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无水乙醇-盐水介质中,琥乙红霉素与二甲酚橙能发生电荷转移反应,生成电荷转移型络合物,据此建立了琥乙红霉素荷移光度分析的新方法。实验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82×103L·mol-1·cm-1线性回归方程为y=1.245x-0.0598,相关系数r=0.9997,琥乙红霉素的量在200~600μg/10 m 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用于琥乙红霉素片及琥乙红霉素胶囊中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23%~0.75%,加标回收率为99.0%~101%。  相似文献   

2.
王晓玲  张萍  陈燕 《应用化工》2014,(9):1712-1714
研究了无水乙醇介质中,琥乙红霉素能使甲基红显著褪色,且褪色的程度和琥乙红霉素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建立了琥乙红霉素光度分析法。实验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3×104L/(mol·cm),琥乙红霉素的量在150~600μg/10 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该方法灵敏、选择性高、重现性好,用于测定药物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23%~0.75%,加标回收率为98.7%~102.7%。  相似文献   

3.
基于琥乙红霉素和百里酚蓝的荷移反应,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琥乙红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了溶剂、百里酚蓝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琥乙红霉素与百里酚蓝荷移反应的影响,并测定了药品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琥乙红霉素与百里酚蓝在蒸馏水中,20℃下反应12min,即可形成1∶1稳定的荷移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35nm。琥乙红霉素浓度在0.05~0.50μg·mL~(-1)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65983c+0.31961,相关系数R2为0.999 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0.222×104 L·mol~(-1)·cm-1。琥乙红霉素片剂的回收率为97%~99%,琥乙红霉素颗粒的回收率为97.6%~99.4%。  相似文献   

4.
琥乙红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受到广泛重视,寻找简便、易操作的测定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历年来对琥乙红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差示旋光测定法,比浊法等,并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以便为以后该类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电子给体琥乙红霉素与π电子受体茜素红的荷移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琥乙红霉素的荷移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琥乙红霉素与茜素红在乙醇-水(3∶7,体积比)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即可形成1∶1稳定的荷移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96×103 L·mol-1·cm-1。琥乙红霉素的浓度在8~72μ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R=0.9997。用于片剂中琥乙红霉素的测定时,回收率为97.5%~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1.9%~2.3%(n=5)。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琥乙红霉素的又一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甲基绿与琥乙红霉素于50℃在pH值7.8的Na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反应30min,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琥乙红霉素在550~670nm几乎无吸收,而甲基绿有明显吸收,甲基绿与琥乙红霉素形成的络合物在633nm附近吸光度明显降低。基于此建立了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琥乙红霉素浓度在0.9~150μ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19μg·mL~(-1),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4.77×10~(4 )L·mol~(-1)·cm~(-1)。利用本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时,加标回收率在98.6%~10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为2.2%。  相似文献   

7.
利用琥乙红霉素与中性红在乙醇介质中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溶剂种类、中性红用量、荷移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对吸光度的影响,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经产品中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测定实验表明,电荷转移络合物在波长463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检出限与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3 g/m L和1.38%,加标回收率为98.2%和101.5%,完全满足生产中琥乙红霉素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关于琥乙红霉素的合成工艺。方法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以琥珀酸酐和硫氰酸红霉素为起始原料,以四氢呋喃和丙酮为反应溶剂进行合成,并寻找适宜的反应条件。合成的产物使用薄层色谱或者红外光谱以及测熔点等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所合成的产物质量以及生物学效价都符合药典标准,并且产率达到90%。结论以琥珀酸酐和硫氰酸红霉素为起始原料,以四氢呋喃和丙酮为反应溶剂,合成的产率可达90%以上。此合成方法不仅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易控制,且合成的副反应也较少。因此,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合成工艺,值得在工业制备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世坤 《安徽化工》2013,39(2):32-35
以红霉素E肟(Ⅰ)为原料,经贝克曼重排反应得到6,9-亚胺醚(Ⅲ)后,再经NaBH4/7H2O.CeCl3催化体系还原及水解等步骤最终得到高收率、高纯度的氮红霉素(Ⅴ)。以化合物Ⅰ计算,化合物Ⅴ的收率为91.7%,经HPLC检测纯度为99.2%。此次研究改变了重排反应和还原反应中的催化剂,使整个工艺的收率大大提高,且成本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红霉素肟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霉素硫氰酸盐为原料,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H值等对红霉素肟收率和纯度的影响,选择制备红霉素肟的最佳合成工艺,结果表明,收率达到65.0%,纯度达到93.4%.  相似文献   

11.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液态缓冲盐为溶剂制备了红霉素肟,研究了液态缓冲盐用量、反应温度、原料水分等对红霉素肟的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确定红霉素肟的最佳合成工艺如下:液态缓冲盐用量200 g、反应温度50℃、原料总水分≤4.0%,此时红霉素肟的收率为71.3%、纯度为92.8%。  相似文献   

