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管》1986,(4)
<正> 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钢管学术委员会冷轧(拔)学组组织的首届全国冷轧(拔)无缝钢管新工艺、新技术学术会议于1986年11月26~28日在重庆钢铁公司第三钢铁厂召开。从事冷轧(拔)无缝钢管生产、科研、设计、教学的37个单位的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重庆市科协、重钢公司、轧钢情报网钢管组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钢管技术》编辑部的代表被特邀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有11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宣讲论文和作专题发言,内容涉及到冷轧(拔)无缝钢管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国内外发展动态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国内外近年  相似文献   

2.
《钢管》1988,(2)
<正> 第二届全国冷轧(拔)无缝钢管学术会议拟定于今年九列在辽宁召开,征集以下内容的论文: 1.近年来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消耗方面的成果。 2.设备的研制和设备的改造,提高工具使用寿命和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钢管》1990,(5)
<正> 由钢管学术委员会冷轧(拔)学组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冷轧冷拔无缝钢管学术会议于1990月9月4日至7日在鞍山市召开。从事冷轧(拔)无缝钢管生产、科研设计和教学等44个单位的7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鞍山市金属学会、鞍山钢铁公司和鞍山市精密无缝钢管厂的大力支持。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轧钢学会理事长、鞍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龙春满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钢管》2012,(6):56
<正>2012年11月30日—12月2日,首届无缝钢管冷轧(拔)矫直设备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广东冠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冠邦科技)召开。来自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北京科技大学、《钢管》杂志社、陕西钢铁研究所、俄罗斯电钢城EZTM北京代表处等单位特邀专家以及无缝钢管冷轧(拔)矫直设备研究、生产、应用企业的47名代表到会。  相似文献   

5.
郭永发  姜丽丽 《钢管》2008,37(2):55-60
综合分析了国内冷轧(拔)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磷化和润滑技术的发展情况。我国冷轧(拔)钢管磷化和润滑处理历经初期、中期和快速发展的3个阶段,对各阶段磷化和润滑处理的技术配方及钢管质量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冷轧(拔)钢管磷化液的选择依据和设计原则,以及磷化和润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 成都无缝钢管厂金堂分厂是生产冷轧(拔)钢管的专业厂,其设备是六十年代国内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金堂分厂原设计年产冷轧(拔)钢管25,000吨,其中合金与不锈钢管占30%。由于适合冷轧(拔)生产质量要求的以及小规格的合金和不锈  相似文献   

