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7)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语文教材丰富的"读写结合"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更为密切地融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文章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精彩句段仿着写、拓展练笔经常写、感人文章读后写三方面来阐述读写结合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8)
<正>读写是高中英语学习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习,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阅读与写作在考试中占据的分数比较重,掌握读写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至关重要。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运用英语水平的提升。故此,本文基于分析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现状,从读后仿写、读后改写和读后创写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中英语读写相结合的具体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8)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读写结合新教学模式的原因,其次分析了构建读写结合新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并提出了可从读后改写、仿写、创写方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写作能力,落实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语文"二字本身就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需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本文简单阐述了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重点从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积累素材以及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讨论了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实现读写结合,实现读写双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目前高三英语阅读教学遵循常规教学方式,结果效果不佳。如果转变思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进行教学,是否可以发现异样的精彩呢?本文分享了一节别出心裁的课堂实例,提出了以读写结合为指导进行高三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采取读前写,读中写,读后写的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2)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五级读和写的技能要求是:掌握阅读策略;学会预测内容、猜测词义及推断;理解大意、细节、结构及逻辑关系;学会收集及准备素材;起草及修改短文;使用连接词表示顺序及逻辑关系;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根据图示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等等。可见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的读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及缺少课外实践延伸、忽视对学生阅读及写作策略的指导等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我校的英语读写教学更加有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教学深度融合,采用读后仿写、读后续写、读后感受、自由读写及读写竞赛等教学策略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7)
<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所谓的读写结合就是以课文为载体,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如何才能用好教材,让教师真正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呢?一、落实读,促进写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通了,读懂了,才能写顺。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读写一体化"教学可以打破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融合,对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读写一体化"的活动设计可以从语言知识、语篇类型和主题语境等角度来实现读与写的结合,从而实现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提升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3)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势必应突破传统语文教学中割裂阅读与写作这两大教学模块的做法,促进读写教学深度结合。基于此,从"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