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氏庄园碉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少波  唐丽芳 《山西建筑》2010,36(26):10-11
指出碉楼建筑是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主要揭示了碉楼建筑的起源分类及建造,并以饶氏庄园碉楼为主要对象研究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通过比较进而挖掘碉楼建筑的内涵价值,以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碉楼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薛婧  段威 《建筑创作》2020,(1):91-97
碉楼起源于明清时期,在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碉楼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呈现出多样的建筑风格。开平碉楼产生与发展的时期特殊,深受多元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防御性的基础上又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价值,是中国乡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的融揉。碉楼作为聚落的一部分与山水林田和谐交融,是防御危机与守望风景的载体。本文试从聚落空间、建筑样式、景观风貌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开平碉楼的发展过程,总结出开平碉楼聚落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域建筑文化是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复杂性和包容性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背景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历史建筑文化保护与利用、乡土建筑、中外寒地建筑文化比较等方面加强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域性建筑主要以地域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支撑而创作设计的建筑.从某种程度来讲,地域主义也就是乡土地域主义,即一个地区的乡土建筑,这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实践与经验积累而创造的结果,在建筑设计中可通过乡土建筑与地域性元素寻找创造灵感.以建筑为载体,对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的象征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湖北乡土建筑的功能、形式与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百浩  杨洁 《华中建筑》2007,25(1):176-179
乡土建筑所涉及到的地域环境既包括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它四周的人工环境,尤其在人工环境中,文化是它生存的土壤,文化与历史的信息积淀使建筑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延续.该文通过分析湖北乡土建筑的功能、形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能够体现乡土建筑本质的应是它的内涵,是一种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篇首语     
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从学术理论研究到建筑创作,从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到投资开发商的热情关注,成为当今地域建筑创作的热门话题。反映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领域,已从古建筑保护拓展到对乡土建筑的全面认识。其研究的方法,从早期资料调查总结走向地域建筑创作,涉及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城镇规划、区域规划的方方面面。而且,传统建筑保护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观念不断更新,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碉楼建筑作为防御建筑,除了其在建筑上的学术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重庆地区现存的碉楼基本都是清末民初修建的。该文通过收集、考察重庆地区这一时期的碉楼建筑,从"碉楼的特征与类型"的角度对重庆碉楼建筑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根据砌筑的建筑材料把重庆碉楼分为石砌碉楼和夯土碉楼;又根据功能及使用特点将重庆碉楼分为防御型单碉、寨碉、庄园型碉楼、宗祠型碉楼、一般民居型碉楼。  相似文献   

8.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凤 《建筑结构》2023,(10):188-189
<正>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乡土建筑旅游的规划与设计成为现代化乡村振兴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对乡土建筑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的分析,确定乡土建筑的核心价值,以及结合旅游的需求和趋势,提出乡土建筑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原则等问题,也成为当下的一大热点话题。该设计则强调了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的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文化展示等,旨在为乡土建筑旅游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文兴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血缘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前人对其布局规划、建筑、装饰元素等方面都曾深有考究,是研究乡土建筑的典型案例。文章基于实地调研与文献资料的收集,探究该村的历史背景及其建筑的特色元素,深刻分析其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乡土建筑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广东开平,素有"无碉楼不成村"的说法,大小村镇到处都可以看到碉楼的身影。碉楼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一千八百多座,最早的碉楼雏形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其作为防御性功能的应用比较广泛。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碉楼的自然形式受到了外来建  相似文献   

13.
乡土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乡愁,其中蕴含着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当代规划设计创作的重要资源.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与城市中列级保护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相比,植根于乡村、面广量大的乡土建筑面临的"开发性破坏"和"自建性破坏"等问题更加严峻.乡土建筑的保护利用正在逐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整理了松阳县乡土建筑保护利用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推动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乡土建筑,一般来说开始是由一群受到当地文化传统影响的当地人所建造,然后经历了漫长的反复试验,又在对地域环境熟悉的当地工匠手中有系统地建造起来,因此特定气候的环境建筑技术转化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且深远的价值。基于浙江中部地区的乡土村落——义乌神坛村的实地考察,对传统乡土建筑与当代乡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将传统乡土建筑的建造智慧转化设计为适应当前环境和建筑需求的气候响应性建筑。结合正在施工的义乌雪峰文学馆阐述如何将环境能量协同与气候响应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进行当代乡土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生物学的基因理论,提出了以"文化基因"和"信息链"两大概念研究文化历史形态或建筑演变,探讨了新的乡土建筑设计形式,通过对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的分析,论证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建筑与景观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结构和建筑中,为中国乡土建筑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深入,使村民的生活方式、乡村风貌以及乡土建筑发生了巨大的革新与迭代.乡村风貌和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冲突与博弈,遗存下来的传统乡土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新农居的设计关系着乡土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乡村活力的激发.本文从生态模式、地域文化价值、建筑...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角度出发,对影响南岳古镇乡土建筑的营建模式的建筑文化、自然气候、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当地生产以及生活行为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受到这些影响因素影响较大的平面模式、外廊空间模式、天井空间模式、山墙形式、建筑材料等营建模式构成因素进行分类研究,试图传承并发扬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借鉴乡土建筑中营建模式的智慧,为之后的相关研究以及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域性建筑是以地域主义思想为理论原则来进行创作设计的建筑。狭义的地域主义也称为乡土地域主义,一个地区中的乡土建筑是当地居民长期创造的结果,在设计中我们往往通过一个地区的乡土建筑和地域性元素来寻找创作灵感和依据。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广西地域性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地域性特色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色,增强居住者对所在地域的归属感及认同感,提升整体文化底蕴和地域形象。  相似文献   

19.
乡土建筑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包涵着各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感情气质和审美观念,在中国建筑文化之花中,显示出其极强的生命力。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们建筑师们正在思考来来,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背景下,建筑文化的发展仍应是多元化的。在吸取世  相似文献   

20.
王滔  王展 《重庆建筑》2007,(3):32-35
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知识,从地域建筑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碉楼及其所处地域的人居环境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从建筑单体入手讨论了碉楼自身空间结构、功能、形态和建造方式,从而完成从地域到建筑个体的认识过程。这是对巴渝传统城镇发展演变及类型建筑演化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