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济阳坳陷隐蔽圈闭成藏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元岭 《特种油气藏》2006,13(1):43-45,49
济阳坳陷岩性、地层、古潜山等隐蔽圈闭的成藏条件具有较大差异,但良好的油气运移条件和储层条件,始终是各种圈闭类型最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通过对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特征的总结和分析,确定了不同类型隐蔽圈闭在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技术要求,为隐蔽圈闭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历程,将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分为三类(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裂缝性油气藏)八种,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一般特点及其发现规律,建立了陡坡式、洼陷式、中央背斜式及缓坡式四种隐蔽油气藏聚集模式。从储层地质建模、圈闭识别描述、油藏综合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隐蔽油气藏的主要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3.
4.
济阳坳陷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对1995年以来的预探圈闭统计分析表明,影响预探圈闭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地质认识、技术水平和勘探投入等.地质条件和资源规模仍是影响预探圈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地质条件优越的富油凹陷或区带,预探圈闭的成功率高,勘探潜力较大.预探圈闭的钻探效果与勘探程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勘探程度较低的古生界、深层和潜山圈闭升级率较高;勘探程度较高的古近系和中浅构造圈闭预探成功率下降.圈闭升级率的变化反映了地质认识、技术水平等对圈闭勘探效果的影响.勘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提高济阳坳陷圈闭预探水平的有力保障,也是保持圈闭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和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较高,钻探目标复杂隐蔽,勘探风险增大,足够的预探工作量投入保证了良好的资源序列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圈闭勘探经济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油气勘探投资具有阶段性特征且须以赢利为目的,勘探的经济效益和成果价值并不取决于勘探本身,而取决于未来的开发与生产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圈闭勘探经济评价必须是勘探开发一体亿评价。根据圈闭的基本特征,建立其地质模式和油藏类型,通过与已经开发的相似油气藏样本进行“类比”,计算控制储量、探明储量、可栗储量和油气产量,模拟圈闭勘探开发全过程,采用国际通用的现金流量法计算经济评价指标,预测圈闭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净现值率,初步实现了圈闭经济评价。实践证明,地质评价是整个油气勘探评价工作的基础,经济评价对勘探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1995年以来预探圈闭情况统计表明,预探圈闭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地质认识、技术进步和勘探投入等。地质条件、资源规模等基础因素仍然是影响预探圈闭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地质条件优越的富油凹陷或区带,预探圈闭成功率高、勘探潜力较大。预探圈闭钻探效果与勘探程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勘探程度较低的古生界、深层和潜山圈闭升级率较高;勘探程度较高的古近纪、浅中层和构造圈闭预探成功率下降。圈闭升级率的变化反映了地质认识、技术水平等对圈闭勘探效果的影响。勘探技术发展和进步是提高济阳坳陷圈闭预探水平的有力保障,也是近期保持济阳坳陷探圈闭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和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较高,钻探的目标复杂隐蔽,勘探的风险增大,足够的预探工作量投入,是保证良好的资源序列和可持续发展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济阳坳陷前第三系、下第三系及上第三系等3套含油层系石油地质条件的差异,利用近期实施了钻探的圈闭开展研究,分别建立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可以充分反映当前的勘探特点,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圈闭评价地质要素包括圈闭成藏要素和圈闭品位要素两大类,前者直接决定了圈闭能否成藏,可采用圈闭钻探成功率分级方法建立评价标准;后者主要用来描述圈闭的规模和品质,可采用累计概率分级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其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济阳坳陷前第三系、下第三系及上第三系等3套含油层系石油地质条件的差异,利用近期实施了钻探的圈闭开展研究,分别建立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可以充分反映当前的勘探特点,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圈闭评价地质要素包括圈闭成藏要素和圈闭品位要素两大类,前者直接决定了圈闭能否成藏,可采用圈闭钻探成功率分级方法建立评价标准;后者主要用来描述圈闭的规模和品质,可采用累计概率分级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其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三维地震资料中亮点气藏的特征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地层中,地震波在砂岩中传播速度低于围岩,含气砂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变亮点的反射特征,利用二维地震资料识别气藏已取得成功。三维地震资料比二维资料具有更大的优越,滤波后的三维纯波带资料突出了气藏亮点的反射特征,减少了假亮点造成的错觉,大大提高了气藏的识别能力。本方法已在济阳坳陷的浅层天然气勘探中应用。实践证明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储备圈闭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圈闭是捕获、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是油气勘探潜力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济阳坳陷1995年以来储备圈闭的地质层位、类型、面积、资源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储备圈闭具有三个特点:①储备圈闭分布区域广泛,以东营凹陷、沾化凹陷居多,目的层系主要是下第三系,近年已出现逐步向上第三系、前第三系和深层转移的趋势;②圈闭埋深以小于3000m的浅一中层圈闭为主,面积多小于10km2、资源量多小于500×104t,并且正在逐年减小;③圈闭类型众多,已经从构造圈闭为主的态势转变为以复杂隐蔽的岩性、地层圈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并且地震勘探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圈闭资源量稳定在较高水平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东部大部分含油气盆地相继进入中、高勘探阶段。为了进一步寻找接替储量,对隐蔽圈闭的勘探研究日益加强。目前寻找隐蔽圈闭的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并日益成熟。在参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地震反演,速度分析及AVO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及三维可视化,以及面块切片和相干体方法等技术的特点,指出在识别诸如地层尖灭、透镜体及裂缝储层等隐蔽圈闭时只有应用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互相补充和验证,才能使各种技术发挥最大作用,而仅用单一方法则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2.
