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Planning》2017,(27):74-77
目的:研究医院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将2016年度检验科微生物室出具的多重耐药药敏结果,按照病原菌种类、标本来源、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016年共检出165例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6.36%,革兰阳性菌占43.64%。居前5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阴性菌株除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之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结论:规范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根据药敏结果谨慎选择抗菌药物,从源头上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133-134
目的:分析惠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诊疗区水源性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并探讨其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2月对惠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内各重症监护室护士站水龙头水样、病房床旁水龙头水样、水龙头内壁及水池下水口处进行采样和细菌学培养,判断其是否合格,分离医院感染常见水源性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监测同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并分析水源性多重耐药菌定植是否为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医护水龙头和床旁水龙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85.71%和83.33%。56份水龙头内壁样品中总体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4.29%,总体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0.71%,其中RICU均检出率(50.00%)最高,其次为NICU(22.22%)。56份洗手池下水口处样品中总体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6.07%,总体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0.71%,其中RICU均检出率(50.00%)最高,其次为NSICU(22.22%)。ICU、EICU、RICU、NSICU均有铜绿假单胞菌同期院内感染检出,而ICU、RICU、NSICU均有鲍曼不动杆菌同期院内感染检出。单变量COX风险分析结果显示,ICU、EICU、RICU、NSICU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与ICU、RICU、NSICU水源性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均为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进一步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EICU、RICU、NSICU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定植与ICU、RICU、NSICU水源性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均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惠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诊疗区存在水源性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且可能影响其院内感染状况,对诊疗区医护用水、水龙头滤网、水池的清洁消毒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53-58
目的:研究与分析三水区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以便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三水区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MDRO构成比及检出率、MDRO科室分布及构成比等,同时按是否进行MDRO分析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将2016年第4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2016年10月-2017年9月,n=42 297)作为对照组、2017年第4季度至2018年第3季度(2017年10月-2018年9月,n=42 222)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医院感染、社区感染构成比、MDRO感染率。结果:本次共计检出MDRO感染526例,包括MRSA(94例)、ESBLS大肠埃希菌(274例)、ESBLS肺炎克雷伯菌(69例)、CRABA(66例)、CRPAE(14例)、CER(9例),从标本来源来看尿标本最多,其次为痰标本、血标本、分泌物标本,男性与女性比例相当(270︰256),年龄上10~60岁与≥60岁较多;多耐医院感染例数223例,占42.40%;社区感染303例,占57.60%。检出率按季度分布来看,ESBLS大肠埃希菌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余三者在观察组期间有所升高;ESBLS大肠埃希菌在第4季度最高,CRABA在第4季度明显低于其他季度。发生医院感染的前五个科室依次是ICU、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创伤骨科、泌尿外科;发生社区感染的前五位依次是感染内科、泌尿外科、ICU、呼吸内科、内分泌科。两组医院感染构成比、社区感染构成比、MDRO医院感染率对比,观察组MDRO医院感染构成比和MDRO医院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社区感染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水区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社区感染为主,监测菌株以ESBLS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尿标本中检出最多,且存在季节分布差异,若能尽早分析MDRO感染情况,积极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对减少MDRO感染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多重耐药菌菌株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2014年1—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33份)、咽拭子(48份)及肺泡灌洗液(2份)标本培养出87株多重耐药菌菌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菌株的分布及对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83例患儿3种标本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87株:革兰阳性菌54株(62.0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肺炎链球菌16株,革兰阴性菌33株(37.93%),其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1株、大肠埃希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48份咽拭子培养分离出48株细菌,33份痰培养分离出37株细菌,2份肺泡灌洗液培养分离出2株细菌。革兰阳性菌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氧氟沙星等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等常用药物耐药;革兰阴性菌敏感药物为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等贵重药物,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等常用药物耐药。分离出69株菌株(79.31%)的66例患儿未使用相应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合临床考虑定植菌株;分离出18株菌株(20.69%)的17例患儿根据药敏试验使用相应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为感染菌株,感染发病率为20.48%。结论婴幼儿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株多为革兰阳性菌,以定植菌为主,仅小部分为感染菌株致病;在结合临床考虑定植菌株时应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5):642-645
