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71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PCI)术后出现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分析,全部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本组7例中2例为急诊PCI,合并高血压病患者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例。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进行标准的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结果 3例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后24h内出现支架内血栓,2例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后24h~14d内出现支架内血栓,2例患者于支架置入术14d后出现支架内血栓,7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心绞痛,ECG有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冠状动脉造影(CAG)4例完全闭塞、TIMI血液0级,3例不完全闭塞、TIMI血液1级。结论支架内血栓是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2%,其中直接PCI后的血栓形成率较高,多于术后3d内发生。其原因可能与多个支架、置入小直径长支架、危险因素(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未能理想控制、支架置入早期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关,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患者发生低于裸支架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例抢救体会。方法入院后立刻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收,心电血压监护,抗缺血,抗凝,强化抗血小板,强化调血脂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结果经我院治疗及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后1周后康复出院。结论患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早期诊断右室心梗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对高危人群应紧急介入治疗或早期介入治疗,防止再梗死及摔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患者近期心功能指标影响。方法7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BNP治疗组(PCI术后静脉滴入rhBNP,持续48h)和对照组(PCI术后常规治疗)。AMI急性期及术后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心功能各项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6个月后治疗组LVESV和EF测试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rhBNP可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近期各项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行PCI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LMWH组和普通肝素(UFH)组,LMWH组50例,UFH组56例,LMWH组于PCI术前12h皮下注射立迈青5kU,手术开始时于股动脉鞘内注入5kU,注射药物8h内不再追加,术后即刻拔除股动脉鞘管。UFH组手术开始时给予UFH10kU静脉注射,术中每超过1h追加2kU,术后6h拔除股动脉鞘管。结果LMWH组PCI患者术后及住院期间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管重建等心脏事件。UFH组PCI患者有1例于置入支架后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经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PCI术后及住院期间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LMWH组无一例周围血管并发症及迷走反应发生,UFH组6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股动脉穿刺局部发生血肿,4例出现迷走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在PCI术前12h皮下注射5kU,手术开始时于股动脉鞘内注入5kU,安全有效,可以在PCI术后即刻拔除鞘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2年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54例老年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4例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均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随访1~2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4例,其中再梗死1例,猝死1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结论心绞痛为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目前临床的普通治疗主要给以吸氧、利尿、强心、扩管、镇静等治疗,大多数病人可缓解。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改善。我们在同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8例,冠心病PCI术后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好转,4例死亡,2例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出胸水后好转。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是一个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方法确诊STEMI后,给予尿激酶150万U 30min内静脉点滴。结果17例STEMI,15例治愈,2例转上级医院行补救性PCI。结论急性STEMI患者,只要有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在基层医院溶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例治疗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经相关治疗痊愈率86.2%,死亡率13.8%,共有25例抢救成功。结论早期的溶栓及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报告1例老年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及相关文献阅读,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提示老年人心肌梗死经常无典型的胸闷、胸痛的症状,碰到类似以上腹痛的老年病人要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期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征象,有针对的进行观察和护理,减少及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的心脏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157例AMI患者急诊PCI有152例获得成功。结论AMI急诊PCI可有效的使梗死冠状动脉再通,但术中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随时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及时病情观察,迅速的护理应急反应,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4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照中老年组,从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情况,危险因素等三方面来分析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冠脉造影24例,其中冠状动脉痉挛2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的病变,心功能正常18例,心功能不全1~3级6例。结论吸烟、饮酒是造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诱因。冠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并发症少,死亡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行IABP支持下PCI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历资料67例,其中44例治愈,23例死亡。结果左室射血分数低、合并肺部感染和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梗死面积广泛,在监控护理和基础护理基础上,重视反搏泵的管理,加强干预性护理,积极应对已急性呼衰,加强体位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与心绞痛(PIA)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比较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诱因、时间、梗死部位、梗死前心绞痛、溶栓、心功能、心率失常以及合并症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该组患者中PIA的发生率为29.4%(15/51),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失常的发生与PIA的发生率无关,P>0.05;而溶栓、梗死前心绞痛、高血压、心功能、ECG有无异常Q波与PIA的发生率有关,P<0.05。结论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AMI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rt-PA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对照组再通24例,再通率63.2%,胸痛缓解率81.2%,治疗组再通率74.2%,胸痛缓解率84.6%,两组间再通率和胸痛缓解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2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4例出现低血压。治疗组4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3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呕血,低血压患者经扩容式各样静滴多巴胺后迅速恢复正常。结论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和严重缺血的心肌,有利于迅速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存活率,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与心绞痛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比较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该组患者中AP的发生率为29.4%,患者的溶栓、梗死前心绞痛、高血压、心功能、ECG有无异常Q波与AP的发生率有关,P<0.05。结论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AMI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无ST段压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近5年收治的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及无ST段压低组,以及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观察3组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示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尤其是广泛前壁ST段压低者,预后更差,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似。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预后不佳,可做为危险分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其并发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选择于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心电图表现特征,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表现者42例,占52.5%;不典型心电图表现者38例,占47.5%;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57例,占71.3%;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7例,占30.0%。ST段抬高性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的相关性,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通畅情况。结果32例患者24h内溶栓完全通畅19例,48h内完全通畅8例,超过48h部分通畅5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导管下肢动脉内溶栓疗效肯定,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近期预后。方法48例临床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分为药物治疗组和PCI组,治疗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PCI治疗,比较2组近期预后。结果2组随访30d心血管预后发生率分别为12.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病例。结论在积极抗栓抗缺血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PCI,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