SWD地区隐蔽圈闭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SWD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1s2)呈南倾单斜形态,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勘探对象为地层隐蔽圈闭。主要勘探目的层砂体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砂体,具有河道顶部细粒成分保存好、粒度小、砂(砾)岩相对不发育、平面上岩性变化快的特点,容易形成“典型”的砂岩尖灭油气藏,识别和描述该类圈闭的难度较大。该区地震资料优势频率达45~55Hz,能分辨的地层最小厚度约为25m,可为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较为可靠的资料依据。本文从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出发,通过主要目的层层序地层划分、精细层位标定、地震正反演研究,建立了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结合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有效地识别和描述了隐蔽圈闭。其中S4块J1s2岩性圈闭已为后期的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27  
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隐蔽圈闭目标区带优选的基础,亦即“断坡控砂”;其二,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等输导类型在盆地特定的时空域发育和产生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体系,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评价的条件,亦即“复式输导”;其三,相(接受条件)、势(动力条件)存在的耦合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成为勘探目标评价的关键,亦即“相势控藏”。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思维的核心,有力地指导了“十五”期间济阳坳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4.
对济阳坳陷1995年以来预探圈闭的资源量、分布层系、埋藏深度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了东营、沾化、车镇、惠民4个凹陷预探圈闭随勘探程度提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探圈闭的层系、类型和埋藏深度等分布不均衡,年度不同类型圈闭升级率差异较大,各凹陷预探圈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深层和前第三系的圈闭勘探逐步增加,岩性类圈闭勘探相对比较成熟,潜山类圈闭勘探已经有较大发展,地层等其他类圈闭勘探还属于初级阶段;尽管近年来储备圈闭预探投入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地质认识、储层预测水平和地震资料分辨率等方面的限制,新发现的圈闭升级率不断下滑,有效圈闭储备量明显不足。结合非构造油气藏勘探的特点,认为济阳坳陷深层、前第三系和非构造圈闭有较大的潜力,通过理论和技术创新,仍然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勘探空间,圈闭勘探总的发展趋势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往单纯以二级构造带为准则的区带划分评价方法已不适应当前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求。基于构造控制沉积,构造与沉积联合控制成藏这一油气成藏基本原理,考虑隐蔽油气藏分布与沉积相带(岩相带)关系密切这一基本认识,确定出以二级构造带为基础的区带划分原则,即构造层原则,构造带原则和岩相带原则。结合济阳坳陷勘探实际,形成了区带综合评价的方法及技术流程,即整体研究,明确重点领域;成败分析,抓住关键问题;深入剖析,寻找有效对策;综合评价,形成最佳部署。在区带评价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区带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认识程度、现实资源储备、主要勘探目的等,将济阳坳陷27个区带分为增储区带和突破区带2大类。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是中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先后经历了大型背斜构造勘探阶段、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阶段和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当前济阳坳陷勘探目标更加复杂、隐蔽,对勘探研究、部署及管理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胜利油田通过强化剩余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持续深化地质规律认识及勘探配套技术攻关应用,开展勘探层单元精细评价,实现了济阳坳陷持续稳定增储。系统总结济阳坳陷勘探实践,提出“五精两创”精细勘探思路方法,对于中国东部同样处于高勘探程度阶段的陆相断陷盆地勘探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Y1井区隐蔽圈闭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Y1井区位于车莫古隆起南翼,受车莫古隆起的控制,在K[CD*2]J不整合之下广泛发育地层、地层[CD*2]岩性型隐蔽圈闭。由于目的层埋藏深、储层单层厚度薄等因素,该区的隐蔽型圈闭复杂,识别工作面临着挑战。尝试使用了多种技术开展隐蔽圈闭识别与描述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利用钻井和高分辨地震资料,在精细地层对比和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以沉积模式和成藏模式为指导,综合应用微断层识别、地震正演、地震属性分析和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手段,达到分析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剥蚀线的展布范围、有利储集相带和砂体展布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隐蔽圈闭识别的技术方法,同时探讨了隐蔽圈闭识别中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腹部位于斜坡或凹陷处,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因此构造圈闭不发育,但隐蔽圈闭的勘探潜力非常巨大。本文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制作了该区的沉积体系分布图及基于层序、准层序组、准层序等约束的砂体模型。沉积体系分布图展示了早、晚叠合,平面上迁移的低水位期及高水位期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模型显示出两个富砂区:①中3区块、中1区块;②夏盐3井区。前者的进积、退积砂及在清晰的尖灭点处形成了典型的上超或下超型岩性圈闭。此外,认为在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分析中,数据高值、低值区与地震剖面强反射的匹配关系代表了富砂区及砂体发育趋势;地震剖面上呈透镜或上倾尖灭状的强反射同相轴对应三角洲砂体或滩坝砂的地震相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