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连铸钢坯上白亮带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搅拌使连铸钢坏上产生白亮带,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机制来解释白亮带的形成原因,即正在凝固的连铸钢坯位于搅拌区时,在凝固前沿形成一个薄壳,由此导致先发生负偏析,紧随其后又发生正偏析的白亮带,白亮带结束处的疏检服该机制的正确。  相似文献   

2.
连铸过程采用电磁搅拌时的负偏析带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可以产生积极的冶金效果,但同时又伴有严重的负偏析带(白亮带)的产生。本文在实验室及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对“白亮带”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凝固速度的变化不是形成“白亮带”的主要原因,“白亮带”主要是由于强制流动的钢液对凝固前沿的冲刷所致。  相似文献   

3.
未经末端电磁搅拌(F-EMS)的连铸网坯上未出现自亮带,应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249.67A、频率6,6Hz)的连铸坯产生了白亮带,用金属原位分析仪研究了白亮带区域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自亮带区存在c、Si、Mn、S、P元素的负偏析。分析认为,电磁搅拌形成的钢液对流将富溶质元素的钢液带走后形成了C元素的偏析负区,该区域在随后的冷却中形成了尺寸较大的铁索体品粒,酸浸时相对其他区域更耐腐蚀而显示为白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电磁搅拌改善连铸坯中心偏析的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应用电磁搅拌改善中心偏析的途径及具体条件下应选用的搅拌工艺。讨论了“白亮带”的形成机理及“白亮带”内偏析程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计算“白亮带”内负偏析度的数学模型,同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连铸坯白亮带形成机理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白亮带形成机理,通过开展连铸工艺对比试验,对白亮带铸坯进行偏析及凝固组织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及凝固末端压下工艺对铸坯白亮带形成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从工艺条件对连铸坯凝固组织影响的角度提出白亮带的本质及其形成机理,得出白亮带的本质为致密晶杆组织,具体组织类型决定于电磁搅拌具体安装位置,形成机理为外加力场作用导致白亮带区域凝固组织致密性明显高于其附近区域,致密的低溶质浓度晶杆组织经过酸洗腐蚀以后即呈现出白亮特征,即白亮带。  相似文献   

6.
ER50-6热轧盘条在进行交货检验时发现,盘条中存在混晶、心部马氏体以及白亮带异常显微组织。结合生产工艺分析认为:吐丝温度高是导致盘条产生混晶和心部马氏体的主要原因;末端电磁搅拌强度大引起连铸坯白亮带,偏析遗传导致盘条亦出现白亮带。通过优化控冷工艺和末端电磁搅拌参数,消除了盘条的异常显微组织,合格交货。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钢大方坯连铸机轴承钢连铸电磁搅拌冶金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开展了优化轴承钢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的试验,对不同电磁搅拌参数及搅拌方式下铸坯和轧材碳偏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方坯心部和边部均为负偏析,1/4处为正偏析,320 mm×480 mm大方坯碳偏析指数基本在0.87~1.05,轧材碳偏析指数基本在0.94~1.03;正反交替的电磁搅拌有利于降低碳偏析,电磁搅拌的电流参数较大时,心部的负偏析较严重,随着搅拌电流的增大,产生的白亮带向铸坯中心移动并且白亮带宽度增大;轴承钢铸坯中的碳偏析会遗传到轧材上。  相似文献   

8.
连铸合金钢白亮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磁搅拌产生的“白亮带”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直径为650 mm的35号钢连铸圆坯横截面不同径向区域进行研究,发现经过电磁搅拌工艺所得的铸坯存在明显的负偏析带,对应的低倍组织显示为白亮带。白亮带两侧的成分分布有明显的差别,同时圆坯中心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中心疏松和偏析,导致芯部区域的致密度明显小于其它区域。此外,研究发现夹杂铝和硫化物在圆坯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电磁搅拌对钢锭(坯)中夹杂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电磁搅拌能减少钢锭或钢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以不同搅拌条件比较,线性搅拌的效果最好,强旋转搅拌次之,弱旋转搅拌更差。延长搅拌时间有利于减少钢中夹杂物,但易使夹杂物集中到钢锭心部。电磁搅拌能消除弧形连铸坯内央杂物在内弧侧聚集现象。但旋转搅拌使夹杂物集中于心部,线性搅拌则比较轻抽微。  相似文献   

