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5)
为达到培养口腔临床型研究生临床能力的目标,文章从课程设置与参考教材选择,外语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操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粗略地介绍了有关的方法,希望能为口腔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帮助,引起广大同行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研究生是目前临床、科研的主力军。在近年大规模扩招的压力下,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培养面临着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的双重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合理规划培养方案,使得临床技能提升与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共发展是每一位研究生导师面临的考验,我们结合近几年带教研究生及研究生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探讨临床技能与科研创新双进步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高端人才需求缺口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快速培养模式下的培养质量也成为了当前的现实问题。除此之外,随着专业硕士的出现,学术型硕士如何区别培养,提高其科研能力成为了很多高校经管类院校培养的难题。通过学习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在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有助于帮助我国高校吸收其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为我国高校提升经管类学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1)
在国家相关部委联合提出医教协同、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实践能力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认为现有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两强化、一完善、两搭建"的培养模式改革对策,即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术能力培训,完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搭建科研平台,同时还提出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使研究生能够解决与临床关系密切的中医科研、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向真  梁萍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85-86,89
土建结构类研究生的计算机能力 ,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研究生课程教学及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经验体会的基础上 ,论述了土建结构类研究编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难点及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和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角度,以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为目标,文章对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的内涵及其外延进行梳理。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即研究生科研的主观能动性,客观方面即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专业技术手段等客观能力,主客观科研能力相互作用。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和答辩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三个关键节点,扎实有效地完成关键节点所要求的工作,是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4)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培养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历教育。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起着关键作用。以本人所在团队为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自我培养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自我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优秀的实践工作素质的基层科研工作者和技术工程师,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要从专业知识水平、基础科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培养。文章从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分别就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自我培养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旨在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1-3
立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硬软件条件相对不足的现状,从以科研素养养成为根本点、强化课程教学对能力培养所起作用、以横向课题为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主渠道等方面,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岩土工程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型、科研型、学术型需求。与现有教学模式不同,文章提出的科研支架式教学模式首次在"能力域"下进行思考,面向能力素质而非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其提出研究生整体培养过程是能力体系的构建过程,即"科研能力支架"的建设过程。研究生培养方案前端的课程教学作为科研能力体系建设的起始部分和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鲜明的科研属性。课程教学注重学科内容的跨界交叉,以专题形式展开,形成学一个专题即开展一项研究的教学新格局,将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提至培养起点,并贯通培养始终。文章讨论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该模式的设计思想,研究了该模式的基本流程和能力架构,探索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打开了"学""研"并轨的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