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中“,是当今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何营建适应城市发展、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又能艺术地再现城市自然森林群落特征、从整体上展示地域风貌的城市森林景观,是一个全新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市为例,在对上海城市森林营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森林营建的理论基础、营建内容、营建步骤等方面对城市森林景观营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中",是当今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何营建适应城市发展、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又能艺术地再现城市自然森林群落特征、从整体上展示地域风貌的城市森林景观,是一个全新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市为例,在对上海城市森林营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森林营建的理论基础、营建内容、营建步骤等方面对城市森林景观营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婧海  蒋春霞 《园林》2020,(5):22-27
玉兰是中国传统观赏花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白玉兰是上海市花,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代表。但在沪上,以玉兰景观为主题的公园屈指可数。本文以上海最大的玉兰特色公园——闵行文化公园为例,分析了园内主要玉兰品种、种植及景观营建方式等;同时,运用"文化建园"的理念,使玉兰景观与玉兰文化相结合,为沪上玉兰景观的应用和玉兰特色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茵 《山西建筑》2004,30(19):12-13
在城市景观演变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景观的意义及完整的生态系统,结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设计人类生存的整体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营建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5.
:江西自古以来便与水相生,历史沉淀出的理水智慧被 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与研究。以古城宜春城袁州区内的千古名 渠——李渠为研究对象,进行营建智慧与地域景观表达研究。 通过分析山水环境背景,以此探寻李渠水系统运作机理;梳理 史料文献并总结出理水防灾的营建智慧与管理机制,即“近郊 凿渠,田沟相通”“一渠穿城,分区做功”“蓄泄排布,驯水 有方”“责任分散,集中有序”“修缮运营,沿革共建”,最 终形成“清沥江-城外乡野-蓄水池塘-城内沟渠-秀江”的千年 驯水模式。结合文献中李渠的流经区域、分区特性,以图式语 言法总结李渠在环境营建上对地域空间景观元素的表达所产生 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水利营建的智慧和城市水利 的景观格局,以期能对如今城市水利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对 古李渠水利与其景观风貌的保存和复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莹莹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3,(12):110-114
该文以武汉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现状调查,结合湿地公园景观营建相关资料,分析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与武汉市及东湖风景区的关系,阐述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景观构成要素的营建方式。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的特性,并分别从植被、湖岸带、水环境及人工设施等方面分析探讨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方法。通过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营建分析及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方法的探索,为完善东湖湿地公园建设及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提供指导策略及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昆山市为例,介绍了目前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森林布局的原则以及昆山城市森林的布局规划,并就规划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廖聪全  罗评 《园林》2021,(6):19-25
复杂地形地貌造成山地城市人地关系紧张与公共空间缺失,大量坡坎崖区域被规划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探寻坡坎崖生态修复和品质提升共融的设计策略,已成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紧迫问题。通过重庆市两江新区坡坎崖卫星影像解译对坡坎崖类型进行梳理与划分,针对安全性偏低、生态性趋弱、可达性较差、场所感不足等问题,提出重视评估,保证场地安全;优化植被,强化生态修复;增强连接,构建高效交通;整合功能,提升场所活力等设计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鲍璇  李雪  张昕  刘晖 《园林》2021,(5):13-16
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水分是决定植被类型及分布的主导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的立地条件、人为干预对水文条件的优化,产生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多样生境,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植物景观多样化营建创造了可能性.基于"生境+植物群落"设计模式,针对场地生境类型选择人工营建的植物群落及景观类型,探索适宜的建植与维护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近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虽然加大了环境治理和绿化力度,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中,绿化环境质量不高、公共绿地人均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要在上海市区大幅度增加绿地率显然代价很高,困难较大。借鉴国外经验,在城市郊区发展高质量的城市森林不失为一条捷径。在郊县大面积营造人工生态林,  相似文献   

12.
章丹音  朱钟炎 《城市建筑》2014,(15):359-360
基于景观图像的统计,外滩、南京东路、陆家嘴、人民广场、城隍庙-豫园、新天地是当代上海城市景观的视觉消费文本。“扁平化”城市界面、“奇观化”城市建筑、“主题化”城市空间暗示了“视觉表象化”的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13.
张丽 《中外建筑》2012,(7):112-114
文章以上海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以滨河绿地为载体的城市带状景观空间的设计体会。通过在总体规划上,对城市滨河带状空间的现状及文脉研究,构建多维的景观结构,创造多样的景观视线通廊,在具体设计时,把握城市滨河带状空间各元素的处理,形成沿河旖旎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黄锦源 《中国市政工程》2012,(6):34-35,103,104
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塑造有特色的桥型,使桥型或装饰符号传承历史文脉,使桥梁成为城市中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美的桥梁,在成为标志性建筑后,给市民和游客以美的享受,既能够体现当地的人文气息,又能刺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它带来的这个综合经济效益是不能仅仅以一座桥梁的造价来衡量的。桥梁一旦成为城市中的艺术品感染城市,其价值就有可能是无价的。列举几个较有特色的桥型方案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高架路与城市空间景观建设—上海城市高架路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阎魁 《规划师》2001,17(6):48-52
对于传统城市来说,高架道路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有着巨大的运输能力与疏散能力,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尺度,给城市空间景观带来新的内涵、新的形态和新的问题。因而当城市高架路的新特性展现在城市的整体景观中时,它与传统城市空间景观多方面的冲击是在所难免的。目前,上海市高架道路是我国大陆最为完善的高架路系统,许多城市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或交通规划中都提出了类似的设想。本文通过对上海城市高架路对城市景观环境影响的分析,希望对其它城市高架路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叶宇  黄鎔  张灵珠 《风景园林》2021,28(1):39-45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后半程,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营造日益受到关注,城市绿道也在此背景下作为空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受到重视。但当前绿道规划更多从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出发,在分析框架中未有效纳入人本尺度的各类空间与行为要素。针对这一情况,整合经典设计理论、多源城市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以苏州河两岸片区为案例探索新数据环境下的精准分析框架,为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绿道“在哪做”和“怎么做”提供科学化的分析路径。通过街景数据、位置服务数据、兴趣点数据、结构化网页数据、精细化建成环境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实现了高品质建成环境五要素理论(5D)中划定的密度、多样性、设计、目的地可达性与交通设施距离这5个人本尺度关键要素的系统性测度,结合现有街道的可建设性,进一步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选线潜力评估,并绘制各路段特征画像,为绿道选线和断面设计提供精准支持。这一新分析框架是将人本尺度的诸多要素与城市尺度分析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绿道规划设计在分析技术上的有效拓展。经典理论与新数据新技术的深度整合,可为人本导向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胡吉 《中外建筑》2012,(7):68-70
本文以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景观绿化工程为例,探讨当前国内大学新校区的景观工程的建设特点与设计趋势。本文阐述了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景观工程的项目背景、设计理念以及相关设计内容,围绕“生长的校园景观”这一主题思想,展示了如何在有限的投资规模下,有效整合现代高校的功能需求以及塑造高品质的开放交流空间的可能性,为今后的类似项目提供了相应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城市及其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上海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绿地系统要求与认识的改变,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思想、绿地建设、规划指标、布局结构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历史演变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内在动因和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9.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行交通(Non-motorized Traffic)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慢行交通系统在完善与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简要介绍了上海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四部分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提出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