11.
连铸坯的宏观偏析主要包括中心偏析和带状偏析。应用电磁搅拌,可以改善连铸坯的中心偏析,但同时又伴有带状偏析的产生。在经搅拌以后的铸锭与搅拌位置对应处出现一负偏析带,即“白亮带”。本文就电磁搅拌改善连铸坯中心偏析的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应用电磁搅拌改善中心偏析的途径及具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技术对电磁搅拌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不锈钢连铸板坯样品横截面进行取样分析,对铸坯横截面1/4处(宽度方向)沿厚度方向的全尺寸范围、中心部位及白亮带处的铝系夹杂物含量、组成、数量、粒度分布进行解析。试验表明,由电磁搅拌产生的白亮带中C、Ti、Si各元素分布呈负偏析,其位置与低倍组织形貌中白亮带位置准确对应,Al和Ca在白亮带富集呈严重正偏析;白亮带区铝系夹杂物总量较中部区域略多,且白亮带区Al-Ca 夹杂比例略高,而中部区域Al-O 夹杂比例略高;白亮带中铝系夹杂物小颗粒比例略大,而中部区域大颗粒略多;Ca夹杂最大粒度位于白亮带,而Al夹杂最大粒度位于中部区域。采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验证了铸坯横截面“全尺寸”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与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原位统计分布分析对指定部位夹杂形貌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电磁搅拌条件下电渣重熔钢锭凝固过程数学模型。利用Visual Basic编程模拟分析了旋转电磁搅拌下15Mn钢的电渣重熔凝固过程,结果表明:未施加磁场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施加磁场时,电磁搅拌加强了钢液内部传热,熔池变平坦,有利于消除电渣锭宏观偏析和缩孔等缺陷,同时有利于晶核发展成等轴晶组织。  相似文献   

14.
电磁搅拌连铸钢坯中的“白亮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绪言电磁搅拌是控制钢坯凝固过程的有效手段,在改善凝固组织、消除中心偏析与中心疏松等方面效果显著.近年来,国外在研究电磁搅拌在连铸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在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上,对钢坯中"白亮带"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绍杰  万勇  于彦冲  陈伟庆 《炼钢》2012,28(1):11-14,24
研究了二冷电磁搅拌参数对无取向硅钢XG800 WR连铸板坯等轴晶率、中心偏析及白亮带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电流从0A增加到400 A,铸坯等轴晶率由19.6%增至26.5%;搅拌频率从0Hz增加到8 Hz,等轴晶率由21.7%增至26.1%。随搅拌电流增加,铸坯中心S、Si、Mn的偏析度先减小而后增加;搅拌强度过大,铸坯出现白亮带,白亮带处Si、Mn、S产生负偏析,S的负偏析最大,相应会导致铸坯中心S、Si、Mn元素的正偏析显著增加。综合考虑增加铸坯等轴晶率和减轻中心偏析以及避免产生白亮带,选取350 A/6 Hz的电磁搅拌参数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肖红  王璞  郑晴  刘顺  陈希青  张家泉 《钢铁》2023,(3):79-88
铸流辊式电磁搅拌是当前调控板坯凝固组织与抑制中间裂纹的有效技术。为了揭示其作用机理以及使用过程伴生的铸态组织不对称与白亮带现象,通过建立连铸过程电磁-流动-传热-凝固耦合模型,并采用分段模拟法,研究了辊式电磁搅拌及其线圈不同偏置位置对1 600 mm×230 mm断面低合金高强钢板坯连铸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辊在坯壳凝固前沿所产生的行波磁场的切向力效应及其对浓化钢水流动与温度场的影响促使了柱状晶向等轴晶生长的转变,从而在铸态组织上消除了常见中间裂纹缺陷的发生条件。同时发现,在电磁辊线圈与板坯断面对中安装工况下,其行波磁场存在突出的端部效应,即起始侧的磁感应强度与电磁力明显小于推向侧,这是导致板坯断面两端铸态组织不对称的主要原因。通过将线圈向搅拌辊行波磁场起始侧偏置安装可以有效减轻这种不对称的作用行为。当前板坯断面条件下,偏置量为150 mm时,板坯两端的磁感应强度可接近一致,铸态组织实现基本对称。结合生产试验指出,搅拌辊在坯壳凝固前沿产生横向电磁推力的冲刷作用是造成其在铸态组织中发生负偏析白亮带的诱因,这种白亮带不影响当前产品的成材率,但在后续板带产品中的演变与危害性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以结晶器电磁搅拌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Φ150 mm断面结晶器电磁搅拌过程的电磁场与流场耦合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求解。分别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和不同电磁搅拌频率作用下钢液在结晶器内流动状态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搅拌电流的增大,钢液的切向流速增加,上部环流区缩短,下部旋转流动区域上移并扩大,搅拌电流和频率对钢液流动的影响相反;在电磁搅拌过程中,电磁搅拌使结晶器内钢液产生旋转流动阻止过热钢液下移,减弱冲击深度,使热区明显的上移。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一、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上推广应用后,对改善铸坯质量已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经过搅拌的铸坯上,往往有白亮带出现。白亮带是一种负偏析带,在这里S、C等元素的含量都低于平均值。铸坯经硫印后呈白色亮带故名。白亮带各元素的负偏析程度,和该元素的平衡分配系数有关,平衡分配系数愈小,其负偏析程度愈大。因此S、P、C的偏析较大,而Si、Mn则不甚显著。还发现在搅拌区,先是形成元素的负偏析,在搅拌停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小方坯连铸弹簧钢就过热度、电磁搅拌参数、白亮带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初步的现场试验和分析,并提出下一阶段的项目攻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华康  郭征 《四川冶金》1998,20(6):16-21
本文从小方坯连铸弹簧钢就过热度、电磁搅拌参数、白亮带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初步的现场试验和分析,并提出下一阶段的项目攻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