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连铸》1997,(3)
本文报告了用示踪剂技术研究连铸板坯所轧中板表面大片夹杂物来源的情况,结果如下: 1)连铸坯所轧中板表面大片夹杂物主要来自外来大颗粒夹杂物(包括二次氧化产物)与钢液中小颗粒夹杂物的复合物。 2)外来大颗粒夹杂物来源的主次顺序为中间罐渣、结晶器渣、中间罐塞头的侵蚀物。中间罐渣包括钢包渣和钢包衬的侵蚀物。 3)钢液中的小颗粒夹杂物来自钢液的脱氧产物、钢液空气的二次氧化产物、钢液与耐火材料和渣中SiO_2作用产物和弥散在钢液中的小渣滴。 4)连铸板坯所轧中板表面大片夹杂物很少来自中间罐衬的侵蚀物。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热轧高碳盘条77B的生产工艺流程,对拉拔断裂的热轧高碳盘条77B进行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分析.结果表明:盘条表面脱碳、表面裂纹、盘条中心C偏析、夹杂物以及索氏体化不良均能引起盘条拉拔断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电磁纯铁热轧线材进行了低倍观察,对线材中的夹杂物进行了高倍金相、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是单一的Al2O3夹杂,大部分夹杂物呈点、线状分布在线材横断面的1/4处,并沿纵向延伸。根据该钢种夹杂物的来源,提出了生产过程中减少夹杂物的3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再结晶软化不充分不仅影响热轧中板变形时的轧制负荷参数的准确预报,而且对中板制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文章借助于理论分析与实验模型,在模拟16MnR中板热轧变形时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再结晶软化不充分对轧制负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6MnR中板轧制变形时,各道次都为静态再结晶,且以部分静态再结晶为主;考虑再结晶软化不充分对轧制负荷的影响后,其预报值和实测值符合较好;对热轧中板轧制压力计算,对发生完全再结晶软化之后的道次适宜选用Sims式。  相似文献   

5.
赵文成 《物理测试》2011,29(1):54-54
 热轧带钢生产检验中出现表面开裂现象,对有裂纹的钢进行化学成分、低倍、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分析,探讨了热轧带钢出现表面开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车轮钢(CL50)铸态/热轧态和热处理态组织中夹杂物的形态分布进行研究,并利用能谱对夹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S含量极低的情况下,CL50车轮钢中氧化物夹杂主要呈球形或多边形,随机分布,在轧制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增大S含量,铸态组织中开始出现球状、串珠状以及条状MnS-氧化物复合夹杂物,且有在晶界聚集的趋势,主要分布于网状铁素体或者孤岛铁素体中;热处理后夹杂物则分布于网状铁素体中,说明夹杂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铁素体的形核。在890℃热处理过程中夹杂物形态和分布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某建筑工地现场使用32 mm热轧带肋钢筋HRB400E进行90°折弯时发生断裂。通过对断裂试样的光谱分析、物理性能检验、宏观断口扫描、金相组织检验、夹杂物评级等方式分析了断裂原因,主要是由于硫化物及硅酸盐夹杂含量过高,导致横肋根部应力过于集中引起折弯断裂。通过控制夹杂物含量,加强对轧辊进行倒角处理,避免了此类断裂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热轧辊轴承失效件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观察,表层碳浓度和表面硬度测量,剥落块显微形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工作面产生早期失效的原因是:较大尺寸的夹杂物在切应力的作用下萌生微型纹成为疲劳源,疲劳裂纹倾斜扩展至表面从而导致轴承圈工作面产生剥落损伤。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热轧态含铌钛耐候建筑钢的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夹杂物进行了评级。通过控制热轧工艺得到的试验钢组织主要是铁素体+片层珠光体,第二相多为细小方形或矩形的Ti,Nb(CN),少量球形夹杂物为Al_2O_3;钢的抗拉强度高于510 MPa,屈服强度大于390 MPa,屈强比低于0.85,断面收缩率大于20%,0℃纵向冲击功大于47 J。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分析法在不同直径硬线钢的不同部位,分析了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特征。检测分析说明,夹杂物的尺寸与热轧硬线钢的直径相对应,多数夹杂物分布在硬线钢的中间部位。单向变形过程中氧化物类夹杂物普遍破碎,沿变形方向成串分布。。  相似文献   

