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齐芳燕 《安徽建筑》2010,(2):12-14,26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它们的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同、造园思想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审美情趣、造园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西方园林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园林与建筑的关系、造园艺术与美学风格方面的巨大差异。文章对中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造成其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便对现代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并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媚 《建筑与环境》2009,3(4):129-131
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史上最为典型也最为引人注目的园林风格,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本文从造园思想、造园历史和造园要素几个方面来比较中法古典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技艺水平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该文以河北省邯郸市赵苑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从借景、框景、障景等传统造景手法入手,阐述了赵苑公园造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砖瓦》2018,(12)
正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6.
高穗 《四川建筑》2005,25(5):13-15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将个体融入自然之中,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唯理主义的指导下,追求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其园林美学思想,造园风格等都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比两者的特色,将会对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上海与苏州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园林历史悠久,在造园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但长期以来,关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从上海城市历史、造园历史、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等诸方面对上海古典园林进行评述,并列举实例将其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了江南古典园林最高成就,并且与上海古典园林有较深的渊源.希望通过两者间的比较研究,对上海古典园林有进一步的认识理,发掘出其应有的价值,并对上海当代的园林设计以及古典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运用比较文化法分析以中国北京的清漪园和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为代表15~18世纪中法古典皇家园林的审美基础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4,(11)
本文以东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为研究对象,从东西方古典园林体系的特点入手,归纳出东西方园林体系的异同性。首先,通过东方园林的建筑、山、水和西方园林的泉、石、植物,对水景艺术的造园要素进行比较。再次,通过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的设计手法,对东西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设计手法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翘楚,运用高超的写意山水艺术手法,创造出中国造园艺术典范。园林中的桥可谓是风景桥,它不仅具有园路的基本通行功能,而且拥有园林建筑的特色。文章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桥的形态有平桥、曲桥、拱桥、廊桥等,分析了园林桥的功能及表现手法,揭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在桥上的体现,以期为现代园林桥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封云 《华中建筑》1997,15(4):95-97
文章描述了“曲”在造园艺术中的多种妙用,并充分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之“曲”的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以审美为人格修养的途径 ,以园林为人格修养的场所。因而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体系与古代士人的人格完善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 :园林营构与人格理想同旨 ,艺术地表现和谐的宇宙景观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 ;园林品赏与人格修养同步 ,在从耳目之娱到性情之愉至超越之乐的园林审美中 ,文人雅士得到从自然人格到实有人格至道德人格的修养陶塑  相似文献   

13.
姚雪艳 《园林》2001,(2):10-12
见过欧洲古典园林的东方人大都会惊羡于这类园林形式特有的强烈的表现力,它们往往以规则的几何图案、超常的整体尺度、恢宏的皇族气势显露出与东方园林迥异的园林特征,也因如此,欧洲古典园林带给观者的景观感受也是完全不同于东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恬淡、屈曲生致。这种差异源于各自不同的造园宗旨:欧洲古典园林的主人多皇室贵族,而炫耀自己的显赫家园自然是造园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东方古典园林的园主  相似文献   

14.
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世界上有两大皇家园林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东方中国的颐和园与西方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它们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展现了中法园林艺术的高超技艺水平。由于处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下,中法造园思想具有差异性,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园林艺术,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中都留下了辉煌的印记,散发出各自独特的美,在人们的心中将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5.
王晓明 《江西建材》2013,(1):185-186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不同,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本源局限性,任何单独的应用都已不能适应现代园林的发展,有必要研究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和局限性。取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去其局限性,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现代园林适应现代园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统一,她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造园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以她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组成部分,以民间和私家园林为主流,形成了江南地区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古  相似文献   

17.
“中园”作为一种造园手法,在中法两国历史上鼎盛时期的园林中以不同的面貌存在,并且在现代园林中广泛应用。中法两国在古典园林的成就方面,被视为中西园林界的代表,在许多方面存在可比性。同时,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两国17世纪园林中“园中园”异的比较,探寻两国固有的特色,分析“中园”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应用,试图为中国园林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薇 《山西建筑》2007,33(31):337-339
取园林理水为出发点,介绍了东西方园林中理水的营造与运用方法,并从地理气候、审美文化、思维方式、追求意境、关注重点等方面分析了东西方园林的不同以及造成相互差异的原因,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东西方的造园理水艺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恰逢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徐州举办,是向公众展示徐派园林的好机会。【方法】徐派园林展园(即徐州园)设计以徐派园林发展的3个重要历史时段为切入点,展现出徐派园林的起源期、鼎盛期和定型期的造园艺术特色。【结果】总体设计采用三段式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台地城苑、汉代庭园、山水诗园3个叙事篇章:第一篇章采用高台筑园的形式来表现徐派园林起源于“台地城苑”的概念;第二篇章采用中国传统“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展现徐州汉代庭园堂榭高悬的景观特色;第三篇章以叠石假山结合摩崖题刻的形式,展现徐州宋代园林的天然与雅致之美。徐派园林展园造园艺术特色鲜明,园林建筑采用新汉风风格,叠石理水技艺高超、富于变化,植物配置古朴写意,园林小品极具徐文化特色。【结论】徐派园林展园旨在溯源徐派园林根脉,展示其不同时期的独特造园艺术特色。希望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徐派园林的研究中来,让更多的人知晓这类地域性代表园林。  相似文献   

20.
“涤除玄鉴”是道家的重要命题,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总结了“涤除玄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种实现方式,造园家通过这三种方式为观者经营一个审美的环境,使得山石花木得以在游人无功利的审美下展现其不同寻常的一面。并选取经典古典园林拙政园作为实例,对园内景观进行分析,具体的论证了“涤除玄鉴”在古典园林中的三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