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8)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这是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时间点,针对当前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存在的问题,文章作者认为采用"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培养"批注式"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批注、善于批注,达到与文本进行有效互动,提升阅读思维质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5)
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在传统古代评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批注式阅读的重视,文章就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批注式阅读类型、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批注式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8)
<正>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自主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浅谈笔者的几点做法。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圈画批注"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教会他们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还要一边用笔把课程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圈画、标记出来以引起注意,并进行反复阅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师必须从提出批注要求开始。从批注符号到批注内容要求,在开始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明确要求。一般在五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做好三项批注内容:勾画精彩字词、已读懂的句子、有疑问的句子。告诉学生在课堂上要有勇气向老师提出批注出的疑问,促进学生的质疑能力。要求随年级增加而提高。重视课堂批注的交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教师要将批注式阅读的要求贯彻于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批注。在批注式阅读中要允许学生差异的存在,但是要通过不断的阅读训练促进其提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批注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将读写相结合,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阅读质量与阅读水平。如何有效开展批注教学,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8)
小学生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新奇的想法,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素材。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批注,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不断提升自己理解阅读素材的能力。从明确阅读批注的种类、培养批注的习惯与方法、适当复习与回顾批注、科学评价阅读批注四个层面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为语文教师借助批注进行阅读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立足课堂教学,简化烦琐教学环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批注式教学集读、写、思、评于一身,既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还能提升学生阅读感悟、鉴赏及表述能力。为此,就多年教学经验,粗浅谈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旨在进一步构建和谐、高效的阅读课堂,让学生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6)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状物类课文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于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基于课文本质,理解文本意图;基于关键词句,引导批注阅读;基于文本描写,引导对比品读,以此促进学生文本阅读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7)
由于学生对阅读文本材料综合理解的能力差,导致了学生对文本内容感悟体会输出困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重点落实好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不断引导学生心灵,使之走进课文,重视教授读书方法,做到授之以渔,还要注重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效益;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拓宽学生思维深度;历年真题,强化阅读能力训练直击考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植树的牧羊人》一课的活动设计包括:勾画批注,深入分析;写墓志铭,训练语言;拓展探究,联系生活。三个活动最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