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本文应用抵偿河长原理,以梨树水文站为研究对象,用水位后移法对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优化,极大简化了该站水文测验测次及水位流量关系,提高了水文资料整编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从水文资料整编改革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水文资料整编规范》在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观点和建议,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一、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简述南宽坪站建于1959年1月,位于东经109°54′、北纬33°18′,控制面积3936平方公里,河流245.7公里,河流平均比降5.9‰,距河口96.7公里。金钱河是汉江一级支流,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量、蒸发、水质等,指导雨量站有扈家垣、漫川、黑山、板岩、长沟、小河口、山阳等站,其中南宽坪、漫川、黑山、小  相似文献   

4.
在对三峡水库提前蓄水后水库的蓄满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提前蓄水后宜昌流量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提前蓄水使得水库蓄满率大为提高,宜昌枯期平均下泄流量增加,小于最小通航流量5 300 m3/s的天数减少,有利于下游航运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县级水文中心站实际运用广西水文站网监测信息服务平台对水文资料进行在线即时整编实践,认为,在线即时整编成果能满足工作需求。分析了广西水文站网监测信息服务平台在线即时整编的主要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水文资料在线即时整编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玛纳斯河渠首站水文观测资料为样本,对资料整理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作一叙述,得出合理的整编结果,以便在水文观测工作过程中提高其测验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当前水文测验到整编网络化水平不高、水文信息时效性不够的问题,开发了长江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该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接口,将测验、整编、报汛信息连为一体,达到实时整编、服务报汛的目的。在2020年洪水测报中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系统架构、成熟完善的算法,符合规范要求,配备的绘图功能操作简洁、功能强大,改变了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方式和方法,能够实现智能推荐测次布置和测验-整编-报汛的一体化衔接。长江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的开发运用,实现了按月整编,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增强,对测验指导和水情报汛起到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高水文资料整编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基层水文站的角度,介绍了水文资料在站整编的主要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提高水文资料整编质量的方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也日渐激烈,而水文行业要立足社会,就必须要有核心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水文资料的精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就要求水文工作者不断提高资料整编质量,充分发挥资料整编人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参编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全面做好河南省水文资料整汇编和刊印工作。文章以河南省水文资料整编成果为依托,结合实际工作,整理、综合河道站水文资料收集、整编、审查及复审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布尔津水文站断面水位、流量受变动回水的影响,在每年的水文资料整编时费工、费时。而南方片《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并且方便快捷,整编资料质量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沙市河段为三峡水库下游第一个沙质河段,对水库蓄水拦沙的响应较为明显,且河道内洲滩密集,消长频繁,为长江中游典型的滩群河段。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沙市河段内滩群演变特征的异同,并结合实测水力因子、参考实体模型试验成果,探讨了蓄水前后滩群演变差异的原因。结论表明:该河段滩群内部通过此消彼长、散乱发展等形式进行着局部格局的调整,但右岸腊林洲边滩始终在滩群演变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他滩体则是该边滩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一特征不会因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而改变;水库蓄水后14 000~20 000 m3/s流量持续时间延长,是导致滩体散乱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多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对建库前后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特性尚未发生明显变化,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坝下游河势总体稳定,但河床冲刷强度加剧,并由蓄水前的冲槽淤滩转变为滩槽均冲。宜昌至枝城河段河床纵向冲刷明显、洲滩面积萎缩、床沙明显粗化;荆江河床冲刷下切,河床形态逐渐向窄深形式发展;城陵矶至湖口河段部分弯道段主泓横向摆动、凹岸崩塌,分汊段主泓摆动不定,滩槽冲淤交替仍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河道宽阔,分汊河段较多,洲滩冲淤消长变化较大,河道深泓主流摆动也较频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分汊河道演变及航道条件随之发生改变。以长江中游主要碍航浅水道之一的嘉鱼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实测资料,分析微弯分汊型河段自身演变,认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道演变过程和特点,分析水道演变的影响因素,探讨三峡工程对本水道演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水道演变趋势和航道条件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嘉鱼水道过渡段单双槽交替的变化规律,弱化了汪家洲边滩与复兴洲低滩彼此消长的关系,河道洲滩以冲刷为主,预计在三峡工程的长期影响下低滩仍会有所冲刷,左汊进口更趋宽浅,主流摆动空间增大,航道条件的不稳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库淤积和坝下冲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坝下长江中游河势的影响,基于实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特性。