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蒎烯阳离子共聚合的研究 Ⅰ.与苯乙烯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苯乙烯配比下,进行了α-蒎烯共聚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共聚反应中,α-蒎烯单体的聚合速率、转化率以及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软化点随苯乙烯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苯乙烯既是共聚单体,又是抑制α-蒎烯正碳离子的脱H~+反应的共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α-氯代乙苯/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合性能。通过GPC及微臭氧化-薄层层析法表征分析,证明该引发体系可使α-蒎烯/苯乙烯在较宽单体投料比范围内实现有效共聚;提高TiCl4浓度可使共聚单体转化率差缩小,而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不变;Et3N的加入可缩小α-蒎烯/苯乙烯的聚合反应活性差,并明显提高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投料比、不同条件下合成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产物和它们的均聚体混合物的臭氧比及其产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完成臭氧化时间与α-蒎烯投料比(mol)成正比;苯乙烯均聚体或共聚体中的苯乙烯组份不影响聚合物分子中α-蒎烯单体链节环内双键的选择性臭氧化。IR、 ̄1H-NMR分析表明,双键臭氧化是定量的,臭氧化产物的溶解性依共聚体组份的不同而不同。适用于聚(α-蒎烯)的臭氧化法,同样适用α-蒎烯/苯乙烯共聚产物,根据此原理可进行共聚产物的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4.
以Pd/C为催化剂、正己烷为溶剂对软化点为138.0℃、加纳色号为3的α-蒎烯树脂进行加氢,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加氢工艺条件,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臭氧化反应等方法对加氢得到的无色α-蒎烯树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40℃、压力6.0MPa、Pd/C催化剂质量分数(基于α-蒎烯树脂)0.6%、加氢时间0.5h、搅拌转速600r/min的最佳条件下,加氢后的α-蒎烯树脂的加纳色号小于1,达到无色水平,软化点为136.0℃。表征结果显示,加氢后的无色α-蒎烯树脂的双键大部分被消除,同时大分子链没有断裂。  相似文献   

5.
熊德元  刘雄民 《石油化工》2006,35(6):543-547
以A lC l3-SbC l3为催化体系,通过正交实验,对α/β-蒎烯阳离子共混聚合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单体高转化率的同时,降低了聚合的反应速率,避免了由于反应过快而引起的聚合产物中低聚体含量高、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的现象,有效提高了聚合物的软化点,降低了聚合物的色度。在优化工艺条件(聚合温度0℃,m(α-蒎烯)∶m(β-蒎烯)=7∶3,α-蒎烯、β-蒎烯和SbC l3的滴加速率均为4.0mL/m in,w(A lC l3)=3.0%,m(SbC l3)∶m(A lC l3)=0.50,保温时间8.0h)下,所制得的聚(α/β-蒎烯)树脂的色度(铁钴色)为3,收率为84.0%,软化点(环球法)为136.0℃,酸值(KOH)为0.82m g/g,皂化值(KOH)为0.98m g/g。  相似文献   

6.
聚α-蒎烯羟基化和聚α-蒎烯大分子单体的聚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CBrown硼氢化-氧化反应对聚α-蒎烯环内双键进行羟基化,获得了羟基化结构单元为33%~50%的产物。羟基化产物与丙烯酰氯反应,得到了带丙烯酸酯基的聚α-蒎烯大分子单体。大分子单体(平均每条分子链上丙烯酸酯基的数目为2.7)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下进行聚合时,生成交联聚合物,聚合转化率为20%。在相同条件下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时,大分子单体的聚合转化率可达60%。所得聚合物中87.5%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大分子单体为侧链的接枝共聚物;12.5%是体型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氢型丝光沸石催化剂催化α-蒎烯合成α-松油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相转移助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存在下,以氢型丝光沸石(HM)为催化剂,原料α-蒎烯经开环、重排及水合反应一步法合成了α-松油醇。研究了各种因素对α-蒎烯转化率及α-松油醇收率的影响,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w(BTEAC)=15%,m(HM)∶m(α-蒎烯)=0.6,反应时间40h,m(乙酸乙酯)∶m(α-蒎烯)=0.9。在此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为75.2%,α-松油醇收率为42.0%。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松油醇、α-蒎烯、柠檬烯、桉叶油素、异松油烯、龙脑等。实验得到的α-松油醇具有光学活性,旋光值[α]=+61°,同时香气纯正,可用于制作香料。  相似文献   

