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常发现开启不同的水源井引起加氯后清水池余氯发生变化,造成加氯量不易控制,针对这种情况开展氯耗不稳定原因分析研究,并对余氯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平行光束仪对再生水进行了紫外灭活大肠杆茵试验,并考察了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与单一氯消毒相比,紫外-氯组合消毒可有效降低氯的投加量.在组合消毒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完全灭活,紫外剂量从3mJ/cm2提高到5mJ/cm2,加氯量可降低1mg/L;灭活率相同条件下,紫外剂量与加氯量的关系符合...  相似文献   

3.
天津某再生水厂在混凝沉淀预处理系统中通过加氯以控制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然而,加氯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厂运行成本,而且对于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后续微滤膜污染情况也有一定影响。采用混凝沉淀/微滤中试系统,在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12 mg/L条件下,研究了加氯量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微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强化了混凝沉淀/微滤系统对色度、浊度、总磷、氨氮、COD、UV254的去除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膜污染。试验最终确定最佳加氯量为5 mg/L,这对再生水厂实际生产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能够减少水厂运行成本,延长微滤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消毒过程中氨氮对氯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水厂将地下水与管网水混合作为原水,直接加氯后进入清水池,运行中发现清水池出水中的余氯值变化不规律,有时会出现加氯量越多,出水余氯反而越少的现象.通过静态加氯试验验证了氯耗波动的事实,并与氨氮配水试验作对照,发现原水水样与氨氮配水的加氯曲线存在相似性;通过对折点加氯曲线的分析以及与原水加氯曲线的比较,认为原水加氯符合折点加氯特性,氨氮和管网来水中余氯的变化是造成氯耗不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给水管网二次加氯二级优化模型,第一级是以满足管网余氯覆盖条件下加氯点数最少为优化目标的加氯点选址优化;第二级是引入用水量权重因子的加氯量优化.结合我国南方某县城管网实例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二次加氯可以降低管网加氯量并使余氯均匀分布,与常规加氯方案(2个加氯点)相比,实例中最优二次加氯方案(4个加氯点)的加氯量减少了39.0%,余氯浓度波动标准差最大值由0.76 mg/L降到0.38 mg/L;而且二次加氯点数存在经济取值区间,在该区间内加氯量随着加氯点数的增多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液氯消毒方式会导致输配水管网中的余氯浓度较高、时空波动较大等问题,提出了管网的二次加氯,并分别建立了二次加氯优化选址的数学模型和描述消毒剂投加量问题的离散时间的优化模型,同时采用0-1规划求解加氯点的位置及其相应的加氯量.结果表明,二次加氯会降低管网水中的余氯浓度及其时空波动,比传统的加氯方式具有更高的水质安全性,同时节省加氯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余氯量在供水系统内非线性变化的特性,建立了PSO-SVM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管网末端余氯进行预测分析。该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SVM的特性参数进行优化;采用BP神经网络对模型进行残差修正。通过对单一的BP模型和SVM模型、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预测比BP和SVM单一预测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62.30%、75.29%,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55.03%、54.27%。综上所述,该模型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预测精度高,运行稳定性强,对供水企业控制余氯的投加量和设置二次加氯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65页)七是热源井维护(堵塞问题)。热源井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将会形成淤积和堵塞,热源井及管道的腐蚀对回灌的影响极大,其中以微细颗粒沉积和Fe2+→Fe3+作用造成滤网堵塞的影响最为明显,是造成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回灌量和  相似文献   

9.
