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九龙江是龙岩、漳州和厦门3市的饮用水源,同时该流域又是近海流域。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AGNPS模型是美国研制的、专用于模拟小流域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预测评价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计算机模型。在九龙江上游遴选了一个典型农业流域——五川流域,将AGNPS模型全面、系统地引入到五川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中。利用流域实测的数据,验证了AGNPS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该模型可以用于南方丘陵区小流域氮、磷流失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AGNPS模型是由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和明尼苏达州污染控制局共同开发的评价和预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的计算机模型,是面向事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采用该模型,根据密云水库上游土门西沟小流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拟合了模型运行参数。选用1997年7月31日的一次降雨数据,通过调整流域内林地、草地和耕地的用地比例,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非点源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AnnAGNPS模型在太湖流域丘陵区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菲  张文胜  刘庄  周根富 《人民长江》2009,40(21):79-82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结合实测资料及利用ArcGIS、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梅林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将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运用于研究区,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认为该模型可用于太湖典型丘陵区,因而该模型在太湖典型丘陵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湖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保  姚琪  计勇 《人民长江》2004,35(10):38-40
由农业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流失规律,选择了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降雨过程中径流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采用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量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得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以期将此方法推广到与该流域相似的其它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去,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漓江支流某小流域作为非点源污染流域研究对象,应用简化的SWAT模型,模拟示范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负荷量。通过对SWAT模型的简化,建立适用于漓江支流小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做出评价,得出月均值相对误差Re均小于25%,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7,月效率系数E_(ns)均大于0.5,拟合效果良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漓江支流小流域建立简化的SWAT模型,对该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氮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非点源流失的氮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对氮的流失产生重要影响。本课题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遴选了4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流域,通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小流域氮的流失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氮、可溶态氮和泥沙结合态氮的浓度通常比径流先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降低;氮的流失以可溶态氮为主(占73%~98.3%),因此其流失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与雨强关系不大;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的流失有明显影响,一般植被覆盖度提高可以降低流失,而农业活动会加剧流失;此外,在高植被覆盖度的天然林地,氮的流失呈现出以泥沙结合态为主。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置是九龙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非点源污染是继点源污染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环境污染方式。四川省境内农村水源水质保障堪忧,湔江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彭州市的饮用水安全。因此,正确地掌握湔江污染物来量,合理评价湔江水质及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彭州市居民饮水安全、维护彭州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湔江流域ArcSWAT产流、产沙及污染物输出模型,对湔江流域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ArcSWAT模型对湔江流域产流、产沙及污染物输出模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此外,为改善湔江流域和西河水库的水质水环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识别流域内非点源流失的关键源区并加以重点控制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该文为通过SWAT模型模拟流域内土壤以及氮、磷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以其结果作为侵蚀模数方程的输入,运用GIS软件ARC/INFO的Grid模块进行图形运算,实现对流域营养物质流侵蚀强度的分等定级,再通过简单几何概率模型的计算,标识出小流域营养物质侵蚀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总氮、总磷侵蚀具有各自的关键源区,但是也存在部分重叠的区域,对这些重要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实施和加强控制措施,减少非点源污染向水体释放,使得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手段的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岗南、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基于非点源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借鉴国内外研究中确定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采用输出系数法模型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由于水土和化肥流失,自然土地和种植土地总氮和总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最大。估算结果为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稳定定量化的重要方法,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几个被广泛应用的典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AGNPS、ANSWERS、CREAMS/GLEAMS、PRZM、SWRRB/SWAT和UTM-TOX,总结了它们各自的应用和局限性,并对各个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进而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水质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对模型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面污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对降雨径流对城市地表的冲刷所带来的污染物造成的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面源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较大的降雨径流冲刷下的水土流失污染。以2005年为基准年对邯郸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调查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全区化肥流失量占农业污染物的90.91%,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总磷、总氮、氨氮和COD 4项污染物中,总氮占污染物总量的63.58%,总磷占总污染物的27.22%。研究结果为该区面污染源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非点源污染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输出系数法,对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间,贵州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农田化肥和畜禽粪便是贵州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②氮、磷污染排放总量空间上基本呈中东部少,西北部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排放强度空间上基本呈中北部大,东南部小的分布特征,这与化肥使用量和牲畜总量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5.
邯郸地区沟渠人工湿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大部分耕地处在漳河、滏阳河、南黄河组成的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的快速发展必将给环境带来压力,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以及排放途径,沟渠湿地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将是不可替代的一种工程技术措施。因此建设沟渠型人工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岗南水库上游流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考察,分析了岗南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以及对岗南水库造成的影响,为滹沱河上游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面源污染成为我国众多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超过了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的点源污染,农田面源所引发的水污染将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阐述了农田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从农田径流污染的生态控制和农田源头污染的控制2个方面总结了农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一些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式下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控制前景。  相似文献   

19.
Jin-feng Xue  Jun Xia 《国际水》2013,38(3):428-438
Abstract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ability to treat point source pollution, nonpoint source (NPS)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cause of water pollution. In order to manage and control NPS pollution, we must conduct research on NPS pollution. An effective means for such an endeavor is to construct a mathematical model. However, in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ime and distributed parameter NPS models, such as SWAT, parameter requirements are so numerous that their application is very difficult. In order to make such a model convenient for application, research was first conducted before constructing a new continuous time and distributed parameter NPS pollution model based on hydrodynamics. In this paper, as one of its sub-models, the runoff sub-model is introduced. This sub-model is composed of the SCS model and the water routing model that was constructed by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This water routing model is based on Saint-Venant equations. Through Laplace transform and inverse Laplace transform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e outflow hydrograph that is an S-curve was obtained. Then, the authors built the relation between S-curve and water- collecting area coefficient, from which the water routing model is derived. In order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new model, the authors applied it in the Guishuihe watersh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value in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where data are sca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