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柯氏质粒pLAFR1为载体构建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菌株的基因文库,并通过植物结瘤试验筛选到一个3.7Kb增效片段,将其导入慢性型大豆根瘤菌2210,能提高其共后固氮效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三叶草根瘤菌的三叶草素基因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导入的三叶草素基因得到了表达,使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获得了产生三叶草素的能力,产生的三叶草素对指示菌产生了抑制作用,并且发现导入的三叶草素基因对受体的共生能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两个复制子相同的重组质粒导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考察了得到的转移接合子在培养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带有质粒RK2 par基因的重组质粒pT2TX3K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无论在培养还是共生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而不带有该基因的重组质粒pCK3在两种条件下都有一定程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通过亚克隆,将重组质粒pGXN201中与nfeC基因同源的片段定位在4kbClaI XbaI片段上,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4038个碱基,该片段上含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架,该阅读框架编码一个含275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已报道的nfe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93%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将来自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经pIJ2925克隆到广宿主、稳定性质粒pTR102上,获得诱导型表达的重组质粒pHN202.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来自pDB30所含的发光酶基因(luxAB)作分子标记,以pTR102为基础构建成带有dctABD和luxAB的重组质粒pHN205.经三亲本接合转移,将重组质粒pHN205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O1,GR3和YC4.与出发菌相比较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N01(pHN205)和GR3(pHN205)分别在宁镇一号和川早一号大豆上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生物量)和总氮量, YC4(pHN205)在黑龙33大豆上能同时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生物量),总氮量和根瘤鲜重.本研究结果表明:导入dctABD基因对共生固氮效率的增效性与受体根瘤菌和大豆品种等因素有关.以luxAB为报告基因进行的转移接合子培养条件下分离单菌落和共生条件下形成根瘤的发光活性检测结果表明:pHN205可在供试费氏中华根瘤菌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6.
利用PEG法合成了粒度约为30nm的处于正交结构的钙钛矿型氧化物La0.7Sr0.3FeO3-δ;通过对此氧化物进行高温后处理得到了立方和菱方结构的同化学计量比氧化物,测量了这三种不同结构样品的XPS谱和Mossbauer谱,并同由固相反应法得到的同样化学计量的正交和立方混相氧化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r3d由处于体相和表面两种状态组成,随粒度的增加,体相含量增加,同时Fe2p3/2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讨论了Fe电子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520℃下等温退火Fe_(73.5)Cu_(1.0)Mo_(3.0)Si_(13.5)B_(9.0)纳米软磁合金的磁性,发现当退火时间ta为40min时,合金的起始磁导率μi最高,约为5×10~4,探讨了磁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钙、硝酸镁、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a0.7Mg0.3)SiO3陶瓷粉体,研究了不同物相和粒径粉体的烧结特性以及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干凝胶的煅烧温度低于800°C时,所得粉体士要为尢定型态,煅烧温度超过900°C后,晶相大量形成;当以无定型粉体或900°C煅烧获得的细小粒径粉体为原料时,均难以获得致密结构的陶瓷;形成完整的粉体原料晶相以及粒径的增大,有利于陶瓷体的致密烧结和微波介电性能的提高.粒径分别为50~100nm以及90~300nm的陶瓷粉体,在1320°C烧结后均获得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介电常数Er分别为6.62、6.71,品质因数Q Xf值分别为36962、41842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Tf分别为-48.32 × 106°C、49.63×106/°C.  相似文献   

9.
通过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1300℃退火1h后的La0.7Ce0.3(Fel-xCox)11.44Si1.56(x=0.04、0.06、0.08)合金的相结构。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合金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合金主相具有NaZn13型结构,含有少量α-Fe和LaFeSi杂相;x=0.04、0.06和0.08时,合金的居里温度Tc分别为230.8、261、288.9K,在1.1T的外磁场变化下,等温磁熵变|ΔSM|分别为2.44、1.86和1.55J/(kg·K)。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对MSnO3和MSn(0.5)Zr(0.5)O3(M=Sr,Ba)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SEM和ICP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OH)2-SnO2(或SnO2+ZrO2)-KOH体系中,当KOH/Sn和KOH/(Sn+Zr)≥30时,260℃下晶化5~7天,可获得MSnO3和MSn(0.5)Zr(0.5)O3纯相,在M(OH)2-(SnO2+ZrO2)-KOH-H2O体系中,可通过控制介质碱度来获得MSnO3+MZrO3混合物和MSn(0.5)Zr(0.5)O3,并根据合成规律初步探讨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山东沿海发病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分离到一株致病性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W-1,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为4226u/ml,部分纯化的胞外蛋白酶对海水养殖大菱鲆鱼有一定的毒性。应用PCR扩增,从鳗弧菌W-1染色体DNA扩增出一条长约1.925kb的特异性PCR产物,DNA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片段含有完整的金属蛋白酶基因阅读框,编码61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金属蛋白酶基因与一株致病性鳗弧菌蛋白酶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而与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创作弧菌(V.vulnificus)、霍乱弧菌(V.cholerae)、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3%、70%、69%、53%、51%。  相似文献   

