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茶诗谈趣(四)──苏东坡茶诗赏析钱时霖(杭州市茶叶研究所)苏东坡是一位爱茶人,他写过近80首茶诗,还有多首茶词,这些诗词都写得很好,而其中有一些篇章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一、杨万里评苏诗东坡写过一首《汲江煎茶》诗,全文为:“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我写出来的小说会与现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许什么都不写。”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谈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对于他的影响。的确,他对于这部小说爱不释手,不仅翻译了这部英文小说,还写过大量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文章。对于菲茨杰拉德这部小说的经典意义其实已无需赘言,先后五次被搬上电影银幕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当兵、演话剧、拍电影、写剧本、做设计……刘利年从事过很多职业,有着乍看上去各不搭界的身份他曾是丰联广场名噪一时的刘铁匠,出版过关于设计的大苹果丛书,他是芙蓉镇里刘晓庆的丈夫,还曾经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名为《奇谈》的影片。对于今天的他来讲,也许"奇谈"  相似文献   

4.
缘分──写在《酿酒》创刊20周年之际关士勋雨果说.他在写作《巴黎圣母院》之前,在圣母院的两座塔楼之一的暗角上,发现了用手刻到墙上的希腊字:命运。他曾经深深地思索过:这个痛苦的灵魂是谁?为什么要把这个不幸的印记留在这座古老教堂的墙上?由此,他写出了那部...  相似文献   

5.
北宋文学家兼书法家黄庭坚,曾写过一篇《食时五观》的短文,表达了自己对饮食生活所持的态度。他认为,合理的饮食都应本着这“五观”原则行事,方可获得健康和受之无愧。  相似文献   

6.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Balzac)曾写过一本名为《饕餮的巴黎》的巨著,洋洋洒洒一百多万字,写的就是法国人的狂饮暴食,帝俄时代的俄国文豪戈果理(Gogol)也写过一本名为《奥勃洛莫夫》(Oblomov)的小说,内容是描述一个狂饮暴食的贵族后裔,他终日昏睡,醒来后就由四  相似文献   

7.
桥梁的作用在于连接、沟通。川菜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断地与川外饮食交流融合,不断地借鉴与完善。而连接、沟通四川内外饮食烹任者亦不乏其人,其中对近代川菜有着重要影响的人首推李调元。可以说,他是川菜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桥梁。李调元(1734—约1802),字羹堂,号雨村,别号量山蠢翁,四川德阳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与父亲车化铺一样非常重视饮食,认为:“夫饮食,非细故也。”他还指出,贾思辎写《齐民要术》、陆羽写《茶经》,“夫岂好事,盖亦有意存焉。”即写这些著作不是好事之举,而是想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继…  相似文献   

8.
正晁无疾教授在我国葡萄界几乎人人皆知,他从事葡萄事业已50多年,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葡萄产区。他写过很多书、发表了百余篇葡萄专题科技论文。他先后编写出版了《葡萄新品种》、《鲜食葡萄》、《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设施葡萄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问答》、《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指南》等十多册葡萄科技图书,这些不仅为葡萄种植者提供了技术指导,还为科研工  相似文献   

9.
《饮撰服食笺》为明代杭州人高濂所编著的《遵生八笺》之一.高濂生卒年不详.但从《遵生八笺》“自序”题为明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来看,他当是万历之前出生的人.他曾写过不少  相似文献   

10.
任泽巍长得五大三粗,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攀谈一番,才发现他还有着特别细腻的一面。在生活中,除了书法、音乐之外,竟有烹饪之好。泽巍说,我不仅喜欢吃.还是个实践主义者。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尝尝当地的特色菜,吃过了还不算完,一定还要琢磨着怎么把它做出来。我问他最近都学了哪些菜,他说,一年多来,我从拍《任长霞》到拍《苍茫天山》到现在的《盐亨》.去了三个地方,学会了做三道菜。  相似文献   