8.
α-蒎烯臭氧化-分解法制备蒎酮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松节油所得α-蒎烯为原料,进行臭氧化反应制备蒎酮酸。臭氧化在惰性溶剂中进行。经实验比较,以 醋酸为溶剂效果较好,m(α-蒎烯):m(醋酸)=1:3;臭氧化反应温度控制在10℃以下;氧化分解温度95℃; 分解时间2.5 h;催化剂为乙酸钴与乙酸锰的复合物,用量为α-蒎烯质量的0.1%;产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9.
α、β-蒎烯的可控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岸龙  梁晖  卢江 《石油化工》2004,33(1):82-86
详细介绍了近几十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α-蒎烯和β-蒎烯阳离子聚合领域包括新催化体系、聚合机理、新型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含蒎烯共聚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活性炭为载体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硅钨杂多酸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α-蒎烯异构化中的催化性能,并用XRD、FT-IR、SEM、TG等手段对不同负载量催化剂的结构、形貌、酸种类、热稳定性、吸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钨杂多酸能较好的负载在活性炭表面,且保持了Keggin结构;硅钨杂多酸的负载量影响其酸中心的强度、吸附性能、活性和选择性,当负载量为60%时,催化剂具有较强的B酸中心和α-蒎烯解离吸附性能,异构化反应中α-蒎烯的转化率为95.58%,产物以α-松油烯为主。  相似文献   

11.
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晖  卢江  胡静  邓云祥 《石油化工》2001,30(5):372-375
研究了苯乙烯 /α -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溶液粘度、热性能和相增容性能等。结果表明 :相对于苯乙烯的均聚物而言 ,该嵌段共聚物的溶液粘度有所增大 ;DSC、TG分析表明 ,α -蒎烯链节的引入增大了聚苯乙烯分子链间的距离 ,使该嵌段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失重 1%时的温度相对于苯乙烯的均聚物有所下降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该嵌段共聚物对聚苯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增容性能 ,结果表明 ,该嵌段共聚物对聚苯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有一定的增容作用和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2.
α-蒎烯、β-蒎烯体系汽液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测定了α 蒎烯、β 蒎烯体系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 ,经检验符合热力学一致性。以VanLaar模型、Wilson模型进行实验数据的关联 ,得到了相应的能量参数和配偶参数 ,结果表明 ,对α 蒎烯、β 蒎烯体系的汽液平衡计算 ,Wilson模型优于VanLaar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焙烧对HY沸石催化α-蒎烯的影响,在400~1 000℃焙烧HY沸石,制备了试样。采用XRD、N2-BET、Py-IR对HY沸石进行表征,研究了400~1 000℃焙烧后HY沸石的晶体结晶度、比表面积、孔径、孔容及酸含量;通过α-蒎烯异构反应对焙烧的HY沸石催化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HY型沸石的晶体结构和酸含量与α-蒎烯异构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莰烯、苧烯的选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HY沸石分子筛在焙烧温度700℃以上具有较好的活性,焙烧温度至800℃HY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活性最好,焙烧温度至900℃分子筛催化剂晶体结构部分崩塌,HY沸石分子筛焙烧温度应在700~900℃;400~800℃焙烧HY沸石分子筛,对其比表面积、孔径、孔容影响不明显,高温焙烧影响HY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酸中心数量,温度升高酸中心数量减少;HY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催化活性中心数量对产物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当其酸催化活性中心数量适当时,异构反应才能获得较高的莰烯选择性,而酸催化活性中心数量较少,更有利于苧烯的生成;反应温度130℃,反应8h,试样700Y03转化率达到95.86%,主产物莰烯选择性为47.44%、苧烯选择性为28.89%。  相似文献   