11.
李高盛  余伟  蔡庆伍 《轧钢》2018,35(3):13-18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厚板轧制的刚塑性有限元模型,以研究在厚板轧制过程中引入厚度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对钢板芯部变形的影响。并与传统均温轧制进行对比,研究了差温轧制对钢板头部变形与宽展的影响,以及在两种工艺下钢板厚度方向上应变分布的变化,分析了差温轧制条件下应变、压下量与板坯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梯度轧制有利于增加坯料芯部变形,差温轧制钢板头部呈现单鼓形,而均温轧制钢板头部为双鼓形。均温轧制中心与表面宽展差值为差温轧制这一数值的16倍。随着板厚减薄,道次压下量增大,差温轧制钢板内部应变逐渐提高。但当道次压下率和板厚过大或过小时,差温轧制对中心应变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The heat-transfer behavior of the interface of Flyer plate (or Base Plat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icrocosmic structures, stress distributions, and interface distortion of the welded interface of composite plates by explosive welding. In this paper,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combing zone are studied for the case of Cu/Fe composite plate jointed by explosive welding near the lower limit of explosive wel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Flyer plate (Cu plate) and Base Plate (Fe plate) firstly almost have the same melting rate in the explosive welding process. Then, the melting rate of Cu plate becomes higher than that of Fe plate. Finally, the melt thicknesses of Cu plate and Fe plate trend to be different constants,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melting layer of Cu plate is thicker than that of Fe plate. The research could supply som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optimizing the explosive welding parameters of Cu/Fe composite plate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3.
石泽汉 《上海金属》1993,15(4):34-37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中厚板轧机的发展简况并根据本世纪末中厚钢板的市场需求预测,对我国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和磨损实验,对比研究了洗煤生产过程中齿辊式破碎机的国内4种常用齿板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进口齿板材料的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6.13%的残余奥氏体组成;高锰钢齿板的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组织;ZG32CrMnSiNi2Mo齿板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13.18%残余奥氏体组成;ZG22CrMnSiNiMo齿板为粒状贝氏体组织,组织中条型M-A岛比例较多,残余奥氏体量为14.9%。940℃淬火+200℃回火后,进口齿板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44.1 HRC和34.5 J;高锰钢齿板水韧处理后平均硬度为216.5 HB,冲击韧度为113.8 J;ZG32CrMnSiNi2Mo齿板900~940℃正火处理后,冲击韧度值略低于进口齿板的供货状态,但硬度高于进口齿板;960~1000℃正火处理后,ZG22CrMnSiNiMo齿板硬度略低于进口齿板材料,冲击韧度略高于进口齿板材料。选取进口齿板材料供货状态为标准,高锰钢齿板材料的相对耐磨性较低,仅为0.76;ZG32CrMnSiNi2Mo齿板材料经900~980℃正火处理后,耐磨性能较好,相对耐磨性为1.19~1.23;ZG22CrMnSiNiMo齿板材料经920~1000℃正火处理,耐磨性能介于进口齿板材料和ZG32CrMnSiNi2Mo齿板材料之间,相对耐磨性为1.10~1.13。  相似文献   

15.
陈玉叶 《轧钢》2022,39(3):111-115
针对Q355B钢板火焰切割(火切)后窄板料产生翘曲、侧弯等变形缺陷的问题,检测了Q355B钢板残余应力。结果表明:Q355B钢板火切后窄板料变形是成品钢板中存在较大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力不均匀而导致的。因此,对不同轧制、冷却工艺生产的Q355B钢板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发现返红温度低是钢板残余应力显著增大、残余应力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采用控轧不控冷工艺,控制钢板终轧温度在780~810 ℃,在确保钢板性能的前提下,避免了钢板因控冷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及残余应力波动。同时,针对采用不控冷工艺生产的Q355B钢板屈服强度不足或余量不够的问题,对Q355B钢板的C、Mn含量进行优化调整。采用上述措施后,保证了钢板力学性能,并将钢板残余应力控制在150 MPa 以下,整板最大残余应力波动由182.3 MPa降至26.45 MPa,使钢板的不平度小于2 mm·m-1,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蜂窝夹层结构基板经热真空试验后,其正面局部出现了鼓泡脱粘现象,脱粘形式有2种,一种为聚酰亚胺膜与网格面板脱粘,另一种为网格面板与加强板脱粘。通过对聚酰亚胺膜与网格面板脱粘界面的宏微观观察,确定两者在脱粘前粘接良好,为外力导致的脱粘;通过对网格面板与加强板脱粘界面的宏微观观察,及胶膜的红外光谱分析、DSC测试、挥发分测试,确定网格面板与加强板在脱粘前未形成良好的粘接,该不良粘接可能与设计、工艺控制有关,与胶膜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钛铝异温轧制钛板电磁感应加热时温度分布更均匀,设计不同的感应加热线圈组对钛板进行加热,使用有限元模拟了电磁感应加热中感应线圈的结构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通过调节感应加热参数将钛板宽度方向温差控制在50℃以内,形成较均匀的钛板温度。对钛板进行感应加热和测温实验,在较短时间的加热时长下形成了平均温度635℃,温差45℃以内的钛板温度,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均匀性较好的高温钛板与室温铝合金板进行异温轧制,制备出界面剪切强度为63.3MPa的钛/铝复合板,并对制备出的钛/铝复合板结合性能的分布受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薄板焊接残余应力尺寸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NSY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对接薄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尺寸因素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特别是过渡板宽、板长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非线性变化以及金属的熔化潜热,使数值模拟结果尽量接近实际值.最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是基本吻合的,所得结果可以进行残余应力预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Gleeble 1500热模拟机,分析70mm厚锻造及轧制镍基合金690板材的热塑性及热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锻造和轧制板材均有优异的热塑性,同种材料表层试样的热塑性高于中心位置试样的热塑性。模拟加热过程发现,较低温度条件下轧制板材的热塑性高于锻造板材的热塑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锻造板材的热塑性高于轧制板材的热塑性。模拟冷却过程发现,锻造板材比轧制板材具有更好的热塑性。热模拟试样的断面较为光滑,部分位置出现熔融现象。横向可调拘束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锻造及轧制镍基合金690板材具有较高的热裂纹敏感性。热裂纹的数量及长度随着施加应变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新型研球机变径沟槽研球板均匀加压的需要,设计一种偏心加压固定板压盘。通过分析固定板压盘的功能需求,采用联想类比法,提出固定板压盘的结构设计方案;运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固定板压盘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压盘的静态与模态特性,获得压盘的变形图、应力云图和固有频率与振型,验证了压盘结构设计的可行性。针对固定板压盘的偏心距大小和进球缺口到压盘中心的距离大小,以结构变形和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参数化建模,基于响应面法对压盘进行了参数优化,获得压盘的最优结构参数。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固定板压盘,加载后最大变形减小,压力分布更加均匀。通过结构方案的创新和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了新型结构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