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车平顺性的模糊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汽车平顺性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汽车乘坐舒适度的概念,并以此对汽车的乘坐舒适程度进行了模糊界定,该法以加权矩阵函数进行多工况、多测点因素的模糊综合,用单一综合振动指标来评价平顺性能,较好地克服了ISO2631等传统评价方法中的主、客观评价不统一和不同工况、不同测点评价结论不一致的不足,可用以进行单车平顺性评价和多车平顺性比较。对某轻型客车的评价实例表明,用模糊评价法评价汽车的平顺性是准确的、可行的,二经规范化,可作为ISO2631、GB4970、GB/T12477等平顺性评价方法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城市越野车型,根据其设计参数,利用Adams/car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依据路面不平度位移功率谱密度与Sayers经验模型的转换,由路面轮廓发生器产生仿真所需的随机路面。参照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随机路面输入下的平顺性仿真试验。用座椅面处3个方向(垂向、纵向、横向)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平顺性进行评价。比较了各轴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在不同车速下对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贡献量,发现在常用车速段汽车的纵向振动贡献量比较大,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为实际车辆的平顺性及其他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座椅振动特性对客车平顺性的影响,以及改善乘坐舒适性的措施。主要从座椅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试验和分析入手,对座椅的振动特性进行探讨。静态特性是在试验台上测定的。动态特性试验则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出地板和座椅的振动加速度信号,然后对其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评价座椅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4.
汽车平顺性建模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分析汽车振动源和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用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十三自由度人-椅-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给出了振动形态,传递函数,悬架动挠度,车轮动载荷,座椅加速度等参量的计算方法,开发了一套“汽车平顺性仿真软件”并利用已有的汽车数据地驶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到了重要结论:发动机与轮胎刚度,阻尼,后桥阻尼对驾驶员座椅处的振动影响不大;驾驶员座椅的垂直刚度增加很大时,对垂直方向振动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LMS/TPA软件,对某轿车由路面激励通过悬架和车身对驾驶员座椅地板垂直振动加速度的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和室内锤击法试验,详述了汽车振动传递路径分析与试验。对影响整车行驶平顺性的悬架系统主要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识别。结果表明,路面激励通过前悬架右下控制臂后点对驾驶员座椅地...  相似文献   

6.
BJ—212A轻型越野车随机振动的模拟计算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BJ—212且轻型越野车为例,介绍了汽车驶过随机不平路面时振动的一种计算机模拟方法,并算出了该车座椅等各点的加速度响应,本文还在实际不平路面上进行汽车随机振动试验的基础上,对试验数据作了功率谱和传递函数等分析,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对照。最后,探讨了座椅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平稳随机振动理论对汽车平顺性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国际标准ISO2631—1978(E)“人体全身受振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平顺性评价,为提高汽车的平顺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油气悬挂系统的1/4车数学模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汽车油气悬挂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和1/4车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了计算机仿真程序,利用仿真程序得到了悬挂系统受力,悬挂质量、非悬挂质量和座椅的振动加速度,车轮动载、悬挂动行程等参数,为对汽车机平顺性、行驶安全性进行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ADAMS/Car建立空气弹簧悬架整车动力学模型,在ADAMS/Car_Ride试验台上分别进行空载和满载时随机路面下的汽车平顺性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对座椅响应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座椅各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并与相同激励下的普通螺旋弹簧悬架系统进行平顺性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空载还是满载,匹配空气弹簧悬架系统轿车的各轴向以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植均小于普通螺旋弹簧悬架轿车,很好地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发动机轴系的扭转振动会导致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架的振动,激发噪声,从而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平顺性的问题,在扭振信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脉冲位置调制信号(PPM)中获取角速度的波动量,并提出一种利用插值法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实现扭振信号频谱分析的方法.在台架实验中,借助于虚拟仪器技术和Matlab工具,对实测的扭振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与专业扭振测试仪器的测试结果对比,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对若干种型号的改装汽车进行了顺性实际测试,计算与分析,其内容包括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与相对阻尼系统的测定,在确定激励下汽车振动试验和路面随即激励下的平顺性试验等。本文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了共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磁流变减振器利用磁流变液体黏度的连续可控特性实现了减振器阻尼力连续可调,从而可以实现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实时控制,基于此制作了一款磁流变减振器,按照汽车平顺性试验标准,对整车做了平顺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汽车上各测点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对汽车平顺性进行分析.运用振动理论分析了车辆的传递函数和振动特性,并通过讨论选择了车身质心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相对动载荷、车身俯仰角加速度等参量作为平顺性评价标准.通过Matlab/Simulink对车辆振动特性进行仿真,讨论了轮胎刚度和动力总成悬置刚度对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的增加均导致汽车平顺性变差.通过仿真实例可见,该动力学模型可利用设计初期的车辆参数对汽车平顺性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减少样车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通过脉冲激振和随机激振两种方法,用 HP3562仪对“通工”牌汽车的车身车架进行的试验模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论趋于一致,即该车的平顺性较好,而且改进后的车型的动态特性比改进前的好,因为振动减小了.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该车的刚度有余,为今后进行优化设计指明了方向.最后还说明了国内软件可逐渐代替国外软件。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纵振动力学模型,阐述了纵振路面谱的表达形式及应用方法。用总加权值法评价车辆纵振平顺性,用全概率法评价纵剪力对路面的疲劳断裂损伤,仿真研究了悬架参数变化对车辆平顺性与路面损伤的影响。悬架刚度增大,平顺性和路面损伤恶化;悬架阻尼增大,平顺性和路面损伤优化。随悬架参数变化,平顺性和路面损伤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92。  相似文献   

1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感觉主观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EPS系统进行了四种试验工况的整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从轻便性、回正性、灵敏度、方向修正难易程度、转向精确程度、路感、侧倾感觉、疲劳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应用多层次模糊方法建立了用于EPS转向感觉模糊评价的阶层化模型,综合考虑影响EPS转向感觉的各个方面,对模型做出综合的决策,从而获得系统全面的主观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压缩天然气(CNG)轿车,建立了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简化了气罐模型,然后在随机路面输入下进行了汽车平顺性虚拟仿真分析,并对CNG轿车物理样车进行了平顺性试验,得到各自相应的加权振级值.将仿真与试验结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顺性仿真模型准确,并对影响平顺性的气罐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大型运输车行驶中的平顺性,提出将动力吸振器应用于整车振动控制方法.以9自由度整车-路面耦合模型为基础,建立含有动力吸振器的13自由度整车-路耦合动力学方程,运用遗传算法对动力吸振器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动力吸振器安装位置和车辆不同速度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经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能够明显改善车辆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电动乘用车,建立考虑电机参振的11自由度电动汽车平顺性频域分析模型,分析车辆典型响应的传递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基本特征,计算不同行车速度和路面等级下各响应的均方根值;从降低电机振动和提高整车平顺性角度,分析不同悬置刚度和阻尼、电机总成质量对上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分析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不仅可分析整车平顺性,还能用于研究电机振动状态及其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电机总成参数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较小,但对电机自身振动影响明显,增大电机总成悬置刚度和阻尼、减小质量有助于降低电机振动,悬置刚度增大会略微降低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EQ1060F汽车乘坐振动试验及数据处理结果,按照ISO2631和GB/T12447-90评价了该车的乘坐舒适性,分析了座椅的传递特性,提出了改进乘坐舒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