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7,(9):1792-1795
目的:观察椎针通络循经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椎针通络循经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水平、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水平、洼田饮水试验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32.98±4.11)分,治疗后(26.26±3.04)分,试验组治疗前(32.38±3.19)分,治疗后(22.55±2.73)分,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口摄食量表分级比较,对照组治疗前(2.42±0.58)级,治疗后(3.41±0.31)级,试验组治疗前(2.45±0.66)级,治疗后(4.62±0.44)级,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对照组治疗前(2.22±0.65)级,治疗后(3.11±0.49)级,试验组治疗前(2.17±0.73)级,治疗后(4.12±0.58)级,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85.0%,对照组有效率65.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针通络循经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902-905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NMES疗法,对照组采用NMES疗法。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基础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指标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后CSI、FMA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NMES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2):2549-2552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应用针刺治疗,研究组54例应用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rating scale,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和Hcy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总评分、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NSE、Hcy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1):117-118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1230-123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接受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75例仅接受现代康复疗法,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解痉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集中医与现代康复疗法的优势于一体,对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2):2553-2557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的临床疗效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情况。方法:64例神经性呕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包括休息、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6100 mg静脉滴注,舒必利100 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焦虑自评量表积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8.97%,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7):41-44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排针针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女性SUI患者35例,患者均按照中医辨证疗法实施排针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完成后,比较治疗前后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尿道漏斗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Valsalva动作下尿道漏斗形成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针针刺治疗女性SUI临床效果显著,而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SUI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8):1232-123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甲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乙组患者采用促通技术治疗,丙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促通技术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有效率为56.67%,乙组患者有效率为53.33%,明显低于丙组有效率96.67%(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丙组患者评分高于甲、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瘫痪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促通技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7):134-135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单节段以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术后随访矫正情况以及随访丢失情况。结果:经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矢状面Cobb角均有所减少,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手术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随访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丢失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来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矢状面Cobb角以及伤椎椎体高度,也可减少术后矫正丢失,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73-7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接诊的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常规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活血化瘀和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两组干预后MEP潜伏期短于干预前,波幅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MEP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NIHSS、BBS、FMA和BI等指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2):2558-2561
目的:探讨恢刺结合麦粒灸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双上肢F波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恢刺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恢刺结合麦粒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rating scale,FM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以及患侧上肢F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AS得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较试验组更高(P<0.05)。伸肘时,试验组患者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 EM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屈肘时,试验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i E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肢F波的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波波幅和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恢刺结合麦粒灸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加患者肌力,提高患者表面肌电值,改善患侧F波参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2):306-308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3):92-95
目的:研究与观察QCC应用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QCC模式进行护理指导。统计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上肢功能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度、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上肢功能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疾病认知度、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上肢功能状态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应用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治疗效果,因此认为本模式适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3):452-453
目的:观察针刺五泉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患侧五泉穴(即:极泉、天泉、曲泉、阴陵泉、涌泉)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阳明经穴。两组随证配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泉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127-130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A 30例单纯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进行治疗,治疗组B 30例单纯采用泻阴补阳针治疗,协同治疗组30例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协同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治疗组A和B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6.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协同治疗组与治疗组A、治疗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都得到明显改善,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A、治疗组B和协同治疗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2):2544-2548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觉醒状态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脑卒中后失眠患者7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唑仑片起始剂量为1 mg,每晚睡前30min服用,调整剂量为每晚1~2 mg;试验组给予针刺法进行治疗,选穴:百会、神庭、关元、气海、神门、三阴交。随证配穴,其中肝火扰心者配行间、侠溪,针刺予以泻法;痰热扰心者配丰隆、劳宫,针刺予以泻法;心脾两虚证配心俞、脾俞,针刺予以补法;心肾不交证配心俞、肾俞,针刺予以补法;心胆气虚证配心俞、胆俞,针刺予以补法。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多次睡眠潜伏时间实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的平均睡眠潜伏时间(mean sleep latency,MSL)、抑郁焦虑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睡眠评估指标中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总时间以及睡眠效率升高,客观睡眠指标中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入睡后清醒时间降低,睡眠总时间、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s movement,REM)潜伏时间、REM时间、睡眠效率显著升高(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MSL显著降低(P<0.05),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主观睡眠评估指标中入睡潜伏期较低,睡眠总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较高,客观睡眠指标中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入睡后清醒时间较低,睡眠总时间、REM潜伏时间、REM时间、睡眠效率较高(P<0.05),PSQI评分及MSL降低(P<0.05),PSQI评分及MSL较低(P<0.05),SAS评分、SDS评分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更有利于调节其过度觉醒状态,是一种治疗卒中后失眠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1):1819-1822
目的:观察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位一体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P<0.05),而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步态周期、步速、患侧步长、健侧步长、双支撑相、健肢摆动相、患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健侧踝关节等多项参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及健肢摆动相3项参数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能显著降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1):97-99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康复疗法治疗风后遗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刺联合康复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行针刺治疗,康复组运用康复疗法,联合组给予针刺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肌力改善优于其他的两组(P<0.05)结论:针刺合并康复疗法不但可以促进中风后遗症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8):1227-1231
目的:对体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1日—2014年5月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研究质量,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均为百忧解,治疗组为体针的20篇,治疗组为体针结合百忧解的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针组治疗中风后抑郁优于百忧解组[MD=0.84,95%CI(0.27,1.45),P=0.004],体针结合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也优于百忧解组[MD=3.66,95%CI(0.38,6.94),P=0.003]。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优于百忧解,但是仍需要更多大样本、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