目的:观察"肺感2方"治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MDRO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根据多重耐药细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感2方",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氧和指数均有改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PCT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1.82±7.19)分、(0.49±0.34)μg·L~(-1)、(331.23±35.25),对照组APACHEⅡ评分、PCT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5.31±6.76)分、(0.86±0.62)μg·L~(-1)、(312.53±2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77.78%,对照组为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9.70%,观察组为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感2方"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相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DR-PA)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全国27所教学医院分离的医院感染相关MDR-AB及MDR-PA菌株。所有菌株均分离自有明确感染意义的临床标本,严格排除痰及筛查性拭子。菌株收集后统一在微生物实验室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同时用CLSI M100-S24及M100-S23/S21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类新旧折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MDR-AB 664株,未发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收集到MDR-PA 268株,其中有4株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科病房及ICU病房是多重耐药菌株的主要来源。MDR-AB对黏菌素的敏感率最高,为96.8%;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72.6%,其余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5%。MDR-PA对黏菌素的敏感率仅为72.4%,但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64.2%)明显高于MDR-AB(16.7%)。在CLSI折点改变后,MDR-AB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仅分别下降了1.3%和0.6%,但MDR-PA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下降了5.5%和8.6%。ICU病房来源的MDR-AB及MDR-PA对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率都明显低于外科及其他病房。不同地域来源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谱有所差异。结论 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对MDR-AB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黏菌素及阿米卡星对MDR-PA抗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4)
目的:分析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并提出改善方法。方法:通过对2009年~2011年间接收的411例ICU患者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是三种发生频率很高的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部位;大内科和儿科是多发科室。结论:针对ICU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有效的措施,提高ICU病人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6):105-10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改善医护人员感控意识,强化护理干预以减少ICU获得性院内感染(IAI)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6月的11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119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耐药菌状况以及IAI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耐药菌状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IAI发生率分别为6.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性IAI发生率分别为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IAI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以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北京协和医院2012 年12 月12 日、2013 年12月4日、2014年5月21日、2015年5月20日、2016年5月11日所有住院患者,对5年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67%、6.33%、5.66%、5.16%、4.65%,呈逐年下降趋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0.88%;其次分别为泌尿系统感染(10.81%)和手术部位感染(9.97%)。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16%;多重耐药菌株占检出病原菌的32.85%。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逐年下降,体现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效果显著,各科室和感染部位情况提示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仍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医院感染近年来面临多重耐药菌的威胁,在有力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同时,应加强多重耐药菌定植和感染患者的接触隔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目的探讨本院ICU重症感染患者革兰氏阴性菌(G-菌)的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取本院ICU重症感染的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290份,从标本中分离和培养G-菌,对G-菌的标本分布情况,各种G-菌的比例及排名前5位的菌种对常见抗菌药物的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290份标本中共分离320株G-菌,在痰液中分布最多,为214株(66.9%);所占比例排名前5位的G-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4%),铜绿假单胞菌(15.3%),大肠埃希菌(14.4%),肺炎克雷伯菌(11.9%),阴沟肠杆菌(10.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74.6%)、头孢曲松(67.8%)和头孢噻肟(49.2%);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4%)、头孢曲松(55.1%)、头孢噻肟(53.1%)和环丙沙星(55.1%);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50.0%)、头孢噻肟(47.8%)和环丙沙星(50.0%);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73.7%)、环丙沙星(44.7%)和左氧氟沙星(78.9%);阴沟肠杆菌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1.8%)、头孢曲松(63.6%)、头孢噻肟(66.7%)和环丙沙星(60.6%)。结论 ICU重症感染患者G-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耐药性强,且许多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故ICU科室中应该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定期消毒和灭菌,规范和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有效预防ICU患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泌尿系感染的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有尿培养5 013例,检出1 505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0.0%。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占52.1%,其次是肠球菌属,占11.5%,真菌占10.3%;泌尿系感染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为敏感,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较为敏感,其它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严重,临床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5):90-9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细菌感染状况以及院内感染防控环节。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存在感染的新生儿1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采集患儿防治前后粪便及咽拭子标本作细菌培养,监测产ESBL酶菌,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病原菌、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结果:入院72 h后,观察组患儿感染率为12.22%(11/90),虽低于对照组的14.44%(13/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检菌株11株,对照组共检菌株13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后,两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低于入院当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死亡发生率为0,虽低于对照组的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细菌感染主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经有效防治后,能够降低患儿感染率,减少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4):99-100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探讨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革兰阴性菌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与真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在临床中必须根据患者药敏试验情况,给予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8):77-78
