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丙烯腈装置氨氧化反应器改造方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州石化丙烯腈装置目前实际生产能力为3.12万t/a,与下游装置配套尚需丙烯腈0.88万t/a,因此,丙烯腈装置扩能改造势在必行。在分析了兰州石化丙烯腈装置运行中出现的瓶颈后,提出对其进行扩能改造的方案,特别是对反应器改造提出了3种方案,从技术和经济性方面进行对比。在借鉴国内先进丙烯腈装置扩能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兰州石化丙烯腈装置扩能改造的具体方案。拟采用中石化集团公司开发的先进技术和上海石化研究院提供的丙烯腈扩能改造工艺包对装置进行扩能改造,使其发挥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2.
杨翠红 《齐鲁石油化工》2005,33(4):285-287,291
针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改造前生产工艺技术及产品的特点、局限性以及目前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技术现状,指出了对装置扩能改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对改造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析总结了装置扩能改造后的优势、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炼油装置条件下,提出了三种改造方案,一是对现有加氢装置扩能改造,二是新建航煤精制装置与现有加氢装置扩能改造相结合,三是现有加氢装置扩能改造与恢复加氢(二)B装置建设相结合,通过对这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在实施柴油新标准的新形势下,加氢(二)B装置对我厂原油结构及原油成本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扩能改造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套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的扩能改造设计,从选择新型催化剂、降低氢油比、改造老装置设备、改变工艺路线、优化产品方案和采用高效塔板等方面对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扩能改造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5.
扩能改造,挖潜增效是改变生产增长方式,少投入多产出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我国固定床重整装置套数多,规模小,在重整工艺技术中仍占主导地位,是扩能改造的重点等情况,分析了固定床重整装置的现状和生产潜力。对不同因素对催化剂积炭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扩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倪宗莅 《安庆石化》2000,22(1):36-40
对焦化富气吸收稳定装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延迟焦化装置扩能至120万t/a时,焦化富气吸收稳定装置的扩能改造问题,并提出了扩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镇海炼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国产化循环氢压缩机组扩能改造成功为实例,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汽轮机以及相关系统的扩能改造思路、方案、实施过程及投用效果,对循环氢压缩机组的扩能改造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氢裂化循环氢压缩机扩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加氢裂化装置国产化循环氢压缩机组扩能改造成功的实例 ,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汽轮机以及相关系统的扩能改造思路、方案、实施过程及投用效果 ,这对循环氢压缩机组的扩能改造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某连续重整装置的扩能改造为例,探讨了增加反应器跨线在扩能改造中的应用。在重整装置扩能改造中,面临反应器内催化剂贴壁、反应器加热炉热负荷不足、再生器烧焦能力不足等装置瓶颈。通过理论计算及扩能前后的工业数据对比,说明增设反应器跨线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装置扩能后催化剂贴壁现象的发生,并降低下游加热炉热负荷。验证了增加反应器跨线的方法应用于重整装置扩能改造的可行性,为连续重整装置扩能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扩能改造工程。对装置中的氧化反应换热部分提出了5种改造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方案。该方案实施后,换热部分的操作条件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利用地震层速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声波时差法、地质外推法、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等确定渤海湾盆地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剥蚀量,恢复了其原始地层厚度,分析了中生代不同时期地层的分布状态,盆地性质和展部特点。认为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时期为大型内陆盆地,末期抬升遭受剥蚀。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时期为北东向展布的小型山间盆地群。进入新生代后,形成了一个受NNE、NE向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式复合盆地,叠置于中生代盆地之上。不同时代的地层的不同叠合方式形成了中坳新坳、中坳新隆、中隆新坳、中隆新隆4种叠合单元类型,不同类型的叠合单元经历了不同的沉降史,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研究——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了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分析流动单元定义的基础上,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提出动态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定量划分方法。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从取心井入手,通过优选参数,将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建立了不同含水期动态的流动单元模型。研究表明,不同含水期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受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的变化所控制,其分布是动态变化的,动态流动单元能够描述不同开发阶段油水运动规律相似的储集带的动态变化,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关系密切。实践证实了动态流动单元对剩余油预测的准确性,表明应用动态流动单元方法预测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和提高采收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用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大量的现场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不同原油粘度下API抽油机的模型示功图。说明了稠油工况下和稀油工况下抽油机模型示功图的区别和特点,在不同的原油粘度下抽油机模型示功图有较大的差别,稀油工况下主要受惯性载荷的影响,模型示功图变化较为规则,稠油工况下受摩擦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惯性影响的发挥。分析结果为API抽油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构型及剩余油控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典型冲积扇沉积油藏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密闭取心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应用Miall储层构型理论与层序地层学,对冲积扇砂砾岩体进行层次结构解剖,划分了7个级次的构型界面、4类亚相、7类5级构型单元、9类4级构型单元和10类3级构型单元;详细描述了不同构型单元的规模及物性特征,建立了砾岩储层冲积扇构型模式;分析了构型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为冲积扇剩余油评价和挖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提高整个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砂砾岩油藏开发效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相断陷盆地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是不同层次构造运动形式的物质体现,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石油地质要素。盆地不同级别成藏单元成因划分的基础是不同层次的成藏要素类型及其作用,通过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地质要素及其作用内在联系的分析,认为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成藏单元之间可以建立起成因类比关系,一级层序、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应于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或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组合体.从而更加深入地反映陆相断陷位地等时成因地层格架与成藏单元结构间的内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通用性游梁抽油机支架平台结构,可以使不同机型的抽油机使用同一种支架平台,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支架平台特别适用于斜直井游梁抽油机,使用1个支架平台可适应多个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架。如果进行标准化、系列化推广,可以实现不同抽油机生产厂和不同型号抽油机使用同一种支架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某石化公司科技项目锌铝共渗防腐蚀技术的特点,并通过对换热器管束在不同生产装置近十年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认为在炼油装置应用锌铝共渗防腐技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   总被引:12,自引:22,他引:12  
在厚油层沉积单元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喇嘛甸油田的开发实际,通过纵向细分沉积单元、结构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出了单砂体空间形态和不同砂体之间的边界关系。并采用多种监测方法综合分析、判断,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和注采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状况,并针对各类剩余油提出并实施了水力割缝射孔、注水井层内细分注水、采油井层内细分堵水为主的厚油层内挖潜措施,产油量增加效果明显,改善了厚油层动用状况,提高了厚油层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9.
转化率对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化率不同时H2调节下TiCl4/MgCl2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合成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TBIR)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初期生成的TBIR中存在较长序列1,4-丁二烯(Bd)单元结构,TBIR中异戊二烯(Ip)链段长度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长。门尼黏度相近时,TBIR的生胶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永久形变均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TBIR硫化胶Akron磨耗和回弹性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动态黏弹测试结果表明,随转化率的增加,TBIR硫化胶的抗湿滑性下降,生热增加。初始投料比n(Bd)∶n(Ip)=0.25时,转化率控制在55%~65%时TBIR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高青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分析了高青油气田的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具有独特的成藏地质背景,油气成类型丰富多样,油气沿高青大断层呈带状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该模式,高有大断层及馆陶组泥岩盖层对油气分布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