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2)
本文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外语专业日语精读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包括教学设计及个性化资源建设,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网络学习同步的面授教学,混合式评价形式。进而探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所体现的教学优势和学习效果,期望能够给大学外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0)
微课教学突破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通过聚焦问题,以信息媒体为中介,向有特定问题需求的学生详细讲授知识内容,集中课程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将课堂的重点问题集中以微课的形式进行讲授是教学理念与实践上的一次创新,具体到大学英语的课程还有许多需要耦合的地方才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探讨大学英语微课的教学策略,对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9)
高职院校研究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起到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微课的应用意义,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面临的现有应用问题,并提出加强教师微课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科学选择微课内容的策略,实现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6):83-8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趋于现代化和信息化。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等不足,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研究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以"网店装修美工"课程为例,提出使用微信平台搭建微课的碎片化、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微课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策略,激发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6)
微课程的改革、设计与实施是对教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探索课堂教学的形式与组织方式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造成的影响,论述课程教学改革中使用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将"微课"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单片机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丰富了课程学习资源,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改革方向和创新途径。其中,大学英语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基于信息化背景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以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都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入思考研究。由朱静编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视野》一书,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思维创新这一核心,以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为载体,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及教师评价分别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注入新的教学模式之际,微课应运而生,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表明,n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等独特优势为学生学习助力。本文从微课意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设计微课注意事项三方面阐述了微课对于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49-53
翻转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工作者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信息时代学习的移动性、泛在化和自主性。通过对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内促进知识内化,课后巩固拓展三个阶段。该模式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解决学时压缩,教学资源利用率低,课堂互动少,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1)
近年来,微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大部分的研究着力于微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微课建设开发研究,对于将微课、微课程应用于一线教学的相关实践研究关注较少,存在着重理论、重建设、轻应用的实际情况,微课程在高职类院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更是寥寥可数。本文从微课、微课程的理论出发,指出目前微课程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并从微课程应用于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着手,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近年来,微课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其形式"微",但其内涵"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微课的特点,并结合具体课堂实践分析微课在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就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