7.
《钢管》1992,(2)
<正> 第八届全国无缝钢管生产技术情报交流会拟于1992年10~11月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会议拟重点围绕我国小型无缝钢管机组的技术改造、钢管生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钢管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本届会议拟征集如下内容的交流论文: (1) 国内外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钢管》1989,(3)
<正>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钢管学术委员会拟于1989年9~10月召开年会,会议将就我国小型无缝钢管机组的改造经验和钢管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提高钢管质量方面的经验等有关内容进行学术讨论,拟征集以下内容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张肇熙  曹建荣 《钢管》1992,(5):13-21
提出了冷轧(拔)无缝钢管高分子润滑工艺。研究了该工艺的PL膜各种特性。介绍了工业实验情况。实验证明,高分子润滑工艺完全满足冷轧(拔)钢管工艺要求,并具有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磷化-皂化润滑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以Ф76 mm少机架三辊连轧管机组的实践应用为背景,从生产成本、成材率、投资与运营维护、自动化水平、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对该机组与穿孔+冷轧(拔)机组进行了对比。认为在生产小直径无缝钢管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不苛刻的小直径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结构用无缝钢管、普通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等品种,采用少机架三辊连轧管机组作为穿孔+冷轧(拔)的升级换代机组,进行"以热代冷",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含磷电解液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变电解液的组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铝镁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处理,用SEM/EDS手段观察氧化膜的形貌及对其成分分析并测量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根据锉刀试验评价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磷元素的大化学计量比可以提高微弧氧化成膜速度,降低氧化膜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性,增强与基体的结合力。并改变了氧化膜的组成;同时,分子的聚合状态也影响其成膜速度和氧化膜的孔隙率,链状聚合物可提高氧化膜成膜速度及氧化膜的致密性,降低其孔隙率,而环状聚合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将测量金属氧化膜内应力的单面弯曲法和检测氧化膜破裂的声发射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金属氧化膜开裂临界应力的测试装置。即从声发射信号判定氧化膜第一次开裂的时间,并由相应的氧化偏转曲线求得氧化膜开裂临界立力。纯 Ta 试样的测量结果表明,在500℃、550℃、600℃1atm O_2中,Ta 氧化膜开裂的临界应力分别为:23.3、38.5、18.4×10~6kgf/m~2。不论Ta 遵循直线型还是抛物线型氧化规律,只要时间足够长,恒温氧化中膜都会破裂;且破裂的临界应力和膜的疏密程度及开裂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CCD在塞曼效应中的应用及最佳灰度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CD观测系统取代传统的塞曼效应实验仪观测系统。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并确定图像的最佳灰度值。不但提高了实验精度,而且缩短了实验时间。该实验方法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开发计算机的应用起到了一定作用,值得在其他实验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任建民  周世旭 《轧钢》1998,(5):51-54
通过多次技术改造,发现了生产热轧带肋钢筋套用传统的孔型设计参数存在的问题,因而对连铸方坯在箱形孔型、方轧件在平椭圆孔型中宽展系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在连铸坯一火成材改造中,通过改进孔型系统改善了咬入状态,使轧制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许多大型回转窑在运转过程中窑体存在着轴向运动。托轮与滚圈间摩擦系数变化对窑体轴向运动起着重要作用。而托轮与滚圈间摩擦系数变化规律是研究回转窑轴向运动及进行轴向运动调控的首要问题,本论文对托轮与滚圈间摩擦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龚润生  陈军 《硬质合金》1995,12(2):65-69
该文采用动态热模拟技术研究了稀土对硬质合金性能与粘结相结为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以非氧化物方式加入稀土元素能改善合金性能,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了粘结相向h.c.p结构的马氏体转变,且在长期热循环效应下保持稳定。而以氧化物方式加入稀土元素,抑制粘结相向h.c.p结构的马氏体转变能力差,在一定的热循环效应下不稳定,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h.c.p结构相含量增加,区改善合金性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万纾民 《金属学报》1959,4(3):195-205
本文用有限汉克尔变换计算了炉底衬料的导热性及其厚度、冷却情况以及缸温等对炉底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的结果均用曲线来表明。这些结果指出:在多层结构的炉底中,最内层衬料的导热性愈小,而愈靠外层的导热性愈人,则炉底的温度梯度愈陡,热损失也愈小;冷却情况的好坏及缸温的高低对炉底温度场的好坏均有很大的影响。所得结果对炉缸、炉底的合理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内指出应该进一步研究炉底1150℃的位置与炉缸内外径及各层衬料厚度的关系;死铁层的深度对炉底温度场,尤其是1150℃的位置以及炉底底部中心处的温度等的影响也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认为:当用导热性较大的衬料(如碳砖)作最内层衬料时,其厚度很可能有一临界值。所谓“临界厚度”,意即当小于此厚度时,则遵守“最内层衬料的导热性愈小,炉底的温度则愈低”的原则;超过此厚度后,则反之。 在多层结构(如双层结构)的炉底中,下部的导热性较大的衬料层具有“过渡的”冷却作用,而且有一个有效厚度,此厚度很可能是下层衬料与上层衬料导热性之比的递减函数。  相似文献   

18.
孙明君 《硬质合金》1996,13(2):108-110
合金模坯镶套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缺陷,是影响合金模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模套与模坯之间的接触面,使模套的预加应力很有效地传递到模坯上,从而达到或抵消模坯所承受的工作应力。通过实践证明,模套与模坯之间有良好的接触面,模坯的抗张力和抗冲周力增强,从而减少和消除硬质合金模坯在使用过程中的破碎率,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卢维高 《金属学报》1997,33(2):207-212
钢铁工业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并产生工业废料,大部分废料来自炼铁。因此,为了维持钢铁工业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必须考虑这个地球村各处的环境法规。本文针对中国的情况,并考虑其未来的需求,评述了高炉法、电弧炉中的HBI/DRI法以及回转炉底/熔炼还原法等三种冶炼钢铁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O点阵模型及其在界面位错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文征 《金属学报》2002,38(8):785-794
介绍了描述O点阵特征的基本参量:主O点陈基矢,主O点阵面和O胞壁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提供了一般界面上周期位错结构的矩阵方法和计算特殊界面位错结构的简易矢量方法:还分析了O点阵描述界面位错的条件和局限,讨论了一般界面和大错配界面上位错结构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