以及未来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食品的颜色多种多样,有些是该食品本身所固有的,有些是在食品中添加了食用天然色素,还有些则是在食品中添加了食用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兰。食用合成色素多数对人有害,所以《食品卫生法》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都严格限定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种类、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曹阳 《中国食品工业》2006,(3):18-18,20
<正>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饮食的追求愈加强烈,合成食用色素被天然食用色素取代的趋势也与日俱增。天然食用色素同样能够为食品提供缤纷的色彩,带给人们回归天然般的愉悦感官享受,它能够同时赋予食品高质量的感观品质和营养健康。本文将对天然食用色素日趋发展的社会因素,天然食用色素的应用意义及原料应用选择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剖析,以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7.
乌饭树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前言 食用色素可增加食品品种,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食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许多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有些还有致癌性。天然植物食用色素无毒无害,色泽鲜艳,所以,近年来人们普遍重视植物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预计今后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植物色素资源极其丰富,种类很多。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5米。树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含有槲皮素及酚苷。总状花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食品卫生管理的加强,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抵制,用天然食用色素替代合成色素是食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本文对威伦天然食用色素在在烧烤肉制品和蛋糕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发现在烧鸡制作中采用威伦天然草莓食用着色,效果显著,解决了长期以来烘烤肉制品不得采用合成色素着色;用威伦天然芒果食用色素制作的蛋糕色泽鲜美、气孔细致均匀、表面平滑柔顺、口感松化细腻香甜可口,弥补了传统配方产品颜色浅而暗、外观粗糙、口感不佳有苦涩味等缺点,同时使蛋糕生产成本下降了21.74%,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9.
面对货架上玲琅满目的食品,那些色泽诱人的最先映入眼帘。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五彩缤纷的糖果是他们的最爱。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色素。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体内微生物的一些色素,如花青素、胡萝卜素等。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  相似文献   

10.
食用合成色素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健康。颜色,给人以最直接的视觉信息,自然、悦人的颜色可以增加食欲,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是评价食品的一项重要基本参数。色素又称着色剂,一般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类。  相似文献   

11.
食用合成色素研究动态(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品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化学合成色素两大类。天然色素来源于动物和植物 ,一般比较安全。但是 ,天然色素价格高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容易褪色和变色 ,其应用受到限制。 19世纪合成有机染料工业的发展 ,为食品色素的使用提供了更经济的生产途径。由于合成色素色泽鲜艳 ,性质稳定 ,易于调色 ,着色力强 ,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 ,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 ,为了加强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管理 ,许多国家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安全性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明确限定了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各种检测方法也相继问世 ,并日趋完善1…  相似文献   

12.
丁琳 《中国食品》2000,(15):1-31
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食用色素安全性试验技术逐步完善,发现了许多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近年来,各国在限制合成色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我国近年也公布了禁止在儿童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的法规。因此,由天然植物中提取无毒可食用色素,已经成为当前色素开发研究的热点。 红小豆,又名赤豆,其果色质优,无毒无害,在我国种植广泛,易贮藏,价值低,是大众化的食品。我们可以由红豆皮中提取色素,制成色素浸膏和粉末,它的制作设备简单,制成后可应用于酒类、饮料、食品、药片糖衣中。 工艺与设备 l、清理:由于红豆在采…  相似文献   

13.
天然色素,着色性与功能性俱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色素与食品密不可分,它能够赋予食品诱人的色泽,为消费者带来强烈的购买欲。食用色素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顾名思义,天然色素是指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以及动物和微生物的一类色素的总称;合成色素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成的有机色素,主要以煤焦油中分离出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实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许多在食品工业中大量使用的合成色素被认为对人体有害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天然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性质、制法 ;天然色素的褪色、变色问题及稳定化技术 ;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并对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及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实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许多在食品工业中大量使用的合成色素被认为对人体有害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天然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性质、制法 ;天然色素的褪色、变色问题及稳定化技术 ;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并对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及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试论食用色素与人类健康(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合成与天然食用色素原料来源、主要成分,应用范围、卫生标准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为食用天然色素在我国广泛使用提供了依据,促进食用天然色素市场发展,使食用天然色素添加应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及日用品等方面显示其“风彩”,形成产业、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7.
花生内衣色素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市售食用色素仍以合成品为多,而合成色素除了改善食品的观感外,色素本身并无营养价值。并且有些合成色素过多食用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合成食用色素在儿童食品及一些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受到了严格控制。随  相似文献   

18.
<正> 从食物中,我们所能够获得的第一感觉,就是食物的色泽与外观,而这些是我们选择食物的先决条件;食物外观如果没有吸引力,就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兴趣。 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 色素加进食品和饮料中的目的,主要是使食品和饮料更为诱人。由于食品的色泽,会在加工过程中褪色,配合色素的使用则能将之恢复过来;与此同时,通过色  相似文献   

19.
食用天然色素发展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用天然色素发展动态胡隆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颜色是人们对食品质量感观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食用色素在加工食品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食用色素因其来源的不同,又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前者以焦油系惑三苯甲烷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允许使用的几种食用合成色素本刊特约记者陈伯雄天然食品多具有本身的色泽与香味,这些色香味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这也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食品的色香味常常会减少或失去。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