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不浸酸聚丙烯酸助鞣剂的制备,并将其应用于猪灰皮的不浸酸鞣制中,从pH值和收缩温度随鞣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出了该PAA的最佳施加时间.  相似文献   

2.
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试验的C-2000铬鞣剂是一种专为浸酸鞣制而研制的新型铬鞣剂,它适合于各种鞋面革在软化后直接进行鞣制。本文在研究鞣剂一般性质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和常规的鞣制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所得革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000鞣剂的鞣制开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也能顺利渗透,整个鞣制系统的pH值在很短的时间内降至3.5-4.0,并且保持稳定。与常规的鞣制方法相比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革中铬含量高,分布更均匀。该鞣剂鞣出的革的丰满性、弹性比常规工艺鞣的革好,尤其边腹部的松面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铬的吸收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用C-2000鞣剂实施不酸鞣制不但简化了工艺操作(去掉浸酸工序提碱操作),而且降低了成本,彻底解决了制革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时降低了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从常规铬鞣工艺存在的问题来看,如何再利用制革废弃物,合理使用非可再生的铬资源,减少制革废水中铬和中性盐的污染,便成为制革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改善常规铬鞣工艺中的污染问题与浪费问题势在必行。高吸收铬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其中又以不浸酸高吸收铬鞣方法在清洁铬鞣方面前景更好。要提高皮胶原对铬的吸收效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皮胶原分子进行改性,以增加皮胶原分子侧链羧基的数量,从化学的角度而言是利用化学材料预先与皮胶原反应,对皮胶原分子进行改性或修饰,增加皮胶原分子与铬盐的结合点,提高结合能力。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制备的基本出发点是:用除带有羧基外,还带有其它能与皮胶原分子发生作用的活性基的双(多)官能基的化学材料先与皮胶原作用,把羧基引入皮胶原分子,使得皮胶原所带羧基数量增加,为铬盐提供更多的结合点,增加皮胶原对铬的吸收率和结合率。常规铬鞣工艺中铬鞣剂的吸收率仅为60%~80%,且鞣前必须浸酸,铬鞣后期需提碱,以帮助铬的结合;因此除废液中含有大量Cr2O3外,还存在中性盐的污染问题。基于制革废革屑水解物改性制备的含多种活性基团的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实现了不浸酸、不提碱的清洁铬鞣技术。其突出特点表现在:软化后的裸皮无须浸酸,直接经助鞣剂进行预处理;铬鞣剂用量较常规工艺节省1/3;不需提碱,浴液终点pH约为4.0~4.2;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低至200mg/L以下。成革质量,包括粒面平细度、收缩温度和面积得革率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相比无差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实施资源有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不浸酸铬鞣剂在羊皮鞣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C -2 0 0 0是一种适用于不浸酸鞣制工艺的特殊铬鞣剂 ,研究了其在山羊皮工艺中的应用。浸酸鞣制和不浸酸鞣制对比试验表明 :不浸酸鞣制成革干燥后面积收缩、颜色较深。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试验中在不浸酸鞣制前采用了不同预处理的方法 ,并与不预处理鞣制进行对比。试验表明 :与对比样比较 ,采用ART -1树脂预处理后不浸酸鞣制的革 ,颜色较浅 ,三氧化二铬吸收率较高 ,柔软性较好 ,但物理机械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pH条件下不浸酸铬鞣剂C-2000进行凝胶色谱分析,结果发现:C-2000在存放过程中,分子总体上大小变化不明显,鞣液的分子还是小分子,表明鞣液成分的含量有所改变;若不浸酸鞣剂pH在3.5及4.5的环境中,其分子质量变化明显,分子大小更加均匀,因而表现出更好的鞣性,此时鞣剂可能既有单点配位又有双点和多点配位,为有桥键、螯合环的复杂的多碱及多酸混配型多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以明胶为基础,研究了明胶溶液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后明胶体系的粒径、Zeta电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明胶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后,明胶体系的粒径显著增大。酸碱滴定表明:新配不浸酸铬鞣剂与明胶体系作用的Z-平均值在1300~5600 nm范围,Zeta电位在pH值大于4的范围内为负值。明胶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6 h后,Z-平均值在4800~12000 nm之间,Zeta电位在酸性范围内出现多个等电点,说明明胶和不浸酸铬鞣作用6 h后,在一定酸性范围内其表面电荷为零左右。本研究对于认识不浸酸铬鞣过程中的变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4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应用工艺研究 有机助鞣剂与皮胶原的结合及其帮助铬的吸收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证明。将其应用于具体的铬鞣工艺中,采用一系列对比实验,通过对蓝皮收缩温度、废液铬含量、面积得革率、皮革内铬的分布以及蓝皮物理机械性能等数据的测定,来说明助鞣剂预处理不浸酸铬鞣工艺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相比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不浸酸铬鞣的不含甲醛的合成铬鞣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玉 《西部皮革》2004,26(6):56-58
