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力学不稳定性模型被推广到有限几何形状的加热面,以解释微电子器件尺寸对池内沸腾换热临界热流形成机理的影响。随特性尺寸的减小,将出现不同的机理。对于不同几何形状的加热器件,其无因次临界热流与尺寸的关系均可以用相似的函数形式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2.
动力学不稳定性模型被推广到有限几何形状的加热面,以解释微电子器件尺寸对池内沸腾换热临界热流形成机理的影响。随特性尺寸的减小,将出现不同的机理。对于不同几何形状的加热器件,其无因次临界热流与尺寸的关系均可以用相似的函数形式进行交联。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属多层隔热结构中反射屏的附加辐射热阻、反射屏与纤维层的接触热阻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展开数值分析,首先基于有限容积法和二热流法建立了离散化的系统热传导方程组,然后分析计算了反射屏在瞬态和稳态热传导过程中对辐射热流的抑制以及等效的附加辐射热阻;最后结合多点接触热阻分析理论,推导了反射屏与纤维层接触热阻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纤维层填充压力和松紧度对接触热阻和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改进金属多层隔热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最主要途径是降低关键热阻 ,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关键热阻 ,并对如何降低关键热阻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异种气体射流强化传热的新方法即使在“负温差的情况下也有很高的热流量发生。高速摄影实验装置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试验研究。液池中气体喷射出的气泡形态以及生成频率和上升速度均用高速摄影记载了下来。本文用实验的结果对这一新的强化传热的特征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绿化屋顶在节能设计中以附加当量热阻增大屋顶总热阻值,有效减少由屋顶进入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但根据已有的实验研究,绿化屋顶隔热特性与室内气温是耦合关系,随室内气温的变化,绿化屋顶会呈现出不同的隔热特性。用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在不同室内气温下绿化屋顶、参照屋顶与等效保温屋顶内表面温度与热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室内气温会显著改变绿化屋顶的隔热性能,其当量热阻为与室内温度正相关的变量。在被动式建筑中,绿化屋顶更能充分发挥隔热功效,且具有不向室内传热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气浮池的数值模拟研究有助于深人了解气浮池内的流场和气泡在流场中的运动状态以及流场对固液的分离效果,从而优化气浮池运行条件。文章借助GAMBIT软件对建立气浮池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设置初始边界条件和两相流的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分析了气浮池内的流场以及气相体积对池内气泡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浮池进水流量的减少,气浮池内水流流态逐渐变好,当气浮池进水流量为0.5 m~3/h时,池内水流流态较好;随着溶气压力的增大,气浮池中的气水比随之增大,但增大程度逐渐变缓;溶气压力为0.35~0.40 MPa时,释放的微气泡量可均布气浮池接触区和分离区,气泡与固体颗粒接触充分,固液分离效果较好,满足气浮工艺对气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中, 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若干个接触界面。而界面间的接触热阻影响 着热量的传递效率和热电器件冷热两侧的实际温差, 进而影响到系统的发电性能。利用工业热风机模拟汽车运行实 际工况, 使用装载有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的温差发电系统, 通过涂抹不同导热系数的导热硅脂来 调节热电器件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 研究了接触热阻对PCM 以及系统输出电压的影响。研究发现, 同时减小热电 器件两侧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会削弱PCM 的储热能力; 相较于减小热电器件热面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 减小热电 器件冷面与冷端换热器间接触热阻, 对温差发电系统输出电压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差发电器与设备连接时存在一定的接触缝隙,存在接触热阻和接触电阻,从而影响温差发电器输出功率计算的准确性,故基于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接触热阻和接触电阻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接触电阻和接触热阻,否则会出现与实际相悖的结论;在考虑接触热阻的过程中需要知道接触热阻的准确数值,否则即使考虑接触热阻,也可能会由于数值不准确导致结果失去参考价值;无论是否考虑接触热阻值和接触电阻值,随着外接电阻值的改变,输出功率和效率都存在极值.  相似文献   

10.
热界面材料应用于晶闸管换流阀上,能够增强其在高压直流输电整流电流时的散热能力,从而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在大功率晶闸管水冷散热器热阻流阻测试平台上测试了几种典型的热界面材料的系统有效热阻,探究了压装压力、冷却水流量、加热功率以及材料自身特性对系统有效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实验条件下,系统有效热阻随压装压力和冷却水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热界面材料对系统有效热阻降低的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低熔点合金导热膏石墨烯导热膏TC-5625导热膏空气层铟箔;受压变形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热界面材料应用于晶闸管换流阀时系统有效热阻更低。  相似文献   