14.
以FYX - 2G型高压搅拌釜为加氢反应器 ,测定了在不同搅拌器型式和搅拌转速下高压釜的持气量和反应效果 ,认识到α 蒎烯催化加氢是外扩散控制的反应 ,当搅拌转速为 6 0 0r/min时 ,基本上能消除外扩散的影响。考察了Raney镍和Pd/C催化剂、反应温度在 35 3~ 499K ,压力在 4 0~ 10MPa的条件下对α 蒎烯加氢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Raney镍更适宜于α 蒎烯催化加氢 ,其转化率随温度、压力增加而提高 ,但选择性下降。采用温度 35 3~ 433K、压力 4 0~ 7 0MPa的操作序列 ,克服了α 蒎烯加氢转化率与选择性互为逆向的缺点 ,缩短了反应时间 ,制得了顺反比高达 18 2∶1的蒎烷 ,并且发现加氢反应从温度 433K开始有副产物对烷生成 ,当温度超过 45 6K时 ,加氢过程还出现飞温现象。  相似文献   

15.
固体超强酸S2O8^2-/ZrO2-NiO催化α-蒎烯合成龙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体超强酸S2O8^2-/ZrO2-NiO催化剂制备方法,并将其用于催化α-蒎烯合成龙脑的酯化-皂化工艺。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原料α-蒎烯与无水草酸摩尔比对龙脑产品收率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3h,催化剂用量为α-蒎烯质量的6%,原料α-蒎烯与无水草酸的摩尔比为1:0.2时,龙脑产品收率可达55.81%。产品中正龙脑含量可达77.01%,正、异龙脑的含量比高达4.44:1。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酸化的膨润土为催化剂,以α-甲基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 891,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42的聚α-甲基苯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原料纯度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0%,反应温度为—3℃,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原料转化率为60%,产物软化点为150℃。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经GPC测定。~1H与~(13)C NMR谱分析表明本品应是以烯封端的聚α-甲基苯乙烯。反应过程无废酸,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17.
α-烯烃的生产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烯烃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聚乙烯共聚单体、表面活性剂合成中间体、增塑剂用醇、合成润滑油和油品添加剂等领域。而作为聚烯烃的共聚单体,其需求量更是飞速增长,例如,α-烯烃用作聚烯烃生产中的共聚单体的消耗量将从1995年的8.03×10~5t/a增长到2005  相似文献   

18.
系统介绍了α-烯烃的各种合成工艺,并对几种较先进的合成工艺作比较,认为美国Shell公司开发的SHOP法是目前生产α-烯烃较先进技术之一。介绍了α-烯烃的应用领域,尤其是用于聚乙烯共聚体的1-己烯和1-辛烯,用量最大。对α-烯烃的市场发展前景,从世界、国内分别作分析和展望,到2010年α-烯烃全球需求量将达6840kt;国内目前尚无1-己烯生产装置,认为1-己烯等α-烯烃共聚体已经成为我国聚烯烃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随着PE工业的迅速发展,α-烯烃特别是作为高级α-烯烃的1-己烯和1-辛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1-己烯共聚PE是目前需求增长最快的品种,国外公司生产开发的PE新产品约94%采用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而以1-辛烯为共聚单体的PE已占总产量的30%。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α-烯烃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α-烯烃是指高碳(C_6或C_6以上)的端烯烃,由于丁烯-1一般与α-烯烃联产,故习惯上把C_4及C_4以上的端烯烃称为α-烯烃。工业产品的α-烯烃基本上是直链α-烯烃的混合物,支链烃含量少。产品的碳数分布宽(C_4—C_(40)),有广泛用途的碳数范围为C_4—C_(18)α-烯烃。工业上根据用途需要将α-烯烃分离成个别组份或各种馏份。例如:将C_4—C_8分成高纯组份作为乙烯的共聚单体;C_(10)单体用以合成高级润滑油聚α-烯烃。其他用途一般仅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