目的: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情况,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感染发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以2017年10月19日0:00-24:00本院住院部72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并对感染的科室分布、部位分布、病原学检测情况等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对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共725例,实查住院患者725例,共存在感染165人次(169例次),包括社区感染148人次(152例次)、医院感染17人次(17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4%(17例次)。科室分布方面,感染集中于呼吸内科、泌尿外科,其占比分别为17.58%(29例)、15.76%(26例)。感染的科室分布于重症监护室、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介入科、内分泌代谢科、口腔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肾内科、消化内科。感染部位分布方面,多集中于下呼吸道,其余分布于皮肤、血液、泌尿道、胃肠道、上呼吸道、腔隙、其他。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17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体14例(16株),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82.35%。单因素分析中,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在性别、年龄、使用抗生素、行外科手术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在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对医院感染情况予以真实反映,临床上应加强科室间合作,重点对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监测,针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2):141-143
目的:分析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可能与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然后对筛选出的可能因素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明确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2014年最新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GC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有无术后再次手术、有无气管插管/切开、有无术前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状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作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56%,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作为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医院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有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而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巩固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3):112-115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骨科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0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标本,分离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病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300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计培养处病原菌920株。标本来源:分泌物及脓液818株,占88.9%,血液33株,占3.6%,引流液32株,占3.5%,关节积液27株,占2.9%,其他10株,占1.1%。920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97株,占64.9%;革兰阳性球菌171株,占18.6%;真菌152株,占16.5%;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一,占32.6%,其次则为鲍氏不动杆菌,占13.0%。革兰阳性球菌是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感染的首位病原菌,占12.4%。真菌则为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第三位菌群,其中以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8%;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则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青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在骨科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需严格参照病原菌检查结果,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确定临床用药种类,展开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以优化抗感染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0):88-89
目的:了解襄阳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对12种抗生素药敏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986例患者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培养出支原体阳性标本490例,检出率为49.7%,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451例,检出率为45.7%,人型支原体5例,检出率为0.5%,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阳性34例,检出率为3.4%;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6.6%(460/986),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0%(30/986);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交沙霉素91.0%、强力霉素91.0%、美满霉素91.6%、四环素70.5%、左氧沙星10.7%、环丙沙星2.0%、红霉素8.8%、氧氟沙星18.6%、罗红霉素33.4%、阿齐霉素24.1%、克拉霉素39.0%、司巴沙星27.6%。结论:襄阳地区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以女性为主,病原体以Uu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也不能忽视,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以控制耐药率的进一步上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3):115-11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1622例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的痰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及耐药性变化。结果:1622例送检标本检出致病菌659株,阳性率40.6%;革兰阴性杆菌420株,占63.7%;革兰阳性球菌203株,占30.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呈显著增多趋势;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致病菌呈多重耐药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利福平、磺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对肺炎链球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头孢唑啉等;对主要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等。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致病菌呈多重耐药性,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进行规范化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