11.
以地热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对换热器各环节热阻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利用Fluent软件,建立双U型埋管换热器二维模型,并对钻孔内外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管间距半宽、PE管外径以及钻孔半径的变化对PE管内热阻、钻孔内热阻和钻孔外热阻的理论公式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PE管内热阻和钻孔外热阻而言,其模拟值和理论公式计算值非常相近,而钻孔内热阻的理论计算公式精度较差,其计算值和模拟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且管间距半宽和钻孔半径对理论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几乎无影响,而钻孔内热阻的理论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会随着PE管外径的增大而变大.  相似文献   

12.
土壤冻结对地热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土壤 冻结对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热换热器与其周围土壤的热交换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水分含量、斯蒂芬数、土壤初始温度(即地温)等对周围土壤温度分布、冻结锋面发展等的影响,并与不考虑土壤冻结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当考虑土壤中水分冻结时,由于冻结时放出大量的潜热,且冰的导热系数大,因此计算出地下埋管周围的土壤平均温度高,传热热阻小,设计的地热换热器规模可以变小,亦即可以减小钻孔的深度 或钻孔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地热泵系统的 初投资。另外也扩大了地下回路中防冻液的选择范围。当土壤含湿量大、土壤初始温度高时,对于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是 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土壤冻结对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热换热器与其周围土壤的热交换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水分含量、斯蒂芬数、土壤初始温度(即地温)等对周围土壤温度分布、冻结锋面发展等的影响,并与不考虑土壤冻结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当考虑土壤中水分冻结时,由于冻结时放出大量的潜热,且冰的导热系数大,因此计算出地下埋管周围的土壤平均温度高,传热热阻小,设计的地热换热器规模可以变小,亦即可以减小钻孔的深度或钻孔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另外也扩大了地下回路中防冻液的选择范围。当土壤含湿量大、土壤初始温度高时,对于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换热影响下的接触热阻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估计了接触热阻的大小.在分析中除了考虑到原始数据的测量误差外,提出了平均换热系数以表征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散失或吸收,构筑了一个新的二次函数.计算结果对于解释实验数据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5.
纵向涡发生器可以产生纵向涡,而纵向涡可以影响流体的结构,进而可以影响它们的传热过程.通过使用FLUENT计算软件和粒子图像测试仪(PIV),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来研究布置一种新型纵向涡发生器的流场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及它对槽道的传热的影响.新型涡流发生器为高宽比为0.5的斜截椭圆柱体.数值计算所用的湍流模型为大涡模拟.将数值模拟和PIV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涡量场等极为相似,证明数值模拟的计算准确性.模拟和实验表明:高宽比为0.5的斜截椭圆柱体可以产生纵向涡,可以提高槽道的对流换热系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Ⅰ前言对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即所谓给热)的强化问题,近年来关于管内加入添加物的方法有较多的研究报导,应用的原理亦不尽相同:有的添加螺旋圈等,使流体沿管前进的同时,产生旋转或其他的二次运动而增加湍动程度;有的用人造的管壁突起物来增加流体的湍动程度;有的在管中加一同心的管(或棒),以减小当量直径;又如文献中较全面地介绍了强化传热的方法。我国在大跃进中,也试验了将换热管壁压上螺纹以强化传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在某些工厂采用及继续试验;最近,还对添加螺旋圈的强化机  相似文献   

17.
考虑温湿度对墙体材料热湿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的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在变温湿度边界条件下对墙体非稳态热湿耦合传递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热流密度,与不考虑传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吸放湿时墙体内表面温度比考虑吸放湿时变化幅度大,且前者内表面平均温度与后者相差约0.9℃;因墙体内表面吸放湿作用引起的相变潜热约占总壁体传热量的27.5%,在负荷计算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19.
研制了一台高效率液氦温区分离型二级脉管制冷机,采用单压缩机和单旋转阀驱动该二级脉管制冷机.在实际输入功率为6.7 kW时,第二级最低温度达到了2.5 K,在4.2 K有590 mW制冷量;同时第一级在36.7 K有15 W制冷量.制冷机在4.2和40 K 2个温度上都能提供大制冷量,可以用于替代G-M制冷机冷却超导磁体、低温泵和电子器件等.通过实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压缩机和旋转阀时序对分离型二级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已有文献中的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采用RNG-k-ε湍流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旋转冲击射流靶面传热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针对内置螺旋杆、内置扭转带和内置导叶片三种类型的激发旋流方式,得出了来流Re数对喷嘴出口射流旋度的影响,并分析了旋度对靶面换热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不考虑Re数影响的旋度评估方式会出现很大偏差,螺旋角30°和45°下喷嘴出口气流的旋度对来流Re数比较敏感。三种不同喷嘴的旋流在冲击靶面会产生不同的高换热"冷斑","冷斑"的形状及面积大小与喷嘴出口旋度有关。气流旋度越大,换热Nu峰值越小,但换热均匀性提高。不同结构喷嘴下靶面换热特性取决于来流Re数和旋度的综合效应。本研究中,相同条件下内置螺旋杆产生的旋流冲击射流在靶面具有最佳的均匀高效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