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4):685-688
目的:通过分析近30年"寸口脉法"在中医各系统疾病文献中的应用频次,了解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概况。方法:分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新版《中医内科学》中肺系、心系、脾胃系、内分泌系、泌尿生殖系疾病的病名为检索词,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药""辨证""经验"为检索词,检索出自1986年1月至2015年12月30年间符合标准的全部可检索文献,又以"寸脉""关脉"或"尺脉"为查找词,查找文献内应用"寸口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情况。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9 805篇,其中未描述应用"寸、关、尺"三部脉法、仅描述了以不分部的"寸口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为19 675篇,占所检文献的99.34%,而描述了应用"寸脉""关脉"或"尺脉""寸口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130篇,占所检文献的0.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01年为分界点,对前后15年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其使用频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近30年文献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医各系统疾病及名医经验总结类文献中,大多数医者更倾向于使用不分部的"寸口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而"寸口三部脉法"则是针对"寸口整体脉法"无法准确辨证的某些特殊病例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1287-1290
"五辨论治"思想是何复东老中医根据"情志致病""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因制宜"等中医传统辨治理论,结合"综合辨治"临床诊疗思维提出的,包括体质辨识(健康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精亏体质、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复杂体质),状态辨识(性别辨识、年龄辨识、摄生辨识),辨证、辨病(病位辨识、病因辨识、病性辨识、病势辨识、病程辨识)与辨症相结合的中医临床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780-783
中药调周法是中医时间医学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体现,它根据月经节律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的生理特点,在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辨病、辨证结合施治,使月经节律恢复正常,符合中医时间医学强调的"整体观""节律性"和"因时治宜"等原则。在治疗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痛经、月经量少、月经量多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不断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2):1758-1759
李庆海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现代医学手段,补充中医诊断的局限。对于西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参考西医疾病名与中医"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治疗;对于西医诊断不明确,中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运用西医的症、征和中医的辨病辨证施治相结合;对于诊断不明确或不单一者,参考患者的症、征和证指导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外科发挥》中治疗外科疾病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整理《外科发挥》中治疗外科疾病的内服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挖掘方法,对《外科发挥》中治疗外科疾病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内服方192首,涉及中药207味;使用频数≥10的有43味,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生甘草、当归、人参、茯苓;频数≥30次的药物组合共12个,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生甘草、生甘草-当归;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为23对,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新处方23个。结论薛己临证辨治外科疾病注重活血化瘀、托补内消、养阴生肌,为临床辨治中医外科疾病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986-988
崔公让教授继承《黄帝内经》脏腑虚实病调脉、调血、调络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结合周围血管病病因病机、生理病理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展了对血管病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用古意、创新法,发展为脉管病调脉、调血、调络的治法总则,细化延伸了脉、血、络具体治法,为中医整体观念辨治周围血管疾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脉、血、络的同治与分治,体现了导师辨病辨证施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7):992-995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范畴,为"血中之痰浊"。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但在临床上其症状表现常不典型,中医辨证论治常无从下手。因此,应详辨体质、详询病史,抓住病机根本,辨证施治,运用"潜证"的思想,临床早期干预,采用养生与药物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宋代名医陈自明所撰《外科精要》辨治中医外科疾病用药组方配伍规律及主干药的功效。方法整理《外科精要》辨治中医外科疾病方药并将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外科精要》方药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其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外科精要》方剂99首,使用中药174味,用药总次数达499次。采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高频核心药为甘草、乳香、黄芪、大黄、当归、人参、木香、没药、瓜蒌等;核心药类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药性为温、寒、平,累计频率达92.99%;药味为苦、甘、辛,累计频率达86.42%;归经为脾、胃、心、肺、肝、肾,累计频率达86.09%。结论陈自明擅长运用核心药加减,药类主要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治疗中医外科疾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8):1466-1469
