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PTT纤维的截面形态,对PTT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在不同夹持方式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PET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比较,经过实验分析得到,湿态下PTT纤维和干态PTT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强度几乎无变化,而湿态的PTT纤维伸长率比干态时高。干态时PTT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强度均低于干态PET纤维;PTT纤维在结节状态下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小于在勾结状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PTT纤维的性能;列举了PTT及其短纤维、复合纤维在针剌法、水剌法、纺粘法:熔喷法等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实例,阐述了PTT纤维非织造布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3.
特殊PTT纤维产品的染整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T纤维与PET、PBT同属于聚酯类产品,PTT不仅具有PET、PBT纤维的优良性能,更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染色性能。本文探讨了PTT纤维的性能,并详细介绍了PTT弹性纱线筒子纱、PTT复合纤维面料以及PTT地毯等特殊PTT纤维产品的染整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潘刚伟  侯秀良  杨一奇 《印染》2013,(24):42-45
综述了PTT纤维的染色特性,包括染料的选择,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染色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及pH值对PTT染色性能的影响,以及PTT/PET、PTT/棉混纺织物及PTT/PET交织织物的染色性能。分散染料最适合PTT纤维的染色,可无载体常压沸染。分散染料在PTT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既属于分阶段性的Nernst型吸附,又属于Langmuir型吸附,特别是染料浓度低时,更趋向于分阶段性的Nernst型吸附。在染浴组成相同的条件下,PTT在100℃即可染得与PET在130℃时相同或更深的色泽。由于染色温度较低,分散染料染色PTT所适用的pH值范围也较宽,为PTT织物及其混纺、交织织物染色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PTT纤维及其混纺或交织织物的染色特性,染料的选择,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染色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及pH值对PTT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PTT/PET、PTT/棉混纺织物及PTT/PET交织织物的染色性能。最适合PTT纤维的染料是分散染料,PTT可无载体常压沸染。分散染料在PTT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既属于分阶段性的Nernst型吸附,又属于Langmuir型吸附,但在染料浓度低时更趋向于分阶段性的Nernst型吸附。在染浴组成相同的条件下,PTT在100 ℃即可染得与PET在130 ℃时相同或更深的色泽。由于染色温度较低,PTT分散染料染色所适用的pH值范围也较宽。适用于PTT纤维的低温染色以及宽泛的染浴pH值等特点为PTT织物及其混纺、交织织物染色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马绘霞 《印染》2005,31(9):63-64
为了将PTT纤维的优点在印染织物上充分体现出来,针对PTT的分子结构和纤维性能,开发了特定结构的织物。采用连续轧染工艺,对其进行了印染加工试验,优选工艺条件,并获得弹性较好的PTT织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PTT纤维优异的弹性回复能力与丝绸优异的风格相结合,采用PTT长丝和桑蚕丝试制了15种PTT/桑蚕丝交织面料及1种纯PTT织物,此外还购买了3种真丝织物。用KES-FB-AUTO系列织物风格仪测试了与手感相关的16项力学性能指标,并以薄型女装面料为标准,计算了织物的硬挺度、平展度、柔顺度、丰满度、滑爽度和光滑度等6项基本手感风格值。对比分析了真丝织物和PTT/桑蚕丝交织物的手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真丝面料相比,PTT/桑蚕丝交织物的硬挺度、平展度、滑爽度和光滑度值较低,而柔顺度和丰满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PTT弹性纱线筒子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PTT纤维与PET、PBT同属于聚酯类产品,PTT不仅具有PET、PBT纤维的优良性能,更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染色性能.通过分析,认为PTT弹性长丝包芯纱线及短纤维混纺纱线的筒子染色关键,是使其充分收缩,以达到适宜弹性;研究了染色后的弹性纱线,在后续生产加工过程中,因受到织造张力而失弹后,重新使其回复弹性的可行性方法;例举了PTT长丝/R长丝包芯纱的生产实践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其配方.  相似文献   

9.
PTT纤维在针织产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TT的全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是一种全新型的聚酯材料,其弹性仅次于氨纶.文中在介绍其基本性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TT纤维的针织加工性能、PTT织物的染色、整理.PTT织物在编织中应注意的是对纱线和织物张力的均匀控制,在染色整理中应注意的是温度的合理设置.并指出了PTT纤维在针织上的应用和成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PTT纤维织物具有形状记忆功能,但存在纤维强力低、织造密度高的特点。通过分析PTT纤维织物染整加工特点、染色加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介绍了PTT纤维染色专用助剂TF-259。该专用助剂具有优良的高温分散性、匀染性和去除低聚物能力,以及染深性和柔软性等多种功能。生产实践表明,采用TF-259染色的PTT纤维,其各项性能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次线性回归统计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非等温热分解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的热分解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计算得到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反应级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并运用动力学方程预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特定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即热分解转化率、温度及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初始分解温度高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但热分解速率较快,这主要与二者的链结构和热分解产生的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芳族聚酯,例如Shell公司的Corterra PTT已为人所周知。Corterra PTT聚合物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1,3-丙二醇(PDO)通过缩聚反应生产的。PTT可与其他的芳族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以及聚酰胺相竞争。  相似文献   

13.
14.
双组分纤维熔喷非织造布及其潜在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熔喷法是全球范围内一种最通用和成本可行的能够大量地、有效地用热塑性树脂一步法制造微纤维非织造布的方法。在最近几年中 ,人们已逐渐关注研制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基础研究工作已在纺织品与非织造布研制中心借助于自 1999年 3月安装的Reicofil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生产线上得以完成。试验了各种成分的热塑性树脂及其双组分复合的熔喷非织造布产品 ,包括单组分聚丙烯 (PP)、聚乙烯 (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聚酰胺 (PA)、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 ,以及双组分PP/PE、PET/PE、PET/PP、PA6 /PP、PBT/PP、PTT/PP ,两种组分的比率为 2 5 /75、5 0 /5 0、75 /2 5。本文介绍了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的纤维结构与性能 ,还讨论了新型的并列型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的独特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氨纶织物和PTT/PET弹力织物力学性能和手感风格的差异,本文用KES-F系统测试了4组含氨纶和PTT/PET自卷曲纤维的对比织物,并使用KN 301-S公式由织物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得到织物的手感风格,发现二类织物力学性能和手感的整体差异不大。但是,含自卷曲纤维织物的弯曲刚度低、触感柔软,弯曲滞后量和剪切滞后量高、造型挺括、不易悬垂。  相似文献   

16.
在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时加入其他改性单体进行改性,来制备易结晶型水溶性PBT(WSPBT).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WSPBT样品进行结构表征,证实了共聚酯大分子链中存在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酯(SIPE);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WSPBT是易结晶型聚酯;热失重分析表明,WSPBT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7.
The polyme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is widely used for packaging food that will be heated or cooked in the PET container. A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of PET to migrate from the container into the food. Migration experiments using crystalliz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CPET) and corn oil were performed at 115, 146 and 176 degrees C. From these experiments diffus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cyclic trimer in PET. By using an Arrhenius plot to obtai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a temperature versus time plot of a microwave susceptor-heated CPET tray, it was possible to predict migration of the cyclic trimer into corn oil under microwave conditions. Predicted val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easured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