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16)
<正>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广泛参与,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江苏省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载体,推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一、多维度实施课程开发1.根据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我校以"成功教育"为载体,定"十好教育"为抓手,开发人文素养类校本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4)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粒种子播撒下希望,但如何让这粒种子在学校这片文化土壤中扎根生长,形成专属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则完全取决于一所学校的思考与实践。以校本特色课程为目标,以儿童发展为指针,基于长江地域文化,积极开掘"沙"上乡土办学实践,倡导"乐学"特色课程,培植学校核心价值观,从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乐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7)
为构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的长效发展,将"送教下乡"培训与乡镇学校校本研修进行有机整合,构筑"三结合四研磨"培训模式,创新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研训新举措,能够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制体系和培训资源体系的完善,搭建研训一体的学习研训平台,形成互帮互教、专业互助的新常态,助推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6)
新课改呼唤学校的特色发展,选择合适特色项目点上突破是学校特色发展有效途径。项目已经确立,实施前需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实施中须遵从人本思想与"层次需求"规律指导。运用统筹规化、课题研讨、文化引领、校本化渗透等科学管理,可促使项目建设快速向纵深发展。我校"花式跳绳"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成果,或作为众多中小学推进特色项目建设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一个杠杆,整体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探索实践,从而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
<正>作为湖南省"国学教育"课程基地校,何家坳小学秉承着"国学立品、德艺双馨"的办学特色,着力于培育"全面发展、大气担当、国学底蕴、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多年来,学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将国学教育作为素养类课程纳入"四类五环"课程体系,凸显校本特色,校本课程《诗词国苑》被评为湖南省一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课改样板校""湖南省学科培训基地""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有着八十年校史的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在推动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中,承前启后,探索开发了"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以课程育人带动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6)
<正>学校特色是学校精神品质的体现,是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动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以郑东新区艺术小学为例,从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维度,论述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一、多维度入手,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学校文化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共同创造并获得普遍认同的一种价值准则,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外一所学校的独特品质和代码。学校文化建设通过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三个层面的塑造来完成。(一)精神力系统的塑造精神力是指学校的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一样,教师需要培养。依托学科基地,开展教师研训,依据主动性与选择性、参与性与实践性、专家引领与自主发展的基本理念,科学构建研训课程体系,联系学科特征、学生特点、学校特色,融入"发现式研训法",能够取得教师研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8)
作为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阮庙学校与水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学校面对教育品牌发展的时代需要,提出"水文化"治校方略。水为生命之源、文化之源、谋福万物,却与物不争上下,这是水的优秀品质。学校把握"水文化"核心价值,设计特色校园整体构思,从环境熏陶、课程建设、校本深化、主题活动、综合实践、家长提升入手,完善管理,全力打造"水文化"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