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4)
公共艺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校教育环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先对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之后分析了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误区,最后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的进步提供帮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在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现状,文章分析了艺术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措施,以期为改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1)
文章探讨了高校美术馆对校园和谐文化的影响和建设的积极作用。文章从美术馆的公共性、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公共艺术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公共艺术与人和环境的互动性、公共艺术对校园环境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公共艺术对校园文化的熏陶。同时,在公共艺术与人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景想象的美感空间,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从而更好地配合校园文化的开展。文章认为,高校美术馆的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8)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成为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但是,一些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沿用固有的教育方式,导致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而且缺乏充足的资源。基于此,文章分析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构建艺术教育和谐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Z1)
<正>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关注公共艺术教育实际发展情况,并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教育资源,构建相应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但是,因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历程不长,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不足。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一书,主要基于现代社会背景,将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情况视作研究对象,全面且深入地探究高校所实行的具体艺术教育模式,以此为高校构建新的现代化艺术教育系统、加强其艺术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探索自己的道路。虽然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教育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日益凸显,但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其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以便更好地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适应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成效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出服务社会、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教师将公共艺术教学与非遗保护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充实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促进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高校要积极参与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丰富多彩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不但能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保护非遗、促进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精神,从2006年开始,河南省高校陆续建设公共艺术教育体系。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进行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估,大部分高校达到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的数量要求,但课程的体系性有所欠缺,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丰富的知识体系。该文针对各类课程体系性不足的问题,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引用相关的美学经验,从审美特征、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公共艺术教育评价系统三个方面探讨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9)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公共艺术课程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通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能够有效开展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基于此,研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会导致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业加重会使得学生尤其是刚刚脱离义务教育管理的在校大学生,产生归属感不强、自控能力差、容易受诱惑等问题。因此,我们借助公共艺术的手段,响应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文化趋势,将公共艺术引入高校校园,以实现引起共鸣、陶冶情操、心理疏导等正面积极的意义。文章重点对公共艺术教育手段介入当代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研讨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