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双证融通"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重庆市各建设教育院校中双证制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详细描述了双证制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5)
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布以及"双证融通"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实施,其实施程度与效果如何有待查证。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不够。可以"双证融通"的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参与技能大赛来促进深度学习为目的,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是上海职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试点单位开设的"双证融通"课程的开发、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等内容为例,探索"双证融通"专业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考核的策略及尚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法律依据为切入点,重点针对“双证融通”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考核评价环节的相关内进行剖析,提出了新的过程考核评价与技能鉴定考核相协调的评价策略,为今后在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模式的探索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双证融通"课程能够实现职业教育内容和高等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课题组以数控机床"双证融通"课程开发为例,首先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双证融通"理念的课程开发思路,并设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其次总结分析了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课程实施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装潢艺术设计行业或企业的岗位专项技能以及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系统,构建双证融通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
用"双证"交互式教学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就业和选人两个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人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心理情结、教育部门和行业部门的各行其道、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本身的教育质量问题都阻碍着"双证"交互式教学的开展。开展"双证"交互式成人高等教育就应突破管理体制,创建良好社会环境,研发"交互"式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6)
针对高职院校师生"工学矛盾"突出,特别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设备和学时相对不足的现状,本文以我院CRP为技术支撑,对高职"双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相关专业课程"双课堂"教学实践,介绍了高职"双课堂"教学可供借鉴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9.
廖雅静  朱向军 《砖瓦》2022,(6):172-175
“课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论题,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专业课程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过分追求全面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在“1+X证书制度”视角下,分析了《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考核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在模块内实现课证融合,关联课程内容和技能证书,探索“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路径,交流了课程改革与实践对《居住建筑设计》带来的积极影响。用改革实践来论证:实施“1+X证书制度”,深化“课证融通”改革,有利于检验课程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优化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强化教学组织的包容性、提升技能练习的有效性、创新课程评价的复合性。能够给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秦蓁蓁 《山西建筑》2014,(34):263-264
结合独立学院培养技术应用型的人才目标,对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同高职院校、本科院校错位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双证教育的教学模式,指出该模式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增加了就业的砝码,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老师,为独立学院的特色办学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例,探讨“1+X”BIM证书在学校层面的推广试点中如何实现课程和证书共生共长、共同服务。通过建立“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建筑设计专业七维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定课证融通方案,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达到分层、分段、分类培养目标,最终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动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5)
在新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建立学分制课程管理机制,提升选修课程比例,兼顾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以知识、能力及人格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立通识教育机构,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74-75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结合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入手,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改进现有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7)
教育部早在1991年就提出在职业技术教育中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但由于教学模式陈旧,实践教学滞后,双证模式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发展速度不快,文章以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进行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教学应积极与行业发展接轨。面对BIM专业需求日益提升,高职院校在推进“1+X”BIM课程中遇到诸多难题。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毕业设计考核优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三元协同评价体系5个方面,分析实现课证融通路径优化的措施。通过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内容与形式助力BIM课证融通,为探索“1+X”BIM课证融通改革提供保障,以期实现教学与认证资源共享,提升BIM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东高职教育面临着进一步促进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机遇,打造教育开放新格局、推动国际化创新发展成为最重要举措。依托多种先天优势、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动力、新时期广东精神的引领和高职教育模式的转型,广东高职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联盟平台、国际合作形式等入手,打开了基于"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面向未来,还应加强国际化人才布局研究,研制创新性、融通性高职教育政策,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进高职教育资源的智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5)
"3+2"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最科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也能调动中职与高职院校双方积极性。三亚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三亚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办学,探索这种人才培养的校际合作,有利于学校之间终身教育理念形成和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等各种优势,并能更好去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有效的提出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19.
黄文娟 《安徽建筑》2022,(10):136-137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各行各业发展得越来越快,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现状、满足行业对“双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于课证融通开展“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和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形式,能提升高职学生建筑制图与识图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高职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9)
创新思维、系统构建是"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地方院校在"双一流"建设的带动下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举措,不仅需要在培养理念上的聚焦与创新,更需要构建系统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拓展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构建开放性人才培养市场建设,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内圈""中圈""外圈"的统整与融合,培养大量符合"双一流"建设的国际化人才,也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