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和初步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该课程开始受到教育专家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摸索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下,本文就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讨论学习法的运用谈一点浅见,以期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5)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信息的接收和交互,信息技术已经遍布方方面面。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的作用,特作以下剖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引导他们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为了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切实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开发利用好教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9)
小学品德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其更好地融入生活、参与社会的前提。目前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课程与生活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从小学品德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实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生活的融合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品德教学的有效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8)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目是思政课在小学阶段的一种形态,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想上好小学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八要、三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微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得到更新,微课程已被逐渐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研究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希望可以促进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主要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情感付诸行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当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固守于原有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效性差和课程教学与时代发展脱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提高策略应该从解读教材内容、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情景教学和优化教学过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