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区块内高产液、高含水油井的井史分析、动态分析,产液剖面测试资料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找出高产液、高含水油井的主要出水层段,根据出水层段的性质不同,采取堵-控-提一体化技术,即采取堵水提液、控水提液的技术,减缓层间矛盾,扩大生产压差,充分挖掘中、低含水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提高油井各个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控水增油目的,实现油井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高凝油油藏沈84-安12块目前开采现状进行分析,对区块内高产液、高含水油井的井史分析、动态分析,产液剖面测试资料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找出高产液、高含水油井的主要出水层段,根据出水层段的性质不同,采取"堵-控-提"一体化技术,即采取堵水提液、控水提液的的技术,减缓层间矛盾,扩大生产压差,充分挖掘中、低含水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提高油井各个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控水增油"目的,实现油井高效生产,为高含水油井的高效开发指明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沈84-安12块沙三段具备扇三角洲沉积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模式,分别进行了沉积模式分析,主要对三角洲其前缘亚相中的辫状分流河道、河间薄层砂、河间泥进行了分析;并以静8和沈检3井两口井为例进行了单井相的分析;还研究了静61-24—静73-059井等连井相剖面;最后进行了沉积平面相展布特征分析,从旋回角度更深入的研究了此区的相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凝油开采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含蜡高,在开采中需要应用热线和电热管技术采油,经过近几年对沈84-安12块的研究和实践,针对高凝油井中、高含水期开采,通过化学冷采技术及提高单井液量等措施,可实现高凝油中高含水期的冷采,大幅度地降低了高凝油的开采成本,在降低高凝油开采成本上取得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5.
沈84-安12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研究区内的孔隙结构类型,并且通过优选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确定出一套能够反映研究区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评价参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结构具有大孔细喉特征。按照储集层的渗流特性对各类参数进行分类,分类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宏观渗流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储层渗流能力随孔隙结构参数的好坏随之变化,并且讨论了毛管压力曲线与孔隙结构参数及储层渗流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为基础,对沈84—安12块沉积特点、储层非均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在层间、平面及层内都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微观上表现为孔隙间连通程度差、配位数较低、孔喉比高的特点。研究内容对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探以及同类储层的含油气评价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特高含水期,不同注入速度下,不同注采比与油田最终采收率的关系,最终确定了目前区块开发的合理注采比。在宏观油藏管理上,该方法对于指导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注水砂岩油藏的注水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云南化工》2019,(10):159-160
沈84-安12块沙三段高凝油油藏具有储层认识不清、油藏开发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开展储层特征研究,对于该类油藏转驱开发、提高效益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点,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该区块的储层发育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评价分析储层主控因素,为下一步区块转换开发方式,提高油藏采收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沙三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是断陷期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中亚相,以及辫状分流河道、河间薄层砂、河间泥3种主要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0.
李超  魏焜 《广东化工》2016,(18):95-96
渤海某边际油气田属于自产自销式采油平台,无修井。特殊的自身条件决定了其所有产出水要平台自行消化,同时要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尽快回收成本。2015年初油田含水突升,产水量的增加造成注水井超注,见效油井含水升高的恶性循环。推动水源井转为污水回注,缓解紧绷的注水压力。同时分析出水层位,采取卡水层作业。寻找有利层位,分析挖潜剩余油,配合卡水实施开层作业。针对水平井的高含水情况,在卡堵水措施实施不理想的情况下,尝试水井周期注水,取得见效油井的巨大增油量。对提高小蜜蜂的开采速度,缩短资金回收期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低孔、低渗油藏在开发后期油井含水上升,导致单井产能下降,甚至造成部分井水淹,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以往常规酸化及压裂措施,针对此类油藏实施效果欠佳,无法起到控水增油的作用,因此推动了针对此类油藏中高含水油井控水增油工艺技术的研究。分析了研究区不同类型单井的见水类型,识别了不同见水类型的储层地质特征。在试验室进行了控水增油改进剂的堵水效果试验,验证了该药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堵水措施工艺,如改变相渗的压裂技术手段,采用定向射孔压裂堵水和裂缝型见水堵水措施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措施工艺,对于中高含水井能有效的起到控水增油的作用,为研究区今后的堵水措施提供良好的指导,也为类似低渗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纯梁油田纯47块、56块“三高“油藏进行氮气驱替试验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区块特性和单井实际,优化井筒处理工艺和注氮气方案,经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控水增油效果,也为“三高“油藏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油田水驱开发层间矛盾问题,通过三岩心并联实验对比研究了弱凝胶、聚合物微球、CO_2泡沫和N2泡沫的调驱效果。结果表明:N_2泡沫和弱凝胶调剖分流能力较强;N_2泡沫能适应不同的渗透率,具有"平推"效果,低渗岩心采收率增幅大;弱凝胶压力升幅最大,高渗层采收率无明显增幅,跟体系很快绕流进入中低渗层有关;CO_2泡沫稳定性差,采收率增幅较小,但在高渗处出现了CO_2气驱的效果;聚合物微球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排612区块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2015年产能建设以来,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能量下降,边底水推进,导致产量降低、含水上升、周期油汽比降低,开发效果变差。2018年下半年开展注入氮气控水增能试验,措施前后油井生产效果对比,排水期由34天缩短至28天,综合含水由79.5%降至73.4%,周期累油由314 t增至455t,日油水平由3.3t/天提高至4.4t/天,油汽比由0.40提高至0.45,周期生产天数由94天延长至102天。表明氮气在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中控水增能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浅薄层超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葡扶234-平84井是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葡萄花构造上的一口开发水平井,该井完钻井深3555m,垂深1691.4m,最大水平位移为1749.55m,平均机械钻速21.4m/h。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性能稳定,流变性好,现场配制及维护简便,携砂能力强,润滑防塌效果好,很好地解决了因水平位移大、井斜角大导致的井眼清洁、拖压、扭矩增大的问题[1-3]。  相似文献   

16.
文南油田经过将近30年的开发,面临着油水井况恶化日益严重的不利局面,一批长期停产井井场被不法分子破坏,部分井筒内和井口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长期失控容易憋压突发井喷,造成井控事故和环境污染,在井控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文针对文南油田井控安全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创造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油水层连通性研究,搞清地层对比关系,建立该区地层层序标准对比剖面和油水层连通图,结合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在断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构造格局,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弄清储层展布规律。通过油水层井间对应关系研究情况部署部分调整井,利用新、老井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井网,完善研究区注采关系,提高研究区储量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对油田稳产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卫22块位于卫城构造北端,属中孔细喉低渗透油藏。近年来,由于该区块特殊的地质环境和产出液介质变化造成了管杆腐蚀偏磨严重。为此,我们加强了腐蚀偏磨机理研究,通过引进新型缓蚀剂、优化采油方式、优化工作参数、综合运用防偏磨工艺,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在千12兴隆台油层南块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再认识基础上,针对该块水淹严重、剩余油层薄,并且利用直井开发油汽比低仅0.18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等问题,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工程等方法,对薄层稠油利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得出:南块适宜采用水平井开发。通过现场实施千12兴隆台油层南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民屯凹陷沈16块气藏已进人开发后期,目前气井普遍低产,部分套管损坏严重,影响了天然气生产。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发现该区砂体规模小,多为透镜体,300m井距砂体连通系数只有16%,具有进一步加密潜力。为了挖潜剩余天然气,充分利用原有的地上和地下资源,通过整体侧钻进行气藏二次开发,取得了良好的二次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