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2.
CO2驱油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文章分析目前国内低渗透砂岩油藏在CO2驱过程中出现的注入困难及开采速度下降等现象,判断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即为储层堵塞。分析由于CO2混相驱而出现堵塞的机理,考虑低渗透油藏显著的压力敏感性对堵塞的影响,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研究方向,对国内低渗透砂岩油藏CO2驱有效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是全球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同时对CO_2提高采收率的原理进行了对比,也针对不同地层研究了CO_2筛选标准和适应性。最后,通过参照注CO_2提高采收率对采油设备的要求、经济可行性以及注气工艺和油藏地质特征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了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靖安油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细管法研究了J区块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为J区块低渗透油藏CO2驱注入压力选择提供依据,应用Anton Paar MCR301旋转流变仪测定了该区块脱气原油粘温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降低。该油藏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是22.39MPa,结合该区块地面、地下实际情况,J区块油藏注CO2驱替可以实现混相。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由于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自然能量不足等特点,采用常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采出原油,CO_2驱是三次采油方法中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方法。综述了CO_2驱油的机理、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近些年来国内外CO_2驱油的应用现状,指出CO_2驱在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常规方式下采收率低。CO2作为一种驱油剂,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具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即CO2驱油技术在封存CO2,降低该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通过探讨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和应用现状,指出CO2在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因能量下降快而导致的开采效果变差的问题,通过现场施工经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水平井CO_2吞吐工艺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研究区块储层和地下流体特性,考虑各种水平井CO_2吞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防CO_2腐蚀、防冻堵和安全控制的治理对策。并对CO_2吞吐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注入量为500~800t、注入速度为40~50t·d~(-1)、焖井时间为15~20d和前期高后期低的放喷速度时,CO_2吞吐效果较好。通过现场实施水平井CO_2吞吐41井次,有效31井次,初期单井日产油增加1.8t,增油效果明显。该研究可为其他同类油藏开展水平井CO_2吞吐增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外围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分析,提出适合外围油田不同裂缝走向与井排方向夹角井网转线状注水的合理调整方式,为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滨南采油厂在已开发的七个油田中,低渗透油田及单元(滨二、滨三、平方王砂岩滨165块等)储量达8879万吨,占全厂动用储量的26.6%,这部分储量采用常规的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也将越来越差。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进行低渗透油藏注CO2吞吐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系统运用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优化策略。在分析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系统设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注采研究,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系统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晓艳 《清洗世界》2022,38(3):161-162
注水开发是低渗油藏经济有效、成熟的能量补充方式,通过精细注水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针对低渗透油藏精细开发中存在的低渗储层水质要求高,沿程管网二次污染;注水压力差异大,管网和井筒匹配困难以及小孔喉渗流能力差,易污染堵塞等难点,全面做好"水"文章,通过注好水、注准水、注够水,初步形成了适合针对性的低渗油藏的精细注水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水驱后期,含水率逐渐增高,驱替效率也随之降低,剩余油潜力依然较大。应用CO_2驱油技术,一方面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同时也可将一部分的CO_2封存在地下。通过室内CO_2、水交替驱油实验以及实际生产,分析了采收率提高情况以及影响采收率提高的因素。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最终驱油效率51.2%~62.7%,平均58.7%,比水驱油平均高10.1%;尤其以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样品采收率提高比较显著;气水交替驱,不同渗透率岩样在注入0.5 PV的气体或者水时躯替效率提高最大;驱替压差与渗透率呈反比关系,随着驱替压差的减小驱油效率增大;低渗透油藏在实际注气生产过程中,应综合考量各类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注采方案。  相似文献   

13.
欢26块杜家台油藏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南部,是欢北杜家台低孔低渗油藏的欢12块的一个四级断块。区块早期试验过常规及高压注水,但由于储层物性差,注入水水质不合格等原因,水井相继停注。为此,开展了相应的注采配套技术研究,通过精细水质处理,注水井解堵防膨预处理,油井压裂引效,完善举升配套等工艺技术,实现了区块的全面注水开发,效果显著,对于同类低渗透油藏注水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欢26杜家台油藏注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对前期注水开发存在问题及分析,注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现场应用效果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大情字井油田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压力高,开采效果差以及长岭气田天然气的脱碳埋存难问题,决定大情字井油田开展小井距CO_2混相驱替试验。为研究CO_2驱油机理,提高注气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矿场试验,对开发层系划分、井网部署、注入方式、注气速度、气水段塞比以及油井流压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方案如下:确定青一段7、11、12和14小层为注气试验层;采用五点法井网,注采井距为225 m,采用气水交替的方式注入,年注气速度为0.07 HCPV,气水比为1:1,油井流压为12 MPa。经矿场实施结果表明,小井距注CO_2驱替,增油效果明显,并且试验周期短,能有效解决地层压力亏空、水驱见效慢以及砂体控制程度低等问题,并且选择物性相近,具有良好隔层的油层注气,采用气水交替的注入方式可有效抑制小井距易气窜问题,更大程度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CO_2注入地层进行采油开发是近些年来采油工程技术进步的代表。CO_2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将CO_2注入地层一方面有利于封存CO_2,另一方面通过注入CO_2改善石油开采采收率。本文主要探讨CO_2注气开采的应用情况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老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稳产转向稠油、低渗透等难动用储层,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等问题突出。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占据重要地位,已动用储量低渗透油藏占比较高。常规水驱开发工艺普遍呈现注水压力高、欠注严重、油井产液低等问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差,产能递减快。结合油田提液稳产技术需求,开发出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驱注水工艺,开展了工艺优化和现场应用,通过分析开发效果及存在问题,指明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由于物性差、孔隙度低以及渗透性差等特点,很容易造成注水井的堵塞,给注水开发带来极大的危害以及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文章根据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征以及其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因素,提供适应于低渗透油藏实际堵塞情况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物理化学复合等各种解堵增注技术,以减少油田资源的浪费,提高油田资源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中原油田以深层低渗油藏为CO2驱推广方向,在小断块井组实验取得成功基础上,从井组推广到以卫42块为代表的整装油藏,注气效果未到预期。针对CO2驱效果差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提出高部位连续低速注气抑制重力超覆,中部气水交替驱控制流度比,人工裂缝方向拉大井距扩大波及体积,低部位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等调整对策。研究取得的认识和应用经验为CO2驱下步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国内同类型油藏开展CO2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区近年来发现的低渗透、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产能下降快、注水压力高和解堵效果差的实际问题,严重制约了该类型油田的有效动用。在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性系统分析基础上,评价了注入水悬浮固相微粒、乳化油对储层伤害,研究了储层残余油、润湿性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研制了耐高温高盐的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结合地层预处理技术,形成适合不同井况条件下低渗透砂岩油藏复合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