11.
《食品指南》2013,(8):9-9
林语堂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秋天的况味》,隐喻人生冷暖、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12.
其实遇见海阳很偶然,一个朋友跟我介绍他时我还不以为然。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他是我们这一代80后的代表,凭借自身的优越条件和不懈的努力为自己打造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也许他彷徨过,也许他失落过,但是曾经的也许,也只是也许。 海阳2000年开始从事广播工作,曾先后担任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2009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先后主持老年之声《唱响北京》、《大家说法》、娱乐广播《747乐工厂》、《欢乐集结号》、文艺之声《给力十七点》等节目主持人,其间主创的((747乐工厂》2009年、2010年连续获得中央台优秀节目一等奖。2010年海阳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娱乐广播(AM747)执行总监,带领一群80后团队打造全国唯一一个主营相声、制造快乐的国家及广播媒体。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读苏州美食家华永根老师的《食鲜录》,其中有多处谈到他的老友陆文夫先生。在中国文学界,陆文夫文名很响亮。他曾经写过很多厚重的小说,却以"文革"结束后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一个中篇小说《美食家》最出名,流传甚广,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成为他的代表作。《美食家》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生活相当贫困。因母老无资奉养,曾先后出仕过祭酒、参军等小官。后任彭泽令时,因实在不堪忍受官场的污浊,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辞官归故里,过了二十余年的隐居躬耕生活。由于他长期居住农村,与农民生活在一起,并亲身参加农业劳动,所以他的诗多写田园风光、农村情况和农民生活,反映了他对农民的亲身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细微观察。陶渊明诗词中的蚕业美学观点,贯穿在他的诗文中,表现最突出的有两篇,这就是《归园田居五首》和《桃花源诗并记…  相似文献   

15.
裘愉发同志是《丝绸》特约通讯员,从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为《丝绸》写稿。粉碎“四人帮”以来,他为事业写稿、组稿的积极性更高了,曾写过“浅谈织机的发展趋向”、“织造工艺参变数”等不少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为向他学习,我们特请他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并把它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美食》2004,(4):17-17
孩提时的鲁迅非常欢喜绍兴的“社戏”.以至后来,他写了很多章说社戏。如小说《社戏》、散《无常》、杂《女吊》、《门外谈》、《二丑艺术》,并在日记和谈话中常提到社戏,深表对社戏的念念不忘之情:  相似文献   

17.
悦读     
《中国烹饪》2012,(11):120-120
《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作者:汪曾棋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和美食家;他自己也说: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他写过很多谈吃的文章,此书所选就侧重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北京纺织》2010,(6):216-217
还记得《血色浪漫》中那个率性又带点顽劣的袁军吗?青年演员刘亭作出色的本色表演,没有经过太多修饰,反而让观众所喜欢,甚至现在走在街上还经常有人喊他“袁军”。但是随着年龄与表演经验的不断增加,刘亭作对塑造角色有了新的认识。最近热播的《风云1949》,他饰演的中国特工“林国生”是该剧的灵魂人物。刘亭作说,他演绎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非常过瘾,而且这样的角色也是他之前从没有尝试过的。  相似文献   

19.
朱乃正先生曾在九十年代写过一篇文章《境由心造——画大漠、长河的启示》,借用王国维的美学理论“写境”和“造境”运用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成为他创作的理论支撑并在创作中追求“造境”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以“境界”为作品的最高标准。朱乃正先生创作的大量油画山水就是基于“造境”的理论,从面对对象观察写生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     
羽琛 《中国宝石》2014,(5):52-55
出生于中国古城西安的马欣乐,从小耳濡目染,对秦砖汉瓦唐三彩以及唐代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临摹过唐代名画,熟读过唐人古诗.写生过大量的大唐遗物,这种博大精深和豪迈气魄的文化熏陶自幼便形成了他追慕汉唐雄风的古典文化情结。他曾经创作过大唐书法家、盛唐乐师、盛唐高僧等系列经典人作,此次专为《中国宝石》而创作的写意作品《琵琶行》,更是反映出他对这种文化情结的演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