12.
红霉素肟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红霉素硫氰酸盐为原料,通过研究液碱浓度、反应时间、结晶温度等对红霉素肟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向红霉素发酵液中分别添加氯化胆碱和甜菜碱两种甲基供体,探讨不同的甲基供体对红霉素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PH、搅拌转速、菌体干重及红霉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碱更有利于红霉素发酵,向红霉素发酵液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可使发酵效价达到8000u/ml以上,C组分百分含量降低到3%以下。  相似文献   

14.
李宇亮  沈澄  郝菁  张梦诗 《陕西化工》2012,(8):1310-1313
研究探讨离子液体[Bmim]PF6萃取红霉素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和特征,考察了温度以及传质界面积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m]PF6萃取红霉素的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过程,并确定萃取平衡方程式。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实验条件下离子液体对红霉素的萃取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5.
姜源  董瑶 《河北化工》2008,31(6):31-33
红霉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致命弱点迫使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改造红霉索结构的办法.组合生物合成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获取大量非天然的天然产物的方法,尤其在红霉素改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用这一技术已合成100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红霉素类似物,所以该技术被认为是目前获取第三代红霉素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对组合生物合成在红霉素结构改造领域的研究做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化学工程》2017,(1):22-26
针对传统红霉素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膜过滤、吸附、杂质洗涤、红霉素洗脱、洗脱液成盐及树脂再生等步骤组成的红霉素提取新工艺过程。以红霉素发酵液为原料,研究和优化了各单元操作的工艺条件和实际效果。采用孔径为50 nm的无机陶瓷膜对红霉素发酵液进行预处理,过程的平均脱色率为54.0%,平均脱蛋白率为67.5%,红霉素平均收率为92.5%。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滤液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浓缩、富集,过程收率为92.6%,结晶后所得红霉素硫氰酸盐的纯度相比原有工艺提高2.31%。筛选出体积分数50%丙酮和50%0.40mol/L NaOH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对使用后的树脂进行再生,再生后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不低于新鲜树脂饱和吸附量的80%。  相似文献   

17.
分别研究了摇瓶和发酵罐中二甲基亚砜对红霉素合成的影响。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适宜的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和添加时间,并在15 L发酵罐中考察了二甲基亚砜对红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色糖多孢菌发酵48 h时,向发酵罐的培养基中流加体积分数为0.16%的二甲基亚砜,红霉素效价可达7961 U.mL-1,比对照提高11.6%;二甲基亚砜可以提高羟基化酶——P450单加氧酶的含量,从而提高红霉素产量。  相似文献   

18.
红霉素溶析结晶过程的介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生产中,红霉素采用溶析结晶的方法制备,红霉素溶析结晶过程的介稳特性直接影响红霉素晶体的粒径和粒度分布.本研究采用差重法测定丙酮水溶液中红霉素的溶解度,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红霉素的超溶解度,由此获得红霉素-丙酮-水结晶体系的介稳区宽度.红霉素在丙酮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丙酮浓度的降低而减小,32℃以下的各溶解度曲线有逐渐趋于一点的趋势.50℃时,介稳区的宽度随着丙酮浓度的降低而变窄,并于质量比Mwater/MAcetone约为1.7时趋于最小值;红霉素的超溶解度随着反溶剂水导入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导致介稳区宽度变窄;搅拌速率的增加使红霉素的超溶解度先减小再增大,介稳区宽度于转速约为340r·min-1时达最小值.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形成的变温、变搅拌强度的红霉素动态溶析结晶方法制备的红霉素晶体的粒度增大且分布集中,其生物效价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盐酸羟胺为肟化试剂、氢化钠为碱、甲醇为溶剂合成了红霉素肟盐,经20%氢氧化钠中和、二氯甲烷萃取,最后在30%甲醇溶液中结晶,"一锅法"得到了红霉素肟,产品纯度95.5%,工艺收率97%。研究了p H值、碱、溶剂、盐酸羟胺的量、温度、结晶溶剂等对红霉素肟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霉素6,9-亚胺醚制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齐霉素的药物中间体-红霉素6,9-亚胺醚在工业上是通过红霉素A肟化,然后进行贝克曼重摊反应而得到的产物[1].但是这种工艺步骤繁多,操作复杂.大量含卤易挥发性溶剂的使用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文章通过研究红霉素A肟和硫氰酸红零素A肟盐的贝克曼重排反应机理,对合成工艺做了如下改进:改用硫氰酸红霉素A肟盐为原料,直接进行重排反应.在0℃条件下将产物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红霉素6,9-亚胺醚.收率为77.4%,纯度达到95%以上,完全符合制备阿齐毒素下一步反应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