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
根据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的理论,可译性的限度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通过具体例子阐释俄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并得出结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153-156
美国诗人王红公是美国汉诗英译的生态主义传统中的重要人物,是"将诗歌和环保主义相结合"的汉诗译者。王红公对中国古诗的看法、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甚至故意曲解是受其生态意识影响的阐释和建构,其译文体现出"无我的意象主义""爱的共同体""归于野"等生态诗学特色在当今的生态危机时代具有特殊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在源语文本中使人发笑的幽默语言在目的语文本中会因为文化差异及思维差异而一定程度丧失了幽默的特点,造成译入语读者难以体验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文本效果,译本的文学价值难免会因此而在目的语中降低。译届关于英语幽默语言外译的研究较多,而对汉语幽默语言的外译研究却少得多。本文以英译本《围城》中的幽默语言为例,从可译与不可译两方面探讨了该作品中幽默语言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9)
中国文化典籍的源语文本大都是文言文,因此将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需要经历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过程。在英译过程中,语内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语际翻译的效果。本文从典籍英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阐述典籍英译的过程,并列举实例分析典籍英译过程中语内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
文学风格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文学翻译中最复杂,最有争议性的话题之一。每位作者和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将从语言形式、形象个性和文化意象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文学作品因作家的个人境遇和待人接物的看法不同,从而导致了每个作家的风格都是与众不同,不可翻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1)
翻译是交流文化。《内经》中的术语构成基本概念和全部内容。其英译不能只停留在语言转换上,还应考虑语言之外的文化、读者因素和交流目的的实现等。用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来指导该翻译研究,可以对整合适应选择较高的译本提供合理的描述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中国饮食文化广泛地渗透于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同时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也愈发浓厚。中菜菜名的翻译在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色。现有中国菜名英译文本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分析和思考。本文总结归纳了现有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从文化符号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中国菜名英译的意义,提出了中菜英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菜名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
中国古诗英译是当今翻译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由于翻译家们不懈的努力,对于中国古诗的英译已经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译本。然而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古诗的翻译总是不能完全的传达原诗的音、形、意美。比较鉴赏杨宪益和孙大雨两位翻译家对李白诗歌"蜀道难"的翻译,我们发现两种译文各有千秋,但就诗歌的"三美再现"而言,杨译本在充分诠释原诗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向读者传递了诗歌的意境之美;尽管如此,缺憾仍是有的,这要归咎于古诗英译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1)
笔者对文本材料《婴宁》进行了英译,并通过对翻译过程进行反思来分析总结典籍英译的翻译技巧。分析之后,作者总结出了典籍英译的二十四字技巧,即"理解原文、划分意群;找出主语、对应句式;考虑语境、注重补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7)
本文调查分析了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发现主要存在译文未能实现原文目的、译文不连贯、译文未忠实于原文等问题,本文利用目的论为理论指导,探讨如何解决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公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