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对荻自催化乙醇法蒸煮脱木素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荻乙醇制浆脱木素反应为一级反应.木素大量脱除阶段和木素残余脱除阶段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7.13 kJ/mol和156.7 kJ/mol,高于KP法,低于桉木、云杉、甘蔗渣自催化乙醇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杨木自催化乙醇法制浆的保温温度、乙醇浓度、液比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成浆状况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制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保温温度205℃,乙醇体积分数60%,液比1:10,保温时间2.5 h.同时研究了杨木自催化乙醇法制浆保温阶段的反应历程和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保温阶段脱木质素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分为大量脱木质素和残余脱木质素两个阶段;在蒸煮最优条件下,大量脱木质素阶段反应速率常数为0.0128 min-1,反应活化能为47.9980 kJ/mol;残余脱木质素阶段反应速率常数为0.0038 min-1,反应活化能为78.7751 kJ/mol.  相似文献   

3.
以麦草为研究对象,引入热置换洗涤工艺对自催化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洗涤工艺,对纤维分离点浆料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热置换自催化麦草乙醇法制浆蒸煮保温40 min左右为纤维分离点,脱木素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开始脱木素到保温40 min为大量脱木素阶段,保温40 min到60 min为残余木素脱除阶段;蒸煮保温时间应选择在60 min左右,继续延长保温时间,脱木素作用不强,而浆的得率明显降低。乙醇浆的高硬度和得率的矛盾与传统制浆方法相比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比较荻苇磨木木素(MWL)、荻苇自催化乙醇制浆黑液中分离的木素(IL)的IR、1H-NMR,探讨荻苇自催化乙醇制浆过程中木素的变化.研究表明,制浆过程中,荻苇木素紫丁香基、对羟苯基结构单元被大量脱出,特别是香豆酸-木素酯结构更容易被大量脱出,木素α-O-4醚键在蒸煮过程中易断裂,反应过程中脱出的木素结构单元侧链上生成部分Cα-O-C2H5键.  相似文献   

5.
麦草自催化乙醇制浆工艺及反应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麦草自催化乙醇制浆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温度195℃、液比1∶8、保温70min(升温120-130min)、乙醇和水的比例为55∶45。蒸煮脱木素历程分析表明麦草乙醇蒸煮可分为两个阶段:大量脱木素阶段和残余木素脱除阶段。  相似文献   

6.
芦苇乙醇法制浆木素脱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比了芦苇自催化乙醇法制浆与H2O2辅助乙醇法制浆的木素脱除规律。结果表明,乙醇法制浆加入H2O2后可以加速乙醇水溶液的脱木素效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A)测试不同蒸煮情况下纤维细胞壁中锰离子峰度发现,H2O2辅助乙醇法制浆的木素脱除速率较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快;自催化乙醇法制浆与H2O2辅助乙醇法制浆的细胞壁木素脱除速率规律一致:ML+P〉S1〉S2〉S3;当保温时间大于30 min时,ML+P层木素脱除速率远大于其他各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撑蒿竹自催化乙醇法制浆过程中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粗浆得率、木质素及其他组分溶出量和木质素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木质素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保温阶段前90 min内,温度越高,木质素的转化率越高,浆料中其他组分的脱除主要发生在保温阶段前150 min内,其他组分脱除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木质素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可分为大量脱木质素(保温阶段前60 min)、少量脱木质素(60~120 min)和残余脱木质素(120~210 min) 3个阶段,脱木质素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4.23、129.1和328.8 kJ/mol。  相似文献   

