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如何有效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即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一直是小学教师长期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特点,增加其所积累的语言素材,帮助学生形成语料库,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教师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以利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且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新课改对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文字的学习需要长久的积累。目前,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教学中,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基于此,从三个方面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语文由语言和文字组成,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除了要通过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还要在写作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文章围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展开,先简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不足,紧接着探讨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最终,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提出了转化引导方式、加强素材积累、注意习惯培养等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3)
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他们的多种能力,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他们不断地进行积累并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运用。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积累及其运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主要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进而,又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挖掘文本中的切入点和激发点,让学生领悟文章的语言表达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实践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尝试语言运用,最后让学生能自己结合生活实践,自主运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6)
语用即是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新课标不断推行的情况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学本质上,使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但如何有效开展语用能力培养教学,仍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博览群书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能够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