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建立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对控制农产品和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口岸通关到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物性风险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耗时长且操作较繁琐,不能及时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食品安全监测要求的提高,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食品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是主要因素。如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综述几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比起传统的检测手段,更加方便快捷,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进展及优缺点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有效而快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本文不仅阐述了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的发展及优缺点,也例举了一些最新的检测技术,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红外技术等,并与传统的检测技术进行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分子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繁琐复杂、周期较长,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为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基因的多样性、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的致病性等各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方法,总结了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简要阐述了这几种检测方法的利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日益重要。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中的微生物一旦超标,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因此,防止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注意事项、技术改进及其最新研究,为相关检测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食品病原微生物传统检验方法费时、敏感度低、特异性差;随社会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研究和建立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该文介绍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代谢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检测微生物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先进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多数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病原性微生物的侵入,这使微生物污染问题成为食品安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并控制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准确、快捷的特点,能迅速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性微生物,及时准确地帮助人们  相似文献   

8.
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头号问题,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已成为把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并科学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食品在生产加工等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以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控制技术预防微生物污染,已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及食品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技术"专题。由上海海洋大学赵勇教授担任专题主编。专题将围绕食品全链条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高效控制、食品微生物标准法规、食品微  相似文献   

9.
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头号问题,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已成为把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并科学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食品在生产加工等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以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控制技术预防微生物污染,已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及食品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技术"专题。由上海海洋大学赵勇教授担任专题主编。专题将围绕食品全链条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高效控制、食品微生物标准法规、食品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安全。而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作为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成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方面。针对目标微生物的有效检测,需要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传统培养方法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通常需要数天甚至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报告检测结果。因而对货架寿命较短的食品在产品卫生状况方面的评估作用不大,难以满足食品生产厂家、监管部门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人类食源性致病菌致病率的逐年上升,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滚环等温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技术因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滚环等温扩增技术为基础,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新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本文概述了滚环等温扩增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措施,指明研究发展新方向,旨在为食源性致病菌在快速、高通量检测需求上增加新方法,对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食品中极低浓度的病原菌需要通过前处理再结合有效的检测技术才可检出。现有快速检测方法受到增菌液成分、食品成分或菌体浓度低的影响,需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富集后才能缩短检测时间、进行准确检测。本文分析了单一的致病菌富集法,包括裸磁珠及功能化磁珠的富集法。进而综述了富集与检测一体法,包括电泳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对于致病菌的特异性富集,需要进一步提高吸附率及灵敏度。富集检测复合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限有待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由其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中毒数量首位。目前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生化培养方法、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以PCR为基础的DNA分子检测方法等。本文总结了当前VP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磁珠分离、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免疫层析测试、免疫传感器、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DNA适配体传感器、DNA杂交技术等,以期为VP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导致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目前,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主要采用国标法, 传统检验方法虽然可操作性高, 但检验流程耗时过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在饮食中摄入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的风险增大, 如遇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传统检测不能及时得到检测结果, 无法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本文概述了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起来的快速检测方法, 包括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试纸条, 其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已经应用于食品致病菌的检测。通过分析对比以上快速检测方法, 为探索更灵敏高效且适用于基层食品检验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污染一直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检测方法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培养及生化实验,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较复杂,开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新方法、新技术逐渐被运用,比传统培养法检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特异性更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综述了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纸片法、流式细胞术、阻抗法、腺苷三磷酸荧光法、光谱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着重论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状况及发展方向,为致病菌和腐败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快速筛选技术是指包括样品制备在内,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的行为, 也称之为快速检测技术。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 快速筛选技术便成为研究的重点。快速检测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中农、兽药残留, 微生物致病菌, 营养成分, 不明污染物等针对食品安全的现场快速检测及常规检测。本文介绍了分子光谱法、免疫分析方法、酶抑制法和生物传感器等几种快速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随着快速筛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快速检测方法及其相关仪器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且原理复杂, 快速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快速筛选技术与方法的评价验证, 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敏感度、阴性和阳性界限值的准确性、选择性和特异性、检出限、定量限、重复性和再现性等,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DNA测序的一项革命性创新技术,其特点是方便快速、高效准确、信息容量大,可实现物种基因组或转录组的深入研究。现阶段,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导致的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下一代测序技术可在信息缺乏或多种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判定,可在基因序列的背景下更科学地认识食源性致病菌的遗传特性、代谢能力、致病机制等,为食源性微生物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包括第二代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及优劣势,着重概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并展望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控制的主要因子,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断加大对食品检测的力度,将食品风险监测、监督及保障性抽检作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对食品快速检验技术需求日益增强,快速检验技术具有时效性强、操作便捷、检验成本低的特点,但微生物的检验专业特点限制了快检技术的开収与应用。本研究根据目前微生物最新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及实际应用,主要论述了克疫胶体釐技术、克疫磁珠技术、基于核酸扩增的微流控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研究迚展和应用,总结了各种技术开収和改迚的内容和斱向,以及应用的范围拓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常规的食品检测技术具有耗时长、成本高等不足,不能满足对食品的日常监管,在此情况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发展进行介绍,系统整理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添加剂检测、农兽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和生物毒素检测项目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介绍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各项检测中应用所常用的检测方法和产品,如化学法、生物法和仪器法等,对不同快速检测方法的作用机理、使用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综述。同时本文指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