8.
对比研究了芦苇自催化乙醇法与H2O2催化乙醇法制浆的木素脱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芦苇乙醇法制浆过程中添加H2O2,蒸煮体系pH值低于自催化乙醇法;提高了木素脱除速率,而细浆得率下降较少,纤维分离点所对应的保温时间没有提前;脱木素的反应级数和阶段没有改变,但提高了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甘蔗渣活性氧固体碱蒸煮的脱木素过程及脱木素动力学.通过建立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求出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阶段的50~140℃为初始脱木素阶段,140~170℃为大量脱木素阶段.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保温时,80 min内木素脱除较快,保温时间超过80 min后,木素脱除不明显.氧脱木素对脱木素反应的级数为1.30,H2O2用量对脱木素反应的级数为0.044,氧压对脱木素反应的级数为0.32,反应活化能为98.57kJ/mol,指前因子为1.12×109.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中木素、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中木素、碳水化合物溶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升温到140℃以前为初始脱木素及碳水化合物少量溶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总木素的溶出量为24.33%,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仅为3.22%;由140℃到最高温度165℃下保温了1h之间为磺化木素的大量溶出阶段及碳水化合物大量溶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木素的溶出量为61.65%,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为1337%;在最高温度165℃下保温1h到3h为残余木素脱除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木素溶出量仅为7.63%,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为3.01%。在蒸煮结束后,纸浆中残留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这是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得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马来西亚的油棕榈果球丝烧碱.蒽醌法蒸煮工艺及其蒸点脱木质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燕煮工艺范围内,影响油棕榈果球丝烧碱-蒽醌法蒸煮脱木质素率、纸浆得率和黑液残碱的主要因索是蒸煮最高温度,其次为用碱量,影响最小的为保温时间。而其脱木质素可分为初始脱木质索、主要脱术质素和残余脱木质索3个阶段;即蒸煮温度升至100℃时,为初始脱木质素阶段,木质素脱除率2.10%;当蒸煮温度从100℃升至160℃并保温30min,此阶段为主要脱木质素阶段,此阶段脱除81.0%的木质素;当在160℃保温从30min至120min时,属残余脱木质素阶段,此阶段木质素的脱除率为12.1%。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乙醇-硫酸盐法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蒸煮液中乙醇的摩尔分数对蒸煮脱木素、纸浆白度、得率、粘度、脱木素选择性、黑液残碱和纸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深度脱木素的原理及其在连续蒸煮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干强 《中华纸业》1999,20(5):32-35
论述了深度脱木素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它在连续蒸煮器中的具体运用。深度脱木素使硫酸盐制浆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稻草碱法蒸煮反应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草AP法蒸煮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规律 ,当稻草AP法蒸煮温度升温到 135℃时达到纤维解离点 ,此时粗浆得率为 4 1%左右。同时 ,对蒸煮反应过程中脱木素的阶段性、蒸煮药液的消耗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进行了探讨 ,为合理确定稻草AP制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巴西甘蔗渣原料主要成分和烧碱-蒽醌法蒸煮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西甘蔗渣与中国甘蔗渣相比,其克拉森木素含量低,而综纤维素的含量高。巴西甘蔗渣烧碱蒽醌法脱木素的阶段性可分为大量脱木素、补充脱木素和残余脱木素三个阶段:即蒸煮温度升至100℃时,为大量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69.44%;当蒸煮温度从100℃升至160℃,此阶段为补充脱木素阶段,此阶段脱除24.18%的木素;在160℃保温150min期间为残余脱木素阶段,此阶段脱除3.38%的木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硫酸盐法、烧碱法、碱性亚钠法、中性亚钠和亚铵法蒸煮过程脱木素及碳水化合物溶出的特点,根据各种蒸煮液与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性能及机理,阐明几种蒸煮方法的脱木素历程和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存在区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4 种桉木改良硫酸盐法(深度脱木素) 制浆的实验, 结果表明改良硫酸盐法制浆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常规蒸煮法, 改良硫酸盐法在浆料强度不受损失的前提下, 纸浆的卡伯值较常规硫酸盐法低5~6 个单位。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wheat straw pulp was prepared by sulfiteformaldehyde(SF) pulping combined with oxygen delignification to develop a sustainable methodology for chemical pulping of straw materials.The bleachability of oxygen-delignified SF pulp was also evaluated by hypochlorite bleach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a_2SO_3 charg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ignin removal during SF pulping as well as oxygen delignification.The efficiency of oxygen delignification of wheat straw SF pulp was markedly high.After the oxygenation stage,the Kappa number decreased by over 50%(the original Kappa number of SF pulp was lower than 30) when the Na OH charge was in the range of 3%~5%.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bleached pulp via combined SF pulping and oxygen delignification involved the use of 12% of Na_2SO_3 and 3% of Na OH,respectively.Pulp with relatively high brightness,a low Kappa number,as well as an acceptable viscosity could be obtained when oxygen-delignified SF pulp was bleached with hypochlorite under a low active chlorine dos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