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水的辐射透射率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以自然盐水作为工质的太阳池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具有一定浊度的特点,讨论了盐水的辐射透射率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比较了3种典型的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并且应用有限差分方法的计算机模拟进一步分析了辐射透射率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最后以实测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并说明保持太阳池盐水澄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浊度分布下太阳池热性能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验证了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Wang and Seyed-Yagoobi model)在小浊度范围内的准确性,从光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非均匀浊度下太阳池的辐射透射率,并模拟了不同浊度分布状况下太阳池储热层的温度及各层的热效率。当池水浊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平均浊度相同时,浊度分布自上而下线性递增情况时太阳池下对流层的辐射透射率、温度、热效率均高于浊度均匀分布和池水浊度分布自上而下线性递减两种情况。根据研究,指出了太阳池要着重控制上对流层和非对流层的浊度,而对于下对流层的浊度则不必重点处理。另外,对于实际的太阳池采取实验手段预防降雨对太阳池浊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浊度和池底反射率对太阳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同时考虑浊度和池底漫反射的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和热效率模型,计算分析了浊度和池底反射 率对太阳池热性能的综合影响。模拟计算表明,浊度一定时,热性能总是随着池底反射率的增大而降低。计算 还表明,存在一个临界池底反射率,当池底反射率小于临界值时,浊度的增大导致太阳池热性能的下降;当池 底反射率超过临界值时,一定范围内浊度的增加反而有利于太阳池热性能的提高;当池底反射率在临界值附近 时,浊度的变化对太阳池热性能的影响很小。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典型情况下的临界池底反射率,在太阳池的 实际研究和设计中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对现有太阳池进行计算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北方太阳池冬季要经历结冰期这一现状,提出了表层结冰后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及热传导模型,将结冰情况考虑到太阳池的运行中,所提出的太阳池模拟计算中考虑了太阳池表面结冰对其整体性能的影响,为太阳池的长期连续性运行提供了研究基础.根据实际温度资料及气象条件,对结冰情况中太阳池的运行进行...  相似文献   

5.
喷射集热器型淡水太阳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业发 《新能源》1999,21(6):5-9
本文对淡水太阳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淡水太阳池,其特点是透明盖层和吸热板均倾斜放置,以肌利于拦截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6.
太阳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9.
以色列的太阳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荫秋  江建民 《新能源》1989,11(3):8-14
  相似文献   

10.
太阳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02年Kalecsinsky首次发现了天然太阳池现象以后,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太阳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取暖、海水淡化.矿物加工等领域,太阳池成为近期内进行大规模太阳能热利用的最有前景的低温热源装置。主要综述了太阳池的集热原理及建造方法、太阳池中热量的贮存及提取方式、太阳池的应用以及研究动向等,并指出目前我国太阳池技术还处于实验研究的阶段,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盐资源,大力开发太阳池技术将为发展地方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西藏扎布耶盐湖面积为3588m~2太阳池的建造与运行试验,获得了扎布耶盐湖太阳池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找到了不同时期简单实用的梯度层构建方法。基于当地条件,扎布耶盐湖太阳池的构建费用低,使用淡水量小,梯度层薄(30~50cm);下对流层(LCZ)较厚,直接使用盐田日晒卤水,一般达200~250cm;运行周期短(约1个半月~2个月);升温幅度低(约30~40℃);不需要复杂的辅助和维护设施。其成功运行为扎布耶盐湖锂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12.
太阳池水合盐相变贮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池水合盐相变贮热能形成梯度层,既显热贮热又相变贮热,具有跨季大容量单一体系热贮存的特点,全年热循环仅3-5次。可以采用溶解盐粒子等办法使相变材料贮热能力再生,讨论了几种水合盐的相律和溶解度,为选择适用于太阳池的相变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法测量盐水溶液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盐水溶液中传播速度不同这一特性,测出盐浓度S、声速V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绘制不同温度下的S-V曲线和不同浓度下的V-T曲线,用计算机对实验曲线进行拟合,给出相应的多项式回归方程,模拟计算结果十分接近实验结果,该方法测试简便,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4.
葛新  石黄 《太阳能学报》1995,16(3):240-246
提出了一种低热损小型净水太阳池,采用带光谱选择性吸收面的漂浮式吸热器及透明蜂窝结构,可大幅度抑制热损。工作时,从池底抽出的水喷射在吸热器的背面,能使后者恒处于较低的温度,基于一维准稳态假定提出一个计算模型,可用于计算一天中池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及一年中各月份的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全饱和型太阳池的热稳定性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太阳池的一般特征及共工作原理、双扩散系统所遵循的流体力学普遍方程组、具有非恒定的温度和盐浓度梯度的双扩散系统进行介绍,并对全饱和型太阳池的热稳定性条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丁成立 《太阳能学报》2003,24(4):504-507
该本对芒硝太阳池梯度区的浓度分布、温度分布以及芒硝太阳池的能量利用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基本吻合,研究认为芒硝太阳池梯度区(非对流层)内温度分布,浓度分布是非线形的,利用太阳池技术为开发芒硝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地区建造太阳池的区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与太阳池建造、运行有关的相关因素,从太阳辐射资源、盐资源、气候状况以及地下水文地质状况等自然条件考虑,分别讨论它们对建池及运行的影响,并确定建造太阳区划的分类指标。在此基础上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我国建造太阳池的自然条件作了定量的综合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我国建造太阳池的区划模型,并一一作出评价,指出我国大陆适宜建造太阳池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solar pond for delivering 54 m3/day of hot water at 60°C to a catering facility in Singapore. The design of the pond was carried out in two steps. First, the depths of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pond were 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the storage zone and the useful energy gain. For the given load and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optimum depths of various layers of the pond were found as follows:

Depth of surface-mixed layer:0.32 m

Depth of the insulation zone :1.00 m

Depth of storage zone:1.00 m

Total depth of the pond:2.32 m

The minimum payback period was used as the economic figure of merit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area of the pond. The optimum area of the pond is 6000 m2. The payback period depends on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pond, and for the conditions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it varies between 3 and 4.5 years, The solar fraction varies from 65% fo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 μ = 1.0m?1 to 94% for μ = 0.55 m?1, An experimental pond with an area of 14 m2 and a depth of 1.5 m was built and tested over a period of time under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of Singapore. These result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s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solar pond. A good agreement was found to exist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