12.
作为模式识别蛋白的脂多糖葡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and beta-1,3-glucan binding protein,LGBP)在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鳗弧菌作为病原感染栉孔扇贝,构建全个体cDNA的质粒文库,用T3引物对文库进行随机测序得到一个667bp的cDNA片段(编号:c1305ct320cn336),它与普通蚯蚓的体腔裂解因子前体基因、海胆的β-1,3-葡聚糖酶、非洲疟蚊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结合蛋白等有同源性。用T7引物对该克隆测序得到其3’末端。通过SMART-RACE技术克隆得到该克隆的全长cDNA序列。栉孔扇贝LGBP基因由1850个核苷酸组成,它有一个poly A尾巴,编码一条440个氨基酸的多肽。该多肽的分子量估计为47159.076Da,等电点为5.095。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蓝虾、斑节对虾、海胆、非洲疟蚊、淡水螫虾、普通蚯蚓及普通红蚯蚓等无脊椎动物模式识别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经用Garnier法预测,栉孔扇贝LGBL的二级结构包含螺旋构象10%,折叠片构象17%,转角构象21%,无规则卷曲53%,各种构象所占比例与普通红蚯蚓的体腔裂解因子前体相近。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朊病毒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哺乳动物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大熊猫的朊病毒基因,将其克隆到T-Easy载体,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大熊猫PRNP基因(GeneBank收录号为AF327449)片段为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推测其分子量约28.5ku。与已报道的牛(GeneBank收录号为AF455119)、绵羊(GeneBank收录号为AF367623)的相应序列作比较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83%,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在所克隆的大熊猫PRNP基因中未发现与朊病毒敏感性连锁的氨基酸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14.
嗜冷杆菌EastSeaG5-1415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海深海底泥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碱性脂肪酶的海洋细菌EastSeaG5-1415,经鉴定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glacincola。将其染色体DNA用Sau3AI部分酶切后,低熔点琼脂糖回收2~10kb的。DNA片段,用Klenow大片段酶半补齐,与用Sal I酶切半补齐的质粒pUC19连接后,转化E.coli.JM109构建基因文库。用平板测活法从基因文库初步筛选到两株产碱性脂肪酶的阳性克隆,采用ELISA反应进一步鉴定。序列测定分析表明,两个重组质粒中都包含长度为951bp的碱性脂肪酶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和上游基因调控序列。此片段编码有317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计算分子量为35000 Dal。通过Southem杂交证实了此片段来自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glacincola EastSeaG5-1415基因细。  相似文献   

15.
从抗CD2 0 Fab’表达载体上利用PCR方法扩增并修饰其重链恒定区CH1C 末端的DNA序列 ,然后将修饰后的CH1DNA序列重组到原Fab’表达载体中 ,构建成抗CD2 0抗体片段F(ab’) 2 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宿主大肠杆菌 16C9,实现了抗CD2 0 抗体片段F(ab’) 2 在工程菌中的可溶性分泌表达。经分离纯化获得具有与抗原CD2 0 特异结合的F(ab’) 2 活性片段。竞争性免疫荧光实验的结果表明 :抗CD2 0 F(ab’) 2 片段具有比Fab’更强的竞争性抑制亲本鼠源性单克隆抗体HI4 7与Daudi细胞表面CD2 0 相结合的能力 ;用MTT法检测所得到的数据说明 :F(ab’) 2 比Fab’更为有效地抑制在体外培养的Daudi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BmKIT的c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T-PCR方法从东亚钳蝎的尾腺总RNA中扩增出挛缩型昆虫毒素BmKIT的CDNA〈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含该基因的重组分泌型表达质料PExSecI-BmKI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出分泌型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7.
龙须菜藻红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CR扩增方法得到真核红藻-龙须菜藻红蛋白亚基基因序列,与其它6种已知红藻相应序列比较,显示了很高的保守性。在7株藻中β亚基比α亚基保守,α亚基倾向于小区域保守,而β亚基倾向于大片段的保守。该蛋白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藻红蛋白亚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达到较高的表达量,诱导4小时,特异表达产物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44%,表达产物呈溶解状态,而两亚基可能是分别翻译的。  相似文献   

18.
鳗弧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及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CR扩增出鳗弧菌M3溶血素基因的保守区序列,根据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反向PCR和巢式PCR扩增出溶血素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构建的鳗弧菌M3的基因组文库,克隆出溶血素基因的全长序列。根据基因推测的氨基酸编码序列与已发表的血清型为A的鳗弧菌PT84057有86%的相似性。用自杀质粒对鳗弧菌M3染色体上的溶血素基因进行了插入突变,将突变株对金鱼进行肌肉注射,结果发现,突变株的毒力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证明所克隆的溶血素基因对鳗弧菌M3的毒力没有直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热休克后表达受抑基因的mRNA差别显示和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成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作为热休克模型,用差别显示mRNA法(ddmRNA)筛选,发现和克隆了一个热休克后表达受抑的cDNA片段。在43℃、40分钟热处理后1小时,HOS-8603细胞总cDNA图谱未见明显变化,但以该cDNA片段作为探针,RNAdotblot和Northernblot证实,热休克后该基因的mRNA的量明显下降,而mRNA未见明显降解。我们将这个因热休克而选择性的表达受抑的基因命名为HSSG-1。对全长312bP的cDNA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HSSG-1可能是一个未知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20.
水稻小GTP蛋白基因Osrab5B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已知遗传图位的BAC克隆片段,对水稻(Oryza sativa)小穗cDNA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一个水稻小GTP结合蛋白(small GTP-binding protein,SGP)的相关序列,序列测定后以该cDNA序列为基础将4个表达序列标记(EST)进行了电子克隆(electronic cloning),根据电子克隆结果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获得了一个水稻(Oryza stiva)中尚未鉴定的cDNA克隆Osrab5B,长1016bp。它与龙船海棠属(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和百脉根属(Lotus japonicus)命名为rab5B基因(序列登录号分别是AJ006225和Z73939)有着高度同源性(cDNA核苷酸序列ID值分别大于74%和76%),同属rab家族的一个新的亚族。进而根据Osrab5B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Osrab5B的基因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它至少有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