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几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简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日益增长,垃圾的处置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建造垃圾填埋场。填埋场设计和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本文将对国内几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一些简介及比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
垃圾卫生填埋工艺因具有技术可靠、工艺简单、管理方便、适用范围广、处理最彻底等一系列优点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产生的渗滤液处理难、费用高,成为抑制卫生填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垃圾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就此,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有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立项背景卫生填埋作为生活垃圾最终处置的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都较高,如果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在设计时对此问题考虑不够,或者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运行不稳定,都会导致填埋场内部渗滤液淤积。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能够减少外排渗滤液量、缩短稳定化时间、增大填埋场利用率,国外已经开展了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简述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特点及选择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原则,着重介绍了MBR+NF+RO法组合工艺在柳州市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具体应用,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二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1)关于填埋场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述填埋场中填埋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生活习惯、季节、气候条件、填埋场管理、MSW管理、埋龄、初始含水量等多种因素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后将发生降解,生成渗滤液和填埋气。例如填埋场管理,有的填埋场将渗滤液回灌,目的是加快生活垃圾降解,加快其固化过程;有的填埋场采用严格的最终封顶层以确保降低降雨(雪)入渗,尽量减少渗滤液生成数量,从而使得生活垃圾的降解和固化过程加长。本文所指污染物为渗滤液中的某种污染成分。由于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准确估计渗滤液中某种污染成分随时间变化非常困难。在研究填埋场污染物运移问题时,主要研究污染物对地下水的长  相似文献   

6.
一、立项背景 卫生填埋作为生活垃圾最终处置的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都较高,如果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在设计时对此问题考虑不够,或者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运行不稳定,都会导致填埋场内部渗滤液淤积.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能够减少外排渗滤液量、缩短稳定化时间、增大填埋场利用率,国外已经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工程运营的实例.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是填埋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垃圾填埋产生大量的渗滤液,而渗滤液水质复杂,对周边环境危害较大,必须对其进行处理.但目前国内渗滤液处理成本及运行成本较高,且关于渗滤液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垃圾填埋气体是一种温室效应很强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高利用价值的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西吉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工程采用粒径为20~50 mm的卵石作为主要的渗滤液导流层材料;使用1.5 mm HDPE光面防渗膜+600 g/m~2GCL+粘土作为填埋场库底和边坡防渗层;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低能耗蒸发+DI(离子交换)处理工艺,最终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满场防渗层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是指采用工程措方缸.通过建立一种水力屏障来隔离垃圾因填埋而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气体等对填埋场周围水体、土壤的污染。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技术主要有垂直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技术和人工合成衬层膜水平防渗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立项背景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城市正在运营的440多个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每年处理垃圾6865万吨,占垃圾清运总量的87.7%。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增加,垃圾堆体高度逐渐增加,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随之增加,垃圾填埋场的堆体稳定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按新标准建设的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普遍采用水平衬垫系统,该系统界面间的抗剪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渗滤液特征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通过人为调控而加速填埋垃圾稳定的新一代垃圾卫生填埋场。通过模拟试验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渗滤液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建设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思路,并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辉  黄涛 《四川建筑》2005,25(2):101-102
介绍广东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选址、运营、工艺等方面具有国际标准的先进性,重点介绍了工艺中先进填埋技术与营运管理、包括垃圾渗滤液后期的环保处理,以期对我国其他垃圾填埋场与国际技术管理接轨的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特点以及不同熟化阶段垃圾渗滤液中主要组分的变化,对近年来国内外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形式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填埋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处理不当,不仅白白浪费可利用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失去卫生填埋的最初意义。介绍了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常见的三种二次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防止二次污染的的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以及相应的资源化处理。详细介绍了防止垃圾渗滤液渗漏的方法,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设计和材料选取、渗滤液的收集等,提出了国际上垃圾处理技术的今后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处理极为重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工厂废水等垃圾处理可减少生态污染对城市生态空间的不利影响.其中,自然降水、地下水以及垃圾分解的废水是渗滤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需要重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技术,进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就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要点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大,且受垃圾成分、季节、降雨量、填埋工艺及填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沈阳市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浅水处理厂工程的设计实例,详细阐述了采用生物法和化学法相结合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方案,以确保出水水质满足辽宁省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以武汉金口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各项指标的超标情况,调查了垃圾填埋场对场区周围地下水、大气以及周边土壤的污染现状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关监测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上层滞水受到了较大污染,周边土壤和大气相对而言污染程度较小,但是重度污染的垃圾渗滤液对周边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渗滤液的处理和监测,是提升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严树  吴文 《土工基础》2003,17(2):36-39
填埋是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主要方法。现代卫生填埋场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MSW特性、垃圾填埋场的功能和构造、垃圾填埋场的规划、选址及勘察、垃圾渗滤液、防渗工程、填埋场的施工、运行管理和运行监测等诸多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UASBF—S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ASBF-SBR工艺是当前垃圾卫生填埋场滤液处理的先进工艺之一。鞍山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了该工艺,现已成功运行。出水水质达到了设计要求,并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介绍了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情况,分析,总结了渗滤液的水质物性及该工艺的先进性等。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理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五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其渗滤液处理工程,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采用土工膜覆盖可以改善卫生条件、减少渗滤液产生量、降低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垃圾渗滤液采用生化/过滤/反渗透组合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出水水质能够达标排放,同时指出开展RO浓缩液处理工艺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冯世进  张旭 《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1836-1842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渗滤液的回灌过程中,垃圾体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主要是由于填埋体的自重和生物降解所致。由于沉降变形会导致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垃圾体的孔隙比减小,孔隙比的减小会影响垃圾体的渗透系数和填埋场所能容纳的渗滤液量。为了研究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运移规律,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以修正的Darcy定理为基础,结合Elagroudy等人提出的沉降模型,建立了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的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非饱和条件下渗滤液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的运移规律,分析了回灌强度、垃圾体初始孔隙比、初始含水率和组成成份等参数变化对垃圾体含水率和填埋场单位表面积回灌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