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计算原理,推导出扁梁截面高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在设计中应用这些公式可以方便地确定扁梁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钢筋砼矩形截面梁的设计,是一项面大量广的设计工作。如何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呢?通常,按高跨比初步确定梁高,方法虽然简单,但很粗糙:如果梁上荷载小会出现按构造配筋,不经济;如果梁上荷载大预选高度不够,需另设。在工程实际中,可根据模数规定、模板尺寸、墙柱的常用构造做法,梁宽一般用250(240)、300mm两种,然后再确定梁高。本文根据规范《GBJ10—89》的(4.1.5—)至(4.1.5—4)和(4.2.1—1)公式导出梁的简捷计算公式,该式得出的梁高,保证在经济配筋率范围,梁高最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肋形楼盖的主梁,次梁及板钢筋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分析了常见病害及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间有高度h0的设计与施工措施,简仑施工工艺,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截面高度取值方法的分析和经济比较,提出了可方便地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连续梁整体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梁板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 ,在核心范围以内 ,与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相比较 ,无论是有效高(厚 )度 ,还是受拉钢筋的面积 ,都在正负 11%的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7.
在纵横框架和平面井字等结构中,合理地确定梁截面的有效高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些交叉部位的结构设计中,大多数人确定梁截面的有效高度h_0都是习惯采用其基本规定:h_0=h—a(h——梁截面高度,a——受拉区纵向钢筋至受拉边缘的距离)。当纵向钢筋为一排时,a=35mm,当纵向钢筋为二排时,a=60mm。但是在施工中,两向钢筋的设置,不可能同在一个水平面上,所以必有一向钢筋是不符合原设计要求的。 相似文献
8.
9.
10.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截面的优化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梁的配筋和截面有效高度为优化设计变量 ,导出了 RC框架梁的优化配筋率和优化设计高度 ,并给出了各种荷载作用下 ,不同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条件下的截面优化设计高度表达式 ,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 . 相似文献
11.
对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不同截面设计中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构件设计用料关系,分析了该构件的跨高比,得到一个接近数值11的跨高比较优设计值,从而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矩形截面梁分析入手,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矩形、T型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统一的计算法。此法计算简便、实用性强。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由于拆模过早导致后浇带一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开裂和下挠情况进行了检测,评价了裂缝对构件的影响程度,并对顶升处理时的框架梁承载力和裂缝进行了验算,为顶升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平截面假定对再生混凝土梁的适用性、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变形、刚度以及裂缝等.研究结果表明,与钢筋普通混凝土梁相比,钢筋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基本相同,但是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变形较大,刚度低.同时发现平截面假定也适用于受弯的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相似文献
15.
以梁的有效高度h0为变量建立梁的造价函数,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导了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的经济配筋率近似公式,公式表明,梁的经济配筋率只与材料强度有关,与梁的截面尺寸无关。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深梁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理解,分析了深梁的工作机理、破坏形态及配筋计算和构造方式,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深梁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和增大截面加固T形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加固后的主梁刚度和承载力提高率。研究表明:通过对主梁进行粘贴钢板加固可有效提高主梁的刚度和抗弯承载力,进而达到延长既有桥梁使用寿命的目的,并为同类桥梁加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拉压杆模型对已有钢筋混凝土深受弯试验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模型的定参方法,并按ACI-318-02规定的方法对试验梁承载力与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模型对此类构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16根不同高厚比配筋砌块砌体柱的偏压试验,对其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无筋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与思路,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