在发达国家,制革技术正在衰落,从印度当前的发展趋势看,铬鞣剂的用量正在增加。尽管铬是当前皮革行业不可替代的常用材料,但出于对环境的危害考虑应严格避免使用铬。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浸酸铬鞣剂在复鞣中应用的可行性,将不浸酸铬鞣剂在填充前和填充后应用于皮革复鞣工序,对所得革坯和复鞣废液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蓝湿革先经填充再进行铬复鞣,所得革坯增厚率大,物理力学性能好,皮革中Cr2O3含量、油脂含量高,废液中Cr2O3含量、COD含量低;而蓝湿革先经铬复鞣再进行填充则与之相反。与使用常规铬鞣剂相比,使用不浸酸铬鞣剂进行复鞣操作,尤其是先填充再铬复鞣,可明显提高革坯的增厚率、物理机械强度、皮革中Cr2O3含量和油脂含量,并可降低复鞣、加脂废液中Cr2O3含量、COD含量。总之,不浸酸铬鞣剂这种新型鞣剂可以用于皮革复鞣。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慧桂  陈慧 《皮革化工》2004,21(1):10-12,26
简要介绍了丙烯酸鞣剂的发展、组成对性能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特性作为铬鞣助剂、预鞣剂以及与植物鞣剂结合鞣等用途。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鞣剂与制革的关系,然后综述了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是笔者课题组有关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的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进行了全面综述,详细讨论了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的发展历史、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合成方法与工艺、与皮胶原的作用机理和在制革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的合成、应用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合成与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与皮胶原的相互作用机理,举例说明了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在制革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绵羊皮用于鞋面革时出现的松面严重及强度差等问题,本试验中设计出了新的绵羊皮鞣制工艺:常规软化皮在鞣前用2%的ART-1丙烯酸树脂进行预处理,再加入7%的不浸酸铬鞣剂C-2000鞣制,并且与传统的浸酸铬鞣法做了对比,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所鞣革基本不产生松面,强度有所提高,同时成革的柔软性和丰满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成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无铬鞣剂—聚丙烯酸与铝配合物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丙烯酸和氯化铝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树脂,再与铝离子配合,生成一种配合物鞣剂。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紫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蓝皮的预鞣和复鞣,结果表明;该鞣剂既体现了丙烯酸树脂对皮革填充性好,丰满的优点,也体现了铝鞣剂柔软、纯白、粒面细致、延伸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X-射线衍射法研究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制机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对猪皮的鞣制机理,并对其与聚丙烯酸鞣剂的鞣制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鲍艳  杨宗邃  马建中 《中国皮革》2006,35(19):14-17
采用皮粉及化学修饰皮粉,分别与乙烯基类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剂、乙烯基类聚合物作用,并对鞣制前后的各种皮粉进行DSC测试。分析DSC谱图得知,鞣制后皮粉的收缩温度、协同单元、发生收缩反应时的反应级数以及活化能,均大于未鞣制皮粉,说明纳米复合鞣剂及乙烯基类聚合物具有一定的鞣制作用,且纳米复合鞣剂的鞣制作用大于乙烯基类聚合物,胶原中的氨基是与鞣剂结合的主要基团。  相似文献   

19.
用氢氧化钠水解白皮粉得到水解胶原,再用乙二醛和丙烯酸对水解胶原进行接枝改性,然后用乙醇和丙酮对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制得铬鞣助剂。讨论了合成时乙二醛的最佳用量,并将制得的高吸收助鞣剂应用于山羊皮铬鞣实验,测定收缩温度并用ICP分析废液中的铬含量来调整应用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实验得出:合成助鞣剂时乙二醛的最佳用量为8%,制得的助鞣剂接枝率为23.50%。在工艺应用实验中,通过鞣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助鞣剂最佳用量为4%,此时废液中铬含量与不加助鞣剂相比减少了18.2%,同时收缩温度提高了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