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东辽河流域的总体状况及防洪现状做了阐述,并对东辽河河流的来水来沙应具备的条件和水库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实测的水文泥沙数据与资料,以河床演变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对东辽河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辽河中上游河道的整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中综合考虑辽河石佛寺段河道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从地质地貌、来水来沙等特征因素进行分析,以马虎山站为例,得到了河段水流挟沙力的规律,并对该段河道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积累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辽河干流河道演变与维持河道稳定的输沙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辽河干流河道冲淤演变特性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维持河道稳定的输沙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成果表明,辽河河道输沙水量与来沙量大小成正比,上中游河段输沙水量为16.15亿m3,下游河段输沙水量为26.22亿m3,辽河干流下游河段多年平均输沙水量小于不淤(高效)输沙水量,说明现有的来水量不足以维持下游河道的冲淤平衡,要保证下游河道不发生持续性淤积,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增加输沙水量,以便维持下游河道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河干流河道淤积成因、淤积特性、演变规律的分析以厦河道发展趋势的预测,归纳总结辽河干流各河段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并提出辽河河道整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中根据辽河中下游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从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及主河槽演变规律几个方面,对辽河中下游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该河段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为辽河中下游河段两岸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开河河段来水来沙特性分析,结合河道不同时代河道横向图对比、不同时段河道横断面的变化,预测河道演变趋势。对该河段以后实施工程、进一步完善辽河防洪体系和维护河道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河河道演变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对沈阳境内辽河河道历史演变的研究和中国成立后研究得出的河道冲淤规律及演变特点,对辽河河道治理提出以下几点措施:①加强弯道险工的治理;②建设有效的控导河势节点工程;③加强柳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④大力搞好河道清障;⑤加快修建干流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8.
辽河保护区昌图段,受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河道演变剧烈,滩地种植施肥撒药使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加强机构、法制建设,采取河道综合整治、生态工程建设、村屯环境治理等措施,使保护区生态逐渐恢复、水质改善、环境状况改观;辽河恢复生机;辽河旅游产业发展,沿河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逐渐城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东辽河铁路桥前壅水、河道冲刷淤积分析为重点,结合水文计算成果,通过东辽河大桥断面进行冲淤分析、河势稳定影响分析、河道演变分析,提出防洪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1971年和1975年两次对辽河通江口至刘小船河段整治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介绍河道演变规划和总结河道整治的规划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辽河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年变化,分析输沙量的年际演变规律及河道冲淤情况。为了说明六间房站以上河段淤积演变规律,用该站临近的上游巨流河站及支流柳河新民站作比较站,巨流河站,与新民站和量比六间房站多出的量与新民站多年悬移质泥沙量接近,说明柳河来沙几乎全都积在该河段,从而论证了辽河下游平原段清淤疏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柳河是辽河的支流。年平均输沙量为1650万t,其中823万t泥沙进入辽河下游,占辽河下游来沙量的68%,是辽河下游河道泥沙主要来源。减少柳河泥沙与辽河干流防设,提高辽河下游防洪标准关系密切。柳河上游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柳河的来水来沙均减少。但水减的少,沙减的多,柳河入辽泥沙也相应减少,减少比例与柳河泥沙减少比例相近。当综合治理达2030水平年,辽河下游河道将不会产生淤积,对辽河干流防洪标准稳定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8-2005年有关水文站泥沙观测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泥沙颗粒特征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以及不同粒径组泥沙对辽河下游悬移质沉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至下游悬移质泥沙粒径呈细化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非汛期泥沙粒径;上游来沙越粗,来沙量与河道沉积的关系越密切;下游河道泥沙从存贮到释放的来沙临界值随泥沙粒径的变大而减小;进入辽河下游的泥沙对于河道的危害程度随着粒径的变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大辽河河道险工治理以尊重自然、绿色水利、因地制宜为设计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历史、近期河道演变情况,分析治理河段内深泓、洲滩、汉道、岸线等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分析河道将来的演变趋势,采取统筹兼顾,就地取材,合理布局,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稳固岸滩,消除隐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辽河区域的基本情况,对辽河太平山古渡口段河道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河道现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等问题,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结合辽河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提出和分析了该段河道景观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下游(柳河口至盘山闸段)河床演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结合历次实测资料分析辽河干流下游柳河口至盘山闸河段河道横向、纵向及平面演变特性,初步分析其演变规律,预测河床演变发展趋势,并给河道整治及防洪部门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辽河中下游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巨流河至六间房河段为辽河中下游强烈沉积区。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巨流河-六间房河段泥沙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下游巨流河-六间房河段沉积量与辽河支流柳河产沙区产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柳河产沙量的变化对辽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且柳河汛期单位来水来沙量较全年单位来水来沙量对辽河下游沉积量的贡献率更大。因此,为缓解辽河下游河道沉积问题,柳河水土流失的治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8.16洪水"对辽河干流行洪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施河道清障、清淤疏浚、恢复管理路等措施来保障辽河防洪安全,恢复辽河生机。  相似文献   

19.
大洼区辽河干流小台子险工治理工程地处辽河左岸赵圈河镇,险工段总长1620m,该处河段受洪水影响,中泓偏左,左侧河床脱岸严重,河道弯曲,河床演变显著。通过对该险工治理工程项目区河道范围内险工防护、整治及设计从而改善河水对岸坡的冲刷,提高工程区防洪标准。该工程的建成将提高辽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对保护辽河湿地和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洪涝灾害,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石首河段近100a来河道观测的实测资料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找出了该河段的近期变化特点及其与上下游河势的关系,对河道今后的发展变化进行了预估。对三峡建坝后的石首河道演变趋势亦作了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