研究表明,1991年以来长江干流各站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明显减小;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的2003~2011年入库沙量继续大幅减少,仅为原设计值的40%,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40亿t,也仅为论证阶段的40%左右,且绝大部分淤积在常年回水区和死库容内;受上游来沙减小和三峡水库蓄水拦沙影响,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悬移质泥沙颗粒也明显变粗,长江中游原有的冲淤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河床发生沿程冲刷,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宜昌至湖口河段总冲刷量为9.79亿m3,河床冲淤形态转变为“滩、槽均冲”,主要冲刷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蓄水后,窑监河段上游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改变,使河床发生相应调整。三峡工程不仅引起该河段年际间水沙特征变化,含沙量显著减小,年内水沙过程也发生变化,表现为蓄水期流量减少,退水过程加快。根据现有实测地形数据,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2002和2007年年内监利河段河床冲淤分布、横断面变化与航道条件进行了比较,并采用资料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对航道条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监利河段年内仍遵循蓄水前"涨淤落冲"的规律;汛期淤积强度较蓄水前减弱,汛后冲刷动力也有所减小,水沙不利年份时航道条件仍呈恶化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对其库区降雨量-径流量关系变化的影响程度对于库区水资源规划有着重要意义。选用万县水文站1977-2017共计41 a的降雨量和径流量实测值,确定了各蓄水阶段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分布情况,引入Copula函数模型计算各阶段的联合分布函数,定量分析水库调蓄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预测了2017年后水文情势。结果表明:采用Copula函数联合分布数学模型能较好计算三峡库区万州段不同阶段的降雨量-径流量关系。万州段从天然河道变为库区河道后,降雨量-径流量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天然河道阶段,降雨量和径流量均采用皮尔逊III型分布最为合理;三峡水库工程施工期和初步蓄水阶段,降雨量变为Gumbel分布,径流量变为对数正态分布;试验性蓄水阶段,降雨量变为对数正态分布,径流量恢复至皮尔逊III型分布。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在施工期及初步蓄水阶段较天然河道阶段均有所减少,年降雨量变幅区间减小38.4%,年径流量变幅区间减小20.6%;试验性蓄水阶段的年降雨量增多,变幅区间增大24.5%,而年径流量减少,变幅区间减小57%。通过该数学模型预测三峡库区万州段今后年径流量不小于3 490×108 m3(±5%),最大不超过4 055×108 m3(±5%);年降雨量不小于1 048 mm(±5%),最大值不超过1 842 mm(±5%)。该研究可为三峡库区万州段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文序列的重构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库区内河道的水文特性变化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沙质河段冲淤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测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沙质河段内洪枯河槽、宽窄河段等不同部位的冲淤幅度差异,并结合观测资料讨论了河道形态调整对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荆江河道泥沙冲淤强度平面分布不均,泥沙冲刷主要集中于枯水河槽,断面形态趋向窄深;宽浅河段冲刷强度大于束窄河段,河道形态沿程趋于均一化。蓄水前河道形态与水沙过程相适应,河床在不同流量下以造床流量为界发生冲淤交替,长时期水沙过程作用下河道整体冲淤平衡。蓄水后含沙量大幅减小、大洪水消减而中洪水持续时间增长是荆江沙质河段冲淤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关系着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基于2002-2016年期间,三峡水库上、下游设置的11所重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文泥沙监测资料,深入系统地探讨水文泥沙参量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水文泥沙参量的相关性和三峡水库的冲淤特性,探究了泥沙特性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自施工期蓄水、初期蓄水、试验性蓄水的整个过程,对三峡水库上下游河道的水沙特性影响较大。越靠近三峡大坝的河段,受三峡水库的影响越大;三峡水库抬高水位,导致上游大部分河道流速变小,河道过水断面和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入库泥沙越来越少,越来越细;三峡水库上游长江干流和支流上修建的梯级电站拦蓄了大量的泥沙,年输沙量、年均含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模数都显著降低。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含沙量、年输沙模数在2004-2013年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曲线变化规律类似,2013年后受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出现弱相关;年径流量能表征泥沙参量的变化特性;年输沙量和年均含沙量在2002-2016年间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007年前三峡水库淤积量呈增长趋势,其后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量逐渐降低。在水库冲淤和泥沙特性方面,汛期三峡水库水位对其影响较大;枯水期的高水位对其影响并不大。研究成果将为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和航道的规划设计、三峡水库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三峡蓄水后枝江-江口水道演变趋势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三峡蓄水后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河床可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河床可动性较强,洲滩以及河槽的冲刷变化将会导致枝江上浅区的水浅问题加剧,而枝江下浅区和江口浅区的碍航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同时冲刷将引起昌门溪枯水水位较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后,由于库区泥沙淤积,清水下泄,下游河道必然受到影响。通过对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主要水文测站多年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主要控制站宜昌、枝城、沙市、监利的断面面积及低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受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影响,荆江河段尤其是枝城、沙市站断面下切较大,低水水位流量关系线下移,同流量级下水位降低;宜昌站由于前期受葛洲坝工程影响,断面已基本稳定,受三峡工程运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