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
以道德知识为基础的道德认知、思维、推理、训育等道德教育方式可称为"知性论"德育。以生活自身为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教育方式可归结为"生活论"德育。道德教育从"知性论"到"生活论"的转型是21世纪学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要实现转型,宏观层面上要实现道德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制度的转型;中观层面上,要实现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8)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否则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切实、落实、扎实地把德育工作落实到职业院校的教育和教学中,这是本文试图探究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正>"百行以德为首。"人的一生德育至关重要,而德育越早开始越好。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从小进行德育,能够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作为未来社会的担当者和责任者,他们的思想道德关乎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道德水准。新时代下,追求务实与高效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当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的"立德行善"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高潮,同时,"立德行善"也走进了小学生德育中。学校通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9)
小学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还对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学习、成长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在小学德育中,道德法治观念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观念和法律素质。对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索道德法治观念对小学德育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8)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为本当以育德为先,可家庭教育的缺失、新媒体传播的弊端以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导致高中生道德素养培育进程受滞,这不仅是国家教育事业推进的瓶颈更严重影响国家未来人才的积蓄。文章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中生道德素养培育的突破口,通过高中生道德素养发展困境分析,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探讨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高中生道德素养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影响高校德育实效因素的客观分析张道岭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任务。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正>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3)
<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效果低下,德育课程的整合是"脱困"之路,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度,真正让学生知行合一、学有所获。本文以"友善"教育为例,探讨以品德课程为基础,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家庭社会资源,连接教学与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的道德认知通过道德实践真正变成道德行为的课程整合途径,总结如下:一、思考:德育现状,如何脱困德育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在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1)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为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教育者在构建学校德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德育不仅是社会主义学校性质所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