"《黄帝内经》梦象理论"是中医学象思维的一个代表。《黄帝内经》关于梦的理论以人体生理病理为基拙,开辟了人类对于梦的认识和研究的新途径,所确立的中医梦象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临证意义。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梦象理论十数载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梦象辨治在中医神志疾病领域诊疗过程中释梦治病、辨梦辅治和判断疗效3个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加深,可以得到更多的体会与感悟,梦象辨治的应用或将不局限于神志病范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1):1644-1646
范宏宇主任医师认为肺癌以痰、热、瘀、毒为标,肺脾肾亏虚为本,提出"辨证施治,综合抗癌"的学术思想。治疗上首重辨证施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法,同时临证注重中西医优势互补,攻补兼施,用药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2):232-233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8):1146-1148
目的:探讨"扶正气"及"祛毒邪"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虚"与"毒"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总结前人学说及相关文献中有关"正气"与"毒"的涵义、结合临床MDS的病因病机与中医的临床证治特点,探讨"扶正气"与"祛毒邪"治疗机理。结果:MDS是一种异质性的难治型恶性血液病,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把握MDS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轻重缓急,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中医注重针对"虚"与"毒"的结合治疗,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辨证施治,实现了MDS中医药治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7):1363-1366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和湿热三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特点,从每种辨证体系理、法、方、药入手,详细论述了各种温病辨证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重在辨病变之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二者应相辅应用,经纬互参;湿热三焦辨证体系既与三焦辨证体系有关,也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有关。每种辨证体系既相互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4)
总结了柳树昌副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柳老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特点,强调抓住"胃""胀""痞"等关键症候,以"降"为顺、重在和"降",辨证施治,使胃纳恢复、脾运升健、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6):867-869
徐教授认为男性不育主要病因在于精液异常和性功能障碍两方面。治疗上根据"血盛则精长,气聚则精盈"之原则,对于精子稀少、精液不化、性功能障碍,中医辨证为肾精不足兼有脾虚者,用五子衍宗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女性不孕亦须遵"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徐教授学术上主张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古为今用,衷中参西,博采众家之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辨"病"基础上,综合分析其"症",寻求疾病之"本"。擅取中西医所长,融会贯通,并发挥中医之所长。临床用药注重整体观念、循证求因,治病求本;常曰:"找准病,辨准证,才能治住病"。辨证用药时注意"三因制宜"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之变化;注重药方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435-437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病理和证候学的专书,是隋朝以前医学成就的总结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具有时代特色与医药特色的词汇。为了更好地把握《诸病源候论》中的词汇特征,本文考辨《诸病源候论》中"缭戾""欵便""丁奚"三个涉医词汇的具体含义。通过《诸病源候论》记载的"缭戾""欵便""丁奚"相关论述,结合古代医书、辞书、其他文献,运用训诂学、文字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考辨、研究。认为"缭戾"是四肢弯曲、无法自由伸展,甚至相交错的病理表现,大致不离痉病或痿病的范畴;"欵便"指两膝弯曲、行似如厕的动作;"丁奚"之"丁"为盛大壮实之意,与"奚"构成词语指腹部实满胀大之病证,是小儿食积引起的以腹部胀大、颈部细小、肌肤萎黄、形体瘦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名称。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0):2048-2051
象思维是运用"取象比类""司外揣内"等方法研究万物本原及相互间关系,并将形象思维转换为意向思维的关联性思维。为求快速、有效地救治急危重症,从而提出趋势辨治理论。可将疾病发展趋势分为向愈(趋于健康)和向恶(趋于死灭)之势。临证进行趋势辨治时,需结合急危重症"急""危""变""杂"的特点,从时间角度严格把控,在危势之初现,或是脏腑功能障碍之前,进行早期识别并予有效处理,从而实现截断病势或缓解疾病发展趋势的目标。趋势辨治按照疾病的病理发展趋势可分为趋势预判和趋势干预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体质、基础疾病、年龄、气候、环境、正邪力量等因素,熟悉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生理病理变化、可能结局等,归纳总结疾病的发展趋势,得出对疾病病理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从而进行个体化的趋势辨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3)
内伤发热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多低热或自觉发热,并可伴随其他疾病。中医以辨证施治为大法,可虚实兼顾,针对病因从根本上对症用药,临床上可取得较好疗效。文章介绍尹义辉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全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典型病案。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8):65-68
中医学认为坐骨神经痛属于"腰腿痛""坐臀风""腿骨风"范畴,根据经络辨证分型:足太阳经型、足少阳经型。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外敷等方法,且常联合应用加强疗效。笔者以"中医外治""坐骨神经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收集近10年来以两种及以上的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总结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1,(1)
<正>《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