对海宁市第三水厂的加氯系统进行了改进,在清水池进口处增设余氯监测点,并将控制加氯量的比例控制器和PID控制器替换为自适应控制器。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器可根据流量、余氯值、滞后时间等参数的变化来自动控制清水池前加氯量和出厂水补氯量,确保清水池出口余氯值和出厂水余氯值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并减少了氯耗和加氯次数,延长了加氯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西北地区某水厂处理工艺中水合三氯乙醛(CH)的生成,在中试规模条件下,通过降低前加氯量、增大助凝剂中高锰酸钾比例对预氯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助凝剂中高锰酸钾比例较低时,后加氯72 h后水样中CH含量随前加氯量的增加而升高;当高锰酸钾比例较高时,后加氯72 h后水样中CH含量随前加氯量的增加而降低。当预氯化投加量为0.4mg/L,助凝剂中高锰酸钾比例为1.0%时,对CH形成控制效果最佳,且相对经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其他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三卤甲烷是饮用水中加氯消毒的主要副产物,长期饮用含三卤甲烷的水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三卤甲烷生成势是指某一水质在一定的加氯量和反应时间下,能生成三卤甲烷的最大量。针对原有三卤甲烷生成势测定方法步骤复杂,培养周期长,加氯量公式不够通用的问题,建立了简便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缩短培养周期为72小时,取消4小时培养的步骤,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加氯量及补氯时间,完善了测定方法,经过多次实验尝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天津某水厂为对象,通过烧杯混凝试验,研究了预加氯量、消毒剂与混凝剂投加时间间隔对混凝沉淀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加氯量的增加和投加间隔的延长,出水浊度降低,混凝效果明显改善。在预加氯量为1. 5 mg/L,投加时间间隔为10min时,混凝沉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
为了弄清加氯消毒后的再生水对管材的腐蚀程度,对加氯后的再生水腐蚀水泥砂浆内衬和铸铁管材的情况开展试验研究,分析硅酸盐和钙离子在试验管段中的释放浓度,结果发现再生水加氯在短时间内对水泥砂浆内衬腐蚀的影响不大。采用电镜扫描、电化学法和失重法等研究再生水对铸铁材料的腐蚀情况,从多重角度分析加氯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加氯量能够间接减缓再生水对铸铁材料的腐蚀速率;经过再生水加氯腐蚀后的金属表面形成了含氯的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14.
自来水品质与人民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关,水质的优良稳定是社会对供水企业的基本要求。本文根据第一自来水厂实际情况,依照现代先进的自来水生产流程模式,通过PLC控制对自来水消毒加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加氯系统能准确地自动控制投氯量,确保水质达标,且无需人工控制。保持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现了自控系统便于管理、优质供水,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华挺 《城镇供水》2014,(4):28-30
本文简单介绍了我们水厂的背景,水厂加氯氨系统实际应用;我厂的加氯加氨系统,结合我厂的实际工况,主要分析了加氯加氨系统目前的运行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某再生水厂再生水的加氯衰减试验,在对多个氯衰减模型拟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采用两阶段一级动力学模型为该再生水余氯衰减模型,分析氯衰减的变化规律,研究加氯量与氯衰减的关系,由此推算出各初始氯浓度条件下对应时刻的余氯浓度或推测出加氯后满足一定停留时间、管网一定余氯浓度要求条件下的初始投氯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合井结构对回灌量的影响及复合井在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中的适用性,以沈阳市第一城A组团工程为实例,采用复合井结构的同井回灌形式进行现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复合井结构不同,其抽水量和回灌量也不同,复合井基本上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量要求。由于采用复合井结构,解决了由于按照常规井布设空间不足的问题,但要根据具体地区含水层结构特点来进行,该工程已运行两个供暖期,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8.
水厂出水加氯消毒的加氯量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氯对控制水厂出水中有害菌群的数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加氯量对控制水厂出水的菌群含量和水厂成本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次氯酸的氧化性强,还可以与水中的一些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为了保证一定的余氯,还需要测定还原性物质的耗氯量。一般的还原性物质直接将次氯酸还原为氯化物,而氨氮和次氯酸的反应较特殊,对加氯量的影响也最大。在测定余氯时,采用DPD分光光度法,在测定过程中对国标法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迎春  潘理黎  徐飞 《城镇供水》2010,(3):83-85,97
由于自来水厂出水浊度上升,对已运行7年多的部分滤池进行了更换滤砂的改造,用显微镜观察了改造前后的滤砂外观,检测了滤砂的级配、含泥量、滤池的膨胀率和反冲洗效果;对滤池的出水水质进行了千余次对比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寻找滤后水水质波动的原因。比较了加氯或加高锰酸钾等不同化学预氧化剂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加氯和高锰酸钾的组合工艺,提高了铁、锰和浊度的去除率。加强预氧化可以延长滤池的寿命,节省滤池改造的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用于地下回灌的加氯消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用于地下回灌的两种深度处理工艺,确定了达到消毒要求的加氯量,并且研究了加氯消毒对有关水质参数DOC、AOX、CHCl3、CCl4、UV254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效氯投加量在8mg/L左右时,水中细菌总数与总大肠菌群数均能达到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加氯后水的DOC值变化不大,AOX值则有较明显的增大,CHCl3浓度略有增加,CCl4基本维持在加氯前的水平,UV254值也较加氯前有所增大。研究结果还表明,粒状活性炭处理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流程中对去除消毒副产物(AOX)及其前驱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