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养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与实测土壤含盐量、总氮、总磷含量为数据基础,引入植被和土壤相关指数,构建反演模型并定量反演新生湿地土壤含盐量、总氮、总磷含量,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回归模型中,由6个波段地表反射率(B1~B6)和6个光谱指数(RVI、SMI、GVSB、GRABS、ARVI、EVI)共12个因子建立的反演模型最优;总氮含量回归模型中,以B5、B6、SMI、NDVI、MSAVI、GVSB、GRABS、ARVI、EVI、RVI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总磷含量回归模型中,以7个波段地表反射率(B1~B7)和1个光谱指数(SBI)共8个因子建立的反演模型最优。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减,高值区多集中于河道两侧,低值区多为近海滩涂地区;土壤含盐量呈现出由海向陆递减、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的趋势,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总磷整体上呈现由海向陆递增、由河道向外递减的趋势,1976—1996年形成的湿地的土壤含盐量和总磷含量整体上明显高于1996年后新生湿地的。河水、地下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柽柳灌丛对土壤盐分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柽柳灌丛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以柽柳为研究对象,在固定样地连续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柽柳灌丛冠下、冠缘和灌丛间的土壤盐分、养分指标和富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柽柳冠下、冠缘表层(0~5 cm)土壤全盐含量小于灌丛间的,易形成"盐谷"效应,而灌丛间易形成"盐岛"效应;柽柳对盐分离子具有选择吸收性,不同盐分离子在冠下、冠缘、灌丛间对于"盐谷"效应、"盐岛"效应的贡献率不同,Cl~-贡献最大,Na~+次之;土壤全盐含量、电导率及钠、钾、钙、镁、氯、硫酸根离子含量具有明显表聚现象;柽柳冠下、冠缘表层(0~5 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灌丛间的,易形成"肥岛"效应,而灌丛间易形成"肥谷"效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含量逐渐降低,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柽柳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养分而改善土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滨海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内,分层采集了柽柳、柽柳-碱蓬、芦苇-柽柳、碱蓬-芦苇和芦苇等5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样品,并对样品中各养分以及含盐量和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0~30 cm土层中TOC、SOM和TN、TP、AN、AP平均含量分别为0.19%、0.33%和202.27、539.80、4.47、2.64 mg/kg。随着离海岸线距离的增加,土壤中TOC、SOM、TN、AN和AP含量呈现出相同的波动趋势,其中芦苇-柽柳群落与柽柳群落下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高,而所有群落TP变化不大;5种群落的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差异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TN、AN、AP含量与TOC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含盐量和pH值对各养分含量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漓江流域会仙湿地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异特征,同步连续监测了河道沉积物、消落带、耕地等区域中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等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曼-惠特尼U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反距离插值法,研究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河道沉积物、消落带和耕地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河道沉积物、消落带、耕地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受年份的影响较小;河道沉积物土壤养分受河道河床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沿程变化呈现复杂性;河道沉积物、消落带、耕地土壤三者间的养分含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受降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蓄水坑灌是一种新型的果林节水灌溉方法,为合理确定灌水量,进行了田间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试验。试验以灌水量为控制因子,设300、200、100 L/棵3种灌水量水平,研究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果树土壤水分垂向、径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同一深度范围,灌水量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量也越大;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径向上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均呈现以蓄水坑为中心向两侧递减、土壤含水率增量在蓄水坑附近最大的特征;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和土体湿润范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最大土壤含水率也随时间推移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3个不同滴灌棉田春灌灌水量1350、1800和2250 m3/hm2对盐分变化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相同灌水量下,宽行、窄行和膜间3个不同行距的脱盐效果,宽行最好;3个灌水量下,1800 m3/hm2的灌水量对盐分淋洗效果较好。此结果可为当地春灌提供指导,对制定灌溉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地统计学法,通过野外取样测试分析灯塔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含盐量与灌区土壤、地下水位、水质及地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深度范围内灯塔灌区的土壤含盐量均达到强变异性,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着其空间变异格局,盐渍化影响因素多且受地下水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比采样分析方法,研究了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湖水消退期高滩地火烧后土壤养分短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火烧后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少;土壤有机碳、总磷和有效磷在火烧后无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比值在火烧后明显减少.火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许婕  陈永金  刘加珍  陈曦  吴昊杰 《人民黄河》2021,43(10):102-108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群落演替方向上碱蓬群落、碱蓬-柽柳群落和柽柳群落中柽柳灌丛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质(SOM)和水解氮(AN)含量沿群落演替方向呈递增趋势;速效磷(AP)在碱蓬-柽柳群落含量最大、柽柳群落含量最小;速效钾(AK)在碱蓬-...  相似文献   

10.
治沙淤地土壤养分与粒径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其土壤养分与粒径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与中粉粒含量关系密切;全氮、碱解氮与粗粉粒关系密切,构成强正相关关系,而均与细沙粒含量构成最大的强负相关关系;全磷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也构成强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变化幅度不大;全钾与粗粉粒含量构成了强正相关关系,而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含量构成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以下简称十大孔兑)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0年、1998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系统分析了十大孔兑流域198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0年以来草地面积逐渐增加,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1998年-2010年较1980年-199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提高。1980年-1998年和1998年-2010年,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未利用地向低、中覆盖草地转化,低覆盖草地向中、高覆盖草地转化,中覆盖草地向高覆盖草地转化,该转化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上中游,以流域东部和西部最明显。1980年-1998年间低覆盖草地向中、高覆盖草地转化比例较高,1998年-2010年间未利用地向低、中覆盖草地转化比例较高。分析认为,1980年以来十大孔兑流域城镇化水平提高,林草水保措施力度增强、成效显著,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特别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政策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滨海湿地柽柳灌丛水分推动下的土壤养分富集作用,对黄河三角洲单株柽柳个体周围不同位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水、地表水和黄河水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在灌木主干周围出现富集现象,形成深度为20cm,半径为1.5m的富集圈层,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呈现冠幅下明显高于冠幅边缘和株间空地,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肥岛效应。(2)不同土壤剖面水分同位素值出现差异:0~5cm表层土δD、δ18 O同位素值表现为冠幅下冠幅边缘株间空地,而5~10cm土层δD、δ18 O同位素值为冠幅下冠幅边缘株间空地。0~5cm表层土同位素值大于5~10cm土层同位素值。(3)水分运动对柽柳灌丛周围有机质含量产生影响,沿灌木主干流下的雨水冲刷和黄河水侧渗作用是影响灌丛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冠幅下冠幅边缘株间空地的原因之一。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在肥岛效应及水分运动影响下向柽柳主干周围聚集,这种土壤养分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促进了柽柳自身及附近其他植物的生